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三校联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历经几度变迁。秦汉主要有郡、县两级,唐代为道、州、县三级,宋代设置为路、州、县三级。元朝时期,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下设路、府、州、县。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地方行政机构数量增长    B. 县是最稳定的行政机构

C. 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    D. 地方管理制度趋向成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周代王位继承制度一改“兄终弟及”为“父死子继”,然,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又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的核心标准是

A. 年龄长幼

B. 贤良优次

C. 出生贵贱

D. 血缘亲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    B. 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

C. “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    D. 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夏商周三代,宗庙位于国都中心,据《礼记·曲礼》记载:“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牲口房和库房)为次,居室为后。”这说明三代

A. 祖先崇拜占据重要地位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等级制度影响日常生活

D. 重视农业成为社会共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此处“封建”是指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石陪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材料说明

A. 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

B. 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

C. 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

D. 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传统科技的进步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材料意在说明

A. 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 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 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秦朝时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宮廷御马;……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物……这反映了九卿

A. 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 服务皇室,君权至上

C. 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 官员众多,权力分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

A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

B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

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

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学者指出,可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 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型    D.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中国唐朝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实质问题的选项是

A. 唐朝的制度更为先进

B. 唐朝的决策权在尚书省和皇帝

C. 美国的制度更符合美国国情

D. 唐朝是专制制度,美国是民主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李治安教授认为:“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双重性是指既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B. 在职能和权力行使方面既中央集权,同时又体现出地方分权

C. 对行省的有效监督及行省内部分权制衡,避免行省过于专权

D. 在权力结构上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制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针对汉初诸侯国势力强大,大臣主父偃上书汉武帝,提出了一个妙计,它既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这个妙计是

A. 郡县制    B. “推恩令”

C. 诛晁错    D. 清君侧

 

二、null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统治者绞尽脑汁思考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或制度的推行,较好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

①元代的行省制

②明代的内阁制

③美国国会的两院制

④美国的联邦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之一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下列各项中,通过分割宰相财政权强化皇权的官职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唐朝的中书令

C. 明朝的户部尚书

D. 宋朝的三司使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

A. 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 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 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 震慑官员

B. 整治朝纲

C. 罢除丞相

D. 强化君权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宋、明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宫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针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清赵翼说“枢廷义取慎密,有官而无吏。”也有学者对此指出:“始密且速矣。”军机处名义上虽然有官,但实质上除了皇帝,其他人全都是吏,是真正的“有吏无官”。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便于严格保密

②利于提高效率

③加强君主专制

④其实是有吏无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朱元璋曾说:“夫元氏之有天下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为杜绝“元之大弊”,朱元璋

A. 创立军机处

B. 设置枢密院

C. 废除丞相制

D. 实行内阁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材料反映了内阁

A. 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B. 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

C. 大学士拥有决策权

D. 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伯里克利采取的措施是

A. 召开公民大会

B. 组成五百人会议

C. 设立陪审法庭

D. 为公民发放津贴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雅典公民投票,以压倒性多数,决定处死大逆不道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为了维护雅典大众的思想“纯洁”,剥夺了异议者的基本权力。这些反映雅典民主暴露出的问题有

①民主政治可能沦为政客争权夺利的工具

②雅典公民素质低下,不会运用民主权力

③缺乏集中制的民主,容易导致政治生活的混乱

④雅典社会不重视对真理的积极探索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从古希腊历史看,演说雄辩之风在公元前8—6世纪蔚然兴起,公元前5—4世纪成为政坛时尚。与演说雄辩之风的兴盛直接相关的是雅典

A. 政权机构的建立

B. 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C. 贵族势力的削弱

D. 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这项措施是

A. 颁布“解负令”

B. 设立陪审法庭

C. 成立“四百人会议”

D. 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恩格斯在评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由于实施这个新制度和容纳大量被保护民——一部分是移民,一部分是被释放的奴隶——血缘制度中的各种机关便受到排挤而不再过问社会事务”。材料中“新制度”指的是:

A. 财产等级制度

B. 陪审法庭制度

C. 以地域划分选区制度

D. 陶片放逐制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借尼西阿斯(古雅典将军)之口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男人就是城邦。”这从侧面说明雅典民主

