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4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商王朝的真实性,因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以及殷墟等一系列考古发现而得到证实。商代历史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信史。然而,对于夏王朝的真实性,仍有学者持怀疑态度。下列史料对于夏王朝的存在提供无可质疑的证据是

①齐青铜器叔夷钟铭文记载“溥受天命,伐夏祀,……咸有九州,处禹之堵(土)”

②西周青铜盨,铭文为“天命禹(敷)土,堕山浚川”

③《尚书》中记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④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关于夏朝的记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管仲制定了“兵器赎罪”的条款,价码是:重罪,一副犀牛皮盔甲,一柄戟;轻罪,一副普通牛皮盔甲,一柄戟;小罪,罚款;打官司,诉讼费为一束箭。管仲制定此条款的主要目的是

A. 博得仁慈和王道美誉

B. 减少杀人和动用刑法

C. 充实兵备,节省军费

D. 加强法制,强化专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某学者认为:“若其心正、正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其心不正、其事不善,虽多读书有何所用?用之不善,反增罪恶耳。根据材料,此学者认同的是

A. 墨家学派

B. 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 经世致用思想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近代某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所以失败之故,由于群议之掣肘者半,由于鸿章之自取者亦半。其自取也,由于用人失当者半,由于见识不明者亦半。”下列史实中不能够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A. 户部长期拖欠、挪用北洋海军军费

B. 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企业腐败严重

C. 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D. 洋务派对于列强扩张野心认识不足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学者曾对晚清时局疾呼:“民权则志在必行,公理则今日万不能尽行也。盖今日……由君主而至民主,正当过渡之世,……万无一跃超飞之理。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由此推论他最可能属于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君主立宪派

D. 革命派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学者提出:“美国国务院上下提及中共时大抵加上‘所谓’的前缀或者引号,他们推测这个所谓的共产党仅是在组织形式上模仿苏共,但在政治要求上却更为缓和”,美国驻华外交人员相信延安超过相信重庆,也相信“国共不和完全是‘重庆的过错’。”材料表明美国政府

A. 会对中国共产党予以帮助

B. 认为国民党政权较腐败

C. 将加大对国民政府的援助

D. 准备在亚洲与苏联妥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955年后,中国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等1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由6个增至16个。这表明

A. 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B. 打破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 日内瓦会议提升了地位

D. 万隆会议扩大了影响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

A. 西欧社会的演变

B.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 工业社会的来临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所著《旧体制与法国革命》中,解释法国大革命的起源时指出:法国越来越中央集权,法国倾向将公意置于法律之上;最重要的是,法国人把平等看得比自由还重要。对此,他认为大革命出现在法国是由于受哪一位思想家的影响

A. 孟德斯鸠

B. 伏尔泰

C. 卢梭

D. 霍布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原本地位较低的商人与工匠改变遵循天主教义的心态,不再认为劳动是对罪恶的惩罚,也不再认为辛勤的劳工是低人一等的行业。不再相信宿命说、奇迹论,因而刺激理性主义的发展。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文艺复兴的推动

C. 宗教改革的开展

D. 启蒙运动的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世纪工业化后,欧洲开始面临周期性经济衰退和危机,第一次大萧条出现于1873-1895年之间。欧洲农业利润的下降最为明显,如1890年代小麦价格跌至1860年代的1/3。当时各国对此反应不一,如丹麦积极推行农业现代化,德国、法国以关税制度维持农产品价格,只有英国态度特殊,未采积极策略。据此可以推知,英国

A. 农业发展落后

B. 农业所占经济比重少

C. 忙于帝国战争

D. 未受经济危机影响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90年9月12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 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 两极格局的瓦解

C. 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 全球化进程加快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四大名著

材料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像两颗夺目的亮星,升起在明初文坛,被文史学家们视为明清小说的重大成就。但是,人们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问世以后,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断裂时期。……而到嘉靖以后,却涌现出以《西游记》、《封神演义》、《金瓶梅》及“三言”、“二拍”为代表的一大批长篇小说和短篇白话小说集,令人目不暇接。然而,这样一个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却被又一次的改朝换代所中断,直至18世纪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将明清小说创作推到高峰。

——方志远《明清小说与明清社会》

(1)据材料一,归纳明清小说发展的特点,指出它们在思想上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小说发展的阶段并分析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他们宣称,挣钱并不是贪婪,也不为谋生,而是使命,是精神,是最大限度地使人生绚丽多彩,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最好途径。在过去“君子不言利”被认为是令人赞扬的社会品德。……若作为职业义务的履行,则财富的追求不仅是道德上允许的,而且正是神的命令。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永贞革新,是唐顺宗永贞年间(805年)进行的改革。主要内容:第一,罢宫市、五坊使(唐代朝廷的来办宦官,市场上抹夺猛于虎);第二,取消进俸;第三,打击贪官;第四,打击宦官势力;第五,抑制藩镇。此外,放宫女、宾乐女900余人回家,改革颇有成效,为百姓称道。但改革的阻力非常大,受到掌握实权的宦官和藩镇势力阻挠破坏,以失败告终。

