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保证所有...

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伯里克利采取的措施是

A. 召开公民大会

B. 组成五百人会议

C. 设立陪审法庭

D. 为公民发放津贴

 

D 【解析】据题干“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为公民发放观剧津贴,促使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故D项正确;召开公民大会与补助贫穷公民无关,故A项错误;组成五百人会议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设立陪审法庭也不能解决贫穷公民参政的问题,故C项错误。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太祖不设丞相,而朝廷之事皆分六部,阁下诸臣但以备顾问而已,然各衙门章奏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材料反映了内阁

A. 地位提升权力扩大

B. 获得统领六部的权力

C. 大学士拥有决策权

D. 成为法定的中央机构

 

查看答案

朱元璋曾说:“夫元氏之有天下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为杜绝“元之大弊”,朱元璋

A. 创立军机处

B. 设置枢密院

C. 废除丞相制

D. 实行内阁制

 

查看答案

针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清赵翼说“枢廷义取慎密,有官而无吏。”也有学者对此指出:“始密且速矣。”军机处名义上虽然有官,但实质上除了皇帝,其他人全都是吏,是真正的“有吏无官”。对军机处的“有官无吏”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便于严格保密

②利于提高效率

③加强君主专制

④其实是有吏无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宋、明朝经筵(御前讲席)是由士大夫教化皇帝,清代经筵则是当经筵宫讲毕,皇帝发表一通御论,然后讲官门跪赞皇帝圣学高深,发从前所未发,昭示万世。这种变化反映了清代

A. 文人政治地位低下

B.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 儒家统治地位衰落

D. 君主权威扩至思想领域

 

查看答案

洪武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被公开处死后,朱元璋编撰了一系列皇谕钦训:《臣诚录》记录了212名违背君命的亲王、高官、皇族和宦者的名氏;《相鉴》记录了历史上82名“贤”相和26名“奸”相。朱元璋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在于

A. 震慑官员

B. 整治朝纲

C. 罢除丞相

D. 强化君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