满分5 > 初中化学试题 >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名三岁的儿童不慎将某种食品袋中的生石灰干...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名三岁的儿童不慎将某种食品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撒入眼中导致一只眼睛失明,这个悲惨事件给她和她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1)请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酿成悲剧的原因.______
(2)看到这则报道后,小静留意到,家里也有一包包装破损的生石灰干燥剂.小静通过下表中的实验1证明这包干燥剂完全失效了.现在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这包变质后的干燥剂其成分是什么?将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问题与猜想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1:
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①取小纸袋中适量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水;
②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①样品不溶于水
②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干燥剂已经完全变质.
实验2:
变质后的物质是______
____________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______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和碳酸钙,检验碳酸盐使用的是加酸化气的方法. 【解析】 (1)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翻出大量的热,生成的氢氧化钙具有腐蚀性,会对眼睛造成损害,所以本题答案为: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具有腐蚀性的物质并放出大量的热;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而生成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本题答案为: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碳酸钙 取固体滴加盐酸 有气泡产生 CaO+H2O═Ca(OH)2 CaCO3+2HCl ═CaCl2+H2O+CO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果我们呼吸的清新的空气需要用金钱来购买,如果清澈的水是来自我们的眼睛,那我们的生活还会这样充满快乐吗?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以“我们周围的人喝的是什么样的水”为主题,开展一次科学调查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你和他们一起踏上科学探究之旅.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如果没有了问题,科学研究就无从谈起,科学的发展也就走到了尽头.请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和方法,紧扣“我们周围的人喝的是什么样的水”这个主题,围绕生活用水的质量和水污染,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需要探究的问题.
        查看答案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迅速增长的巨大的物质和能源需求与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能源枯竭、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要维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必由之路.从化学的角度看,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通过应用和控制化学变化,研究重要元素(如H、C、O、S、Cl,、P…)的循环利用模式,可以实现物质的循环和重复利用.
材料1:右图是科学家设计的一种理想的氢元素循环模式:
材料2:manfen5.com 满分网
下表是目前自然界中二氧化碳产生和消耗的途径及相对值.
自然界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
及相对值
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因素
及相对值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110光合作用110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5二氧化碳的溶解和生成石灰石2
材料3:为了遏制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加的趋势,科学家设计了一种碳元素循环模式,它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实现碳元素的循环.其中“”表示参与反应的物质,“”表示物质发生的变化,“”表示在变化中伴随的能量变化.虚线框内表示理想的碳元素循环体系.
manfen5.com 满分网
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利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材料1中,通过化学变化,人们利用氢元素循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    能转化为    能.请写出实现这种转化所依据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材料3和2中可以看出,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的目是为了获取能量,但同时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材料2和3提供的信息,在材料3循环体系中,要保障能量的供给,同时要维持该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平衡,从物质变化的角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写出三种不同的措施即可)           
(3)根据材料3,试分别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说明消耗二氧化碳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变化.        查看答案
学完溶液知识后,小松回家用蔗糖、碳酸钙、植物油、洗涤剂、水相互混合做了几个小实验.
(1)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碳酸钙不能溶于水,也不能溶于植物油.由此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        有关;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界条件    有关.小松在设计实验办案验证(2)中假设时,在选择了溶质和溶剂种类的前提下,你认为在实验中还需要控制的变量有   
(3)一天,小松不小心将碘酒洒到衣服上,他妈妈立即用水和洗洁净清洗衣服,但怎么洗也洗不掉这些斑点,还是小松给妈妈出了个好主意.你认为小松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和用洗洁净除油污的方法比较,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    查看答案
在生活、生产和科学实验中,要除去混合物中的杂质,通常有两种思路:①将杂质从混合物中除去;②将有用物质从混合物中取出.以下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方法中,与②的思路一致的是( )
(1)已知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分别是-183℃和-195.8℃.要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可根据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
(2)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制取蒸馏水
(3)海盐厂以海水为原料,用太阳能蒸发法晒得粗盐.
A.(1)
B.(2)
C.(1)(2)
D.(2)(3)
查看答案
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解答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