改革过程中,顺宗病重垂帘问政.上传之事,要一经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忠言,五经顺宗宠妃牛昭容,才能为顺宗所知晓。历史中也有关于王叔文、王伾贪财不廉洁的记载。此外,领导改革的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文人。改革失败后,顺宗死于宦官之手,王叔文、王伾、刘禹锡、柳宗元等均被贬谪。

材料二韩愈则因革新时不被起用,攻击革新党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说宦官掌控的禁军是“天子自将非他师”。苏轼(朋党论)中说:“唐柳宗元、刘禹锡始不陷叔文之党,共高才绝学,亦足以为名臣矣。”清人王鸣盛是知名学者,则说:“叔文与宦官为难,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立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官,跋扈之强藩。”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观遍他留下的文字则未见一丝悔意。

(l)结合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永贞革新的主要历史背景及失败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永贞革新?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7世纪的欧洲上空,弥漫着战争乌云。海上有三次英荷战争,陆上有旷日持久并席卷欧洲各国的“三十年战争”。各交战国在战争中不仅采用欺诈、偷袭等卑劣手法随意发动战争,而且疯狂屠杀平民,抢掠财产,欧洲大地处处是尸骨遍野,断壁残垣。出于对上述状况的忧虑,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国际法的设想。格劳秀斯指出:国际法是支配国与国交往的法律,其目的在于保障国际社会的集体安全,限制掠夺战争的发生,减轻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国际法应通过召开国际会议,由与会各国共同确定,一经确定,各国不论强弱大小,都必须服从国际法的约束,不得以国内法为借口违反国际法的规定;国际法的前提是国家主权,任何国家的主权不受别国的意志或法律的支配。格劳秀斯还拟定了国际法的一些具体条文,如:参加战争应以正当理由宣战;交战双方均不得杀害平民、儿童等非作战人员,也不准抢掠他们的财产,不准杀害、虐待停止抵抗的战俘,保护交战双方外交人员的人身安全及财产等。格劳秀斯被西方各国奉为近代国际法的奠基人,他提出的国际法主张逐渐为欧美各国认可,并成为18世纪以后确立以欧美为主导的国际法体系的基础。

——摘引自《国际法的渊源》

(1)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格劳秀斯国际法主张体现的先进的价值观念。

(2)指出格劳秀斯提出上述先进价值观念的历史条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哥伦布是《马可·波罗游记》的痴迷者。他不仅相信地球是圆的,而且深信马可·波罗描述的金山(中国杭州)在地球的另一端,哥伦布认为,从加那利群岛出发向西航行约4500公里即可到达日本(实际的直线距离近2万公里)

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国王的代表与哥伦布签订协议,4月30日国王发布授衔令。两个文件的基本内容如下:

(1)哥伦布有权担任他所发现的岛屿和陆地的统帅(或海军上将),有权在今后享受“唐”(Don,贵族称号)的尊称,其后继人永远享有这种称号。

(2)任命哥伦布为他行将发现的陆地或海岛的副王或总督,对新发现土地上的每个官职他可以提出三个候选人,由国王任选其一。

(3)在所发现地区由生产、挖掘和交换得来的一切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及其商品他都可以征收和保留1/10,并且一概免税。如果哥伦布同意,他有权投资一切远征或远航费用的1/8,并因此享有1/8的收益。

通过协议,哥伦布从国王处取得了一系列特权。1493年,哥伦布首航美洲成功,在回欧洲途中,向西班牙国王写了一封信:最强大有力的君主:由于发现了如此友好、如此众多的居民和这么多的土地,整个基督教王国都应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无需用多大努力就能使这些人皈依神圣的信仰;而这些土地充满着如此多的我们非常需要的物品,所有的基督徒都将从中获得安适和利益。

材料二在哥伦布西航美洲4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哥伦布显然具有某种超出其历史真实存在的偶像般的意义。”对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惊人一致的看法是: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新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在临近哥伦布到达美洲500周年时,第三世界,特别是拉美的一些学者和人民对推崇哥伦布等的言行变现了极大的反感。甚至有人认为1492年的行动是“最邪恶、最不道德的行动”,对1492年事件的任何纪念都是错误的。

(1)依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带着哪些动机开始西航行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对哥伦布航线会有不同的评价?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