A. 直接民主的特点    B. 城邦利益高于一切

C. 是少数人的民主    D. 建立在城邦基础上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法庭,负责审判苏格拉底。陪审团经过两轮,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一位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之所以称其为“污点”,主要原因是雅典民主制

A. 适用范围过于宽泛    B. 不适用小国寡民

C. 过于注重程序正义    D. 参政方式导致权力滥用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在这种制度下,(古代雅典)彻底否定了政治上的特权,一个人无论官职多高,权力多大,都不可把太多的大权集中到自己手里。”材料中所说的“制度”是

A. 陪审法庭制度

B. 陶片放逐法

C. 职务津贴制度

D. 轮番而治制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在伯利克里执政时代,某机构是一个总司一切事务的行政组织,其成员由抽签选出,每日在雅典城中的大会堂内召开会议,除了节日及凶兆日子外,会议皆会举行。这一机构是

A. 公民大会    B. 五百人议事会    C. 陪审法庭    D. 十将军委员会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四条规定“在行窃时当场被捕的奴隶,则鞭打之,并把他从悬崖上抛下”;第二十三条规定“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尔贝斯山崖上抛下”;第二 十四条规定“如暗地毁灭庄稼,则处以比杀人还严重的死刑”。这些规定反映出罗马法

A. 重视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

B. 注重运用法律调节社会矛盾

C. 强调法律内容应具备广泛性

D. 具有原始简朴和野蛮的特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古罗马时期,随着社会发展,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后来,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这体现在罗马法的制定过程中

A. 通过贵族的妥协让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

B. 通过平民的不断斗争来保障平民的利益

C. 适度调整公民内部关系来稳定社会秩序

D. 借助频繁的领土扩张来维护帝国的统治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为了避免法令违背这个法则,宗教绝不能禁止或部分废止它,我们也无权通过元老院或人民使我们自己不受约束。”这表明了

A. 罗马平民对贵族斗争的胜利    B. 人们对法律概念的抽象思考

C. 西方的法律有了成熟的体系    D. 罗马共和制促进了法律完善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下图中罗马民众围观的是《十二铜表法》。古罗马法学家评价这一法律:“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平民)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这表明它

A. 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垄断

B. 消除了习惯法的影响

C. 实现了平民与贵族的平等

D. 突破了万民法的局限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17、18世纪,西欧出现了学习罗马法的热潮;19世纪初,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这说明罗马法

A. 是欧洲近代历史上比较完备的法典

B. 保障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

C. 为欧洲资本主义提供了立法的范本

D. 成为推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武器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西方政治学家把因通信技术发展而推动的民主现象叫做“媒介民主”,“在传统上,政党是民众表达利益、愿望和要求的最重要的工具。现在,媒介也作为政治参与工具出现。民众过去主要通过政党来做的事情,现在也可以选择通过媒介的途径来做。”材料旨在说明

A. 技术进步使媒介的政治功能增强

B. “媒介民主”逐步取代了政党民主

C. “媒介民主”实现了让人民当家做主

D. 媒介是政党与公众沟通的主要渠道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马克思曾这样评价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世界的要求。”“当时世界的要求”主要是指

A. 工业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 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C. 议会改革扩大民主权力

D. 发展生产力改善生活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特别国会于1689年1月召开,辉格党人觉得只需宣布威廉成为国王就行了,但其他许多议员无法容忍君主纯粹由选举产生,所以希望通过王位继承由玛丽担任女王。结果便是折中:王位由威廉和玛丽共掌。材料从本质上反映

A. “光荣革命”胜利结束    B. 资产阶级与旧势力妥协

C.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D. 王权受到议会的约束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2016年6月,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后,支持“留欧”的卡梅伦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依据英国的政治体制,卡梅伦内阁成员

A. 全体辞职    B. 由女王决定去留

C. 继续履职    D. 由议会裁定去留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这次“革命”的直接结果是

A. 将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B. 建立起典型的君主立宪制

C. “君权神授”变为“君权议会授”

D. 形成了完善的责任内阁制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因为欧陆的各国革命只是一些起义和随之而来的权力调整而已……实际上对社会的根本触动、改变不大。若以调整大的政治格局及其带来的深远影响而言,并不能和英国的(1832年)议会改革相提并论。”英

国的(1832年)议会改革

A. 改变了原有社会制度

B. 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C.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 保障了工人农民的权益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英国内阁具有

