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地理试题 >

小明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然后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

小明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地球仪,然后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完成下列各题。 

1.小明做该实验可以较好地演示

A. 昼夜更替    B. 五带形成

C. 季节变化    D. 气候形成

2.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正处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如图所示的这一天,下列国家或地区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A. 澳大利亚    B. 中东地区    C. 南极地区    D. 巴西

 

1.A 2.D 3.C 【解析】 1.由图可知,小明做该实验可以较好地演示地球的自转,可以看出地球上不断地昼夜更替,不能反映出地球五带的形成、季节的变化和气候的形成,故选A. 2.读图可知,此时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北极圈出现了极夜现象,说明此时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我国正处于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冬季,故选D。 3.读图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冬至日,南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是白天最长的地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7月宁杭高铁(南京-杭州)正式开通后,高铁沿线旅游已成为广大游客热议的话题。借助新开通的便捷的交通工具,从南京南下杭州、东抵上海已是一小时都市圈的范围。

(1)图7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           (海)                  B.          (城市)

C.           (海)                    D.           (城市)

(2)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托         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_        __运输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3)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原因有        (双项选择)。

A. 在湿热的环境下发育了“红土地”        B. 地形以平原为主,河网密布

C. 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高温多雨         D. 气候适宜小麦及淡水鱼生长

(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利用便捷的交通工具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我们将它称之为“        效应”。这种效应正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和       方式。这种活动借助的交通方式是        (双项选择)。

A. 飞机          B. 高速铁路          C. 高速公路          D. 内河航运

(5)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以下哪个不是世界文化遗产       

A. 苏州古典园林    B. 明孝陵    C. 上海东方明珠塔    D. 杭州西湖

 

查看答案

暑假里,海淀区的中学生小亮参加了“行走壮美中轴线,品味魅力北京城”的研学活动,阅读他研学手册中的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北京旧城格局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其对称轴称为“中轴线”,中轴线北起钟楼、鼓楼,向南经景山、故宫、天安门、正阳门,直至永定门,沿途经过许多名胜古迹。

(1)读图,小亮沿中轴线从北向南行走,他在钟鼓楼附近的胡同中欣赏了北京的特色民居________,方正大气,是北京古都风貌的体现,它是下列图片中的     (选择填空)。从气候的角度,简要分析该种建筑形式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D

(2)小亮沿中轴线继续向南,游览了两处著名的世界遗产,一处是恢弘壮丽的故宫,另一处是______________,它常被用作北京旅游的标志。

(3)小亮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到广场上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此季节北京常见的风向为__________方向;受季风影响,北京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4)小亮还看到了人民大会堂和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这体现了北京的职能是全国的_________中心。北京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这一职能在海淀区的体现是_______(双项选择)。

A. 高等院校众多                        B. 环境优美    

C. 科学研究院所密集                     D. 交通便利

(5)结束了研学之旅,小亮陷入深深的思考,他看到曲折的胡同里有着传统的建筑、小吃、手工艺……体现了北京独特的魅力;但也看到胡同区住房拥挤、道路狭窄、水电等基础设施不够便利。针对北京胡同该拆除还是保护的问题,提出并说明你的观点。

 

 

查看答案

暑假期间河北某学校初中二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学生赴图4所示区域进行了一次“红色之旅”和“自然生态之旅”。

(1)第一站从石家庄出发乘车至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西柏坡,西柏坡地处A       山脉。该山脉西侧为    省,是我国       矿储量最丰富的省区。

(2)第二站驱车前往壶口瀑布,亲眼目睹黄河奔腾咆哮、浊浪排空的气度。黄河在流经      地形区后泥沙含量大增。

(3)第三站到达了B          (城市)并参观了世界文化遗产(   )。(选择填空)

A. 敦煌莫高窟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布达拉宫                            D. 丽江古城

(4)第四站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感受到了“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这种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 年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地区            B. 人类的开垦修路采矿等活动 

C. 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D. 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遇水易坍塌

(5)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经人类活动的破坏后,很难恢复。请你试着将下面几个选项的代号填入相应的位置,完成该区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①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④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1)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图中A城市      位于我国辽阔坦荡的        平原,受        的影响,这里的农作物大多是    (熟制)。

(2)东北三省盛产                         等,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请简要说明这里成为商品粮基地的有利的自然条件(因果齐全,至少写出2点)       

(3)C         山脉,D          河流是中国和         (国家)的界河。

(4)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最大的     工业基地。B城市附近有丰富     资源,适合发展           工业部门。

 

查看答案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收视率非常高,原因就是大家都能在里面找到家乡的美食。家乡的食物,从小训练着我们的胃,虽然味道平淡,甚至说不上美味,却让人终生牵挂。各地美食的食材跟自然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湖南“湘菜”久负盛名,在纪录片里介绍过的美食,其中属于湘菜的是(     )

A. 香格里拉松茸    B. 长沙火宫殿臭豆腐

C. 宁波水磨年糕    D. 排骨藕汤

2.广西螺蛳粉中重要的配料就是酸笋,酸笋用的是夏天产的鞭笋,笋适合生长在哪个地形区(    )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东南丘陵

C. 四川盆地    D. 云贵高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