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子。观察下图,鲁国位于

A.

B.

C.

D.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秦王挥戈横扫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袤的国土划分,并亲自任命向自己负责的地方官”。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的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 皇权受到制约

B. 世袭制度消亡

C. 君主专制强化

D. 地方权力削弱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近代主权丧失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与台湾义军并肩作战抗击日寇的黑旗军首领是

A. 丘逢甲

B. 刘永福

C. 唐景崧

D. 徐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说“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结束君主专制并建立共和国

C.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影响了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90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 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 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C. 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A. 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倾错误路线

C. 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的思想

C. “性善论”思想

D. “大一统”的思想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此观点为

A. 格物致知

B. 致良知

C. 知行合一

D. 进学则在致知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马克思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项发明称作“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发明,其中有助于欧洲人打开世界市场的是

A. 火药

B. 指南针

C. 造纸术

D. 印刷术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文人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作品属于文人画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它那样激动人心,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提示得如此全面、深刻。该作品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时人对中国近代某一著述的评论:“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请判断此书应该是

A. 《海国图志》

B. 《孔子改制考》

C. 《新学伪经考》

D. 《赫胥黎天演论》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粹主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

A.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 B.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

C.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D.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年)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相同点是

A.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深化了改革

C. 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 指出了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建国以来,中国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属于20 世纪60年代的成就是

A. 成功培育釉型杂交水稻    B. 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

C. 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D.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欧洲中世纪的绘画作品中很少留有作者的姓名,但到文艺复兴时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签名,甚至将自己的形象绘入其中。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

A. 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B. 对宗教权威的认同

C. 对教会腐败的批判

D. 对现实生活的逃避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他们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表现在

A批判神权统治

B宣扬人性解放

C构建理性王国

D倡导思想自由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一位科学家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的铭文:“他以神一般的力量,第一个说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图像。”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 达尔文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哥白尼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 )

A. 日心说    B. 量子论

C. 经典力学    D. 相对论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1937年7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将领毛泽东、朱德为日寇进攻华北致电蒋介石,要求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由于中国的战争,苏联直接免除了来自日本的压力……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达到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在昆明参战的以陈纳德将军为司令的美国“志愿者”飞行员——飞虎队也并入了美国第十四航空队参战,同时,美国的援助大幅度增加……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材料二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材料四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依据所学知识简述抗战胜利在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以及世界意义。

(4)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的作者是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二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我们已经看到,立法权力是属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

—卢梭

(2)材料二反映了卢梭的什么思想主张?与材料一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三

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请你谈谈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