A. 立法权

B. 司法权

C. 行政权

D. 军事权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程汉大在其《英国政治制度史》中称:“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下列各项,属于17世纪末这一“全新的政体”的基本特点的是

A. 国王“统而不治”

B. 内阁掌控行政权

C. 议会主权地位强化

D. 内阁和议会相互制衡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比例制和平等制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试图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集中体现这一设计思想及其实践的美国国家机构是

A. 总统

B. 最高法院

C. 国会

D. 邦联议会

 

详细信息
45. 难度:困难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 分权与制衡

B. 民主原则

C. 联邦制原则

D. 共和原则

 

四、null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最终通过“利益谈判”实现“妥协”的“多元利益集团”,不包括

A. 大州与小州

B. 共和派与君主派

C. 南方与北方

D.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汉弥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美国建国初期)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材料中的“错误”指

A. 种族歧视

B. 黑奴制

C. 阶级歧视

D. 邦联制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的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符合这一观点的做法是

A. 规定实行邦联体制

B. 保留州的行政自主性

C. 明确实行两党政治

D. 维护南方的奴隶制度

 

详细信息
49.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法国共产生了16部宪法,其中在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近70年一直未改变,这反映了

A. 启蒙运动使法国思想极其活跃

B. 经济的发展导致政治力量多元

C. 法兰西共和之路历程非常艰难

D. 外国干涉频繁打断民主化进程

 

六、null
详细信息
50. 难度:简单

下面是某一法律文件的一些特征,据此该法律文件是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1邦联条例》

C. 德国《1871年宪法》

D. 法国《1875年宪法》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51. 难度:困难

1871年以来,德国国家元首由一个半专制的立宪君主到权势强大的总统,最后成为只有象征意义的礼仪元首。这反映了德国

A. 国家权力中心的变迁

B.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C. 四分五裂的政治现实

D.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八、null
详细信息
52. 难度:中等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 法国

B. 德国

C. 美国

D. 英国

 

九、单选题
详细信息
53. 难度:困难

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 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 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

C. 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 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

 

详细信息
54. 难度:简单

谏议制度是监察制度的一部分,“谏”字的独特含义是对皇帝的绝对权威提出异议。唐代的门下省具有谏议和封驳职能……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设的谏议机构却没有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谏议制度能够从根本上限制皇权至上

B.唐代谏议制度对皇权不起作用

C.明清谏议机构消失是服务于皇权需要

D.明清监察制度对君臣形同虚设

 

详细信息
55. 难度:困难

武则天不惜动用酷吏打击贪官污吏;朱元璋实行“重典治吏”,官吏枉法受赃80贯处以绞刑;雍正帝时,赃官的罪行一经核实,就把他的家底抄个干净,连他们的亲戚子弟的家也不放过,并下令:“丝毫不得碍于情面,务必严加查处。把贪官追得水尽山穷,叫他子孙做个穷人,方符朕意”。古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 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B. 为了肃清官员的贪污腐败

C. 为了强化皇权,平抑穷富

D. 为了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

 

详细信息
56. 难度:简单

《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和雅典饮食的比较错误的是

A.都非常注重美食的开发,美食品种多样

B.中国美食以粮食等素食为主,古希腊副食种类丰富

C.两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源于政治体制的差异

D.两者的不同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详细信息
57. 难度:简单

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雅典公民认为人一生下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这主要是由于雅典公民具有强烈的

A. 人文精神

B. 民主意识

C. 反抗精神

D. 爱国意识

 

详细信息
58. 难度:中等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必须向法官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反映了罗马法

A. 强调证据

B. 注重程序

C. 维护贵族的利益

D. 保护私有财产

 

详细信息
59. 难度:中等

有学者提出:“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臣民案件的裁判官。”由此可见,当时裁判官审理案件的重要依据是

A. 习惯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万民法

 

详细信息
60. 难度:简单

2016年7月13日,保守党领袖特蕾莎·梅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的英国第二位女首相。特蕾莎·梅能够成为首相的关键在于

A. 议会的支持

B. 工党的态度

C. 民意支持率

D. 国王的态度

 

详细信息
61. 难度:简单

富兰克林等制宪会议代表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反对设置“带有贵族气味”的上院,而另外一些代表则提出了后来被制宪会议采纳的观点:上院议员的存在可以缓和下院中过激的立法行为。据此判断,美国建立国会所依据的政治原则是

A. 联邦主义    B. 权力制衡    C. 人民主权    D. 议会至上

 

详细信息
62. 难度:中等

下图是清道光帝给谈判大臣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对这一谕旨理解正确的是

A. 清政府彻底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B. 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C. 谈判结果导致香港完全沦为殖民地

D. 内容中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详细信息
63.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源于晚清

1838—1847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

年代

1838—1842年

1843-1847年

英语制造品输华值

882,495

2,090,406

 

 

A. 开放通商口岸

B. 划定“使馆界”

C. 支付巨额赔款

D. 实行“门户开放”

 

详细信息
64. 难度:简单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提,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  )

A. 《南京条约》附件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65. 难度:简单

某时期后,涉及外国人的诉讼案件清政府基本不再受理,转由涉案人所在国驻华领事进行裁决。这一“时期”是

A. 19世纪40年代    B. 19世纪8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初期

 

详细信息
66. 难度:简单

《剑桥史》中这样记述:“1842年,《南京条约》取消了只准在广州进行中外资易和由广州特许的公行垄断商来进行中外贸易的限制,从而开始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这是因为《南京条约》的签订(    )

A. 开创了五个口岸通商的局面    B. 强化了清政府对外商的控制

C. 建立了中外通商的平等机制    D. 是清朝维护国家主权的产物

 

详细信息
67. 难度:中等

有葡萄牙学者认为,“尽管澳门在它坎坷的历史上经历了许多次危机,但一八四二年才是它真正衰落下去的日子。”这是因为一八四二年

A. 澳门逐步丧失中外贸易的特殊地位

B. 洋货入侵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人民的反抗抵制了西方的入侵

 

详细信息
68. 难度:中等

太平天国前期在《天朝田亩制度》中主张绝对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多余财物要收归国库。而后期颁布的《资政新篇》中却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这种改变

A. 适应了农民战争的需要

B. 挽救了太平天国的危机

C. 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改良

 

详细信息
69. 难度:简单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详细信息
70. 难度:中等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文中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天京变乱的严重内耗

C. 小生产者的先天缺陷    D.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十、null
详细信息
71. 难度:中等

朱熹认为:“井田之法要行,需是封建。”而现实却是“封建实是不可行的。”封建井田“虽是圣人法,岂有无弊?”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A. 井田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

B. 宋代具备恢复井田制的条件

C. “圣人法”应该与时俱进

D. 理学是对儒家正统学说的否定

 

十一、多选题
详细信息
72. 难度:简单

西汉初年分封同姓异姓诸侯,建立封国,并在地方设置郡县。由此可知,西汉初期

A. 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B. 与西周时期的制度有部分相似之处

C.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完全靠血缘维系

D. 对地方的管理与秦朝完全相同

 

详细信息
73. 难度:中等

麦考莱在《英国史》中说,“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此后人们相信“影响宪政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政本身内部找到”。符合麦考莱观点的是

A. 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

B. 工业革命是英国近代的最后一次革命

C. 《权利法案》对英国政治发展影响深远

D. 1688年后英国没有对宪政进行任何改进

 

详细信息
74. 难度:困难

有人评价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时指出:“经由男性普选产生的议会要取决于民众的愿望,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民主的。然而国家的大臣只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民选的议会负责。此外,它只是一个把各邦国的统治者结合起来的帝国,而不是把人民结合在一起的国家。”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A. 没有实行联邦制

B. 妇女享有选举权

C. 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D. 采用资产阶级代议制

 

十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75. 难度:简单

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 “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 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 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十三、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76. 难度:中等

纵观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都会影响这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的第一次“革命”可以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在地方上主要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中央集权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古代中国的分权主要以君权与相权,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划分为表现形式……伯利克里时代的城邦政治制度和国家权力系统,已具备了近代国家所具有的行政、司法、监督等国家职能,并开始向分权的方向过渡。

——张治平《关于分权与制衡问题的探讨》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古希腊“分权”机构的设置情况,并说明秦朝中央机构和古希腊机构的“本质”区别。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那就是:用和平变革的方式体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为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改革。”

——钱乘旦《英国通史》

(3)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的“合适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