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传以诚,可立人;传以信,能齐家;传以仁,堪治国”是某制酒公司的经营理念。下列与其核心理念相一致的是

A.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C.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D.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研究性学习中,张晓明同学搜集到了某朝代的“学制系统图”,请你和他一起依据该图探究其所属的朝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朝    C. 西汉    D. 明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看到一定的形状和颜色,闻到某种香气,尝到某种滋味,把这些感觉组合在一起,而后给这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苹果。与贝克莱思想接近的一组思想家是

A. 朱熹、王守仁    B. 王守仁、普罗泰格拉

C. 王守仁、卢梭    D. 普罗泰格拉、卢梭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张居正卓有成效的改革,扭转了明王朝持续走下坡路的颓靡政局,营造了明朝历史上最后一段辉煌。对于他死后遭到彻底否定,明朝思想家李贽认为,“江陵(指张居正)宰相之杰也,故有身死之辱。”这句话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

A. 李贽充分肯定张居正的贡献    B. 其悲剧根源是君主专制制度

C. 张居正改革触动权贵的利益    D. 张居正贪恋权位遭同僚忌恨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史学家李询认为:“明代江南地区的‘士大夫’是16世纪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特点的社会势力。他们凭借着江南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条件,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政治上的功名,然后扩展经济实力,引领当时的社会风潮,在江南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下列有关“士大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紧密追随、依附于专制政权    B. 代表市民阶层成为明清小说的主要读者

C.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昆曲等戏曲的兴盛    D. 既是八股取士的得意者又是受害者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古代东西方先哲的思想博大精深,有的倾向于感性至上,有的倾向于崇尚理性主义。下列各项体现理性精神的有

①孔子的“敬鬼神而远之”   ②庄子的“逍遥”  

③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④王夫之的“天地之化日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亚里士多德多次提到一个人注重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如他曾经说: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这里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

A. 不受法律约束的人与禽兽相同    B. 禽兽不需要法律和正义的道德约束

C. 有德行的人应遵守法律坚持正义    D. 古希腊公民应该具备一定的道德情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 (1522年)中说,每人皆为教士有权照他私人之判断以及个人的理解解释《圣经》。后来他又说:我不允许任何人批评我的主张,即使是天使。凡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这表明马丁·路德

A.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B.提倡个性解放

C.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具有虚伪性     D.其宗教主张由宽容到独断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英国的赫伯特(1583—1648)被誉为自然神论之父,其学说在欧洲影响深远。自然神论谴责宗教中的非理性因素,抨击任何形式的有组织的信仰,自然神论提倡信仰的上帝更像一位理性的神。由此看来,自然神论的重要影响是

A. 推动欧洲的宗教改革    B. 推动欧洲的启蒙运动

C. 促使文艺复兴运动进入新阶段    D. 有利于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不相符的是 

①“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⑤“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套色印刷是一种复杂的、高度精密的技术。比如,要印红黑两色,那就先取一块版,把需要印黑色的字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另外取一块尺寸大小完全相同的版,把需要印红色的字也精确地刻在适当的地方。”这种元代出现的套色印刷表明

A. 雕版印刷术得到发展    B. 活字印刷术得以改进

C. 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D.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达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代李贽评《西厢记》等优秀曲本:“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孰谓传奇不可以兴。不可以观以群,不可以怨乎?”近代梁启超也说:“今后言社会改良者,则雅乐俗剧两方面,其不可偏废也。”他们两人

A. 都主张提高戏曲的社会地位    B. 都注重京剧丰富文化生活的社会功能

C. 都强调运用戏曲武器去改造社会    D. 都看到了戏曲艺术反封建的政治意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在言语上,中国人受方块汉字的局限,不能向多音节发展,而单音节必然产生大量的同音字,大量同音字的汉字,只宜于用来书写,不适合用来宣读,而佛经是需要向听众宣读的。形势促使他们改用白话文外,又必须在音调上补救。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了

A. 佛教为汉文注入新鲜血液    B. 佛经是白话文体的主要源泉

C. 中国方块汉字具有局限性    D. 汉文化需要外来文化充实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面所列内容是对近代某一位科学巨匠的描述,据此判断该科学巨匠

A. 牛顿    B. 伽利略    C. 哥白尼    D. 达尔文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甚至在19世纪时,达尔文的进步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不仅限于生物学领域了,所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是从他们那个时代的种种富有价值的源泉中,来汲取他们的科学思想的。”这充分说明

A. 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C. 进化论成为人们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D. 进化论改变了人们的宇宙观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魏源记述鸦片战争,奕山等人率军抵粤后歧视残害当地人民,粤民久不平。而英人初不杀粤民,所获乡勇皆释还,或间攻土匪,禁劫掠,以要结民心。故虽有擒斩敌人之赏格,无一应命。当洋兵攻城,居民多从壁上观。魏源的话突出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政府已经失去民心支持

B.国内的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C.民众并不了解世界形势

D.人们国家、民族意识淡薄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的译书中,出于外国人之手的最多,加上中外合译的,共占总数的76%,而中国人自译的只占11%;在战后的译书中,仅1900年至19045月,由外国人独译和中外合译的仅占总数的11%,而中国人自译的则占76%。这种情况表明

A. 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主动性增强

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 掌握外语和科学知识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尚

D. 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目的发生改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先驱,爱国进步的思想家,曾赋诗言志:“古今尧舜华盛顿,择贤禅让名不磨。欲救万世家天下,强秦洪宪今如何?”此诗表明他

A. 尊崇文明、憎厌专制的政治取向    B. 温和的、渐进的改良政治思想

C. 对辛亥革命积极支持的态度    D. 商人务实的人生观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世纪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大伟人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三大理论成果。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是

A.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理论旗帜    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

C. 以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为目标    D. 以中国政治民主化为理论核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大型纪实性电视剧((国家命运》于2012107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该片记录了科学家们以惊人的智慧与毅力,创造出“两弹一星”的民族奇迹的事件。下列有关“两弹一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没有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

B. 钱学森、袁隆平等是“两弹一星”的重要研制者

C. “两弹一星”的成功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D. “两弹一星”计划后来被称为“863计划”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听黄仁宇讲中国历史》中记述,“20世纪90年代大众文化崛起,以锐不可当的态势,改变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传统定位,史学著作也失去神圣的光环,从资政济世的高阁,下移到平民百姓的书桌,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改革,经济发展

B. 文化政策的开放,大众文化的普及

C. 传播手段的多样化

D. 对外文化交流频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中与下图所示小说创作风格相近的是

A.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B.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C.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红楼梦》)

D.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据《左传·昭公七年》记载,晋国发生日食,晋国君王问吉凶于大臣文伯,文伯对曰:“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以下各项中,与文伯的观点相悖的是

A. 孔子:“邦大旱,毋乃失诸刑与德乎?”

B. 墨子:“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

C. 王充:“夫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

D. 董仲舒:“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法国《人权宣言》第十条规定:“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以下言论与材料体现的主张相一致的是(    )

A、我的茅屋就是我的城堡,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B、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C、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D、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汉画像石“讲经图”

A. 这一现象最早应该出现在汉武帝时期

B. “讲经”主要是讲儒学《四书》

C. 这一局面的出现推动了儒学的传播和发展

D. 代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方向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何谓美女?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标准。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雍容富态、健康自然成了美女的主导性标准。而到了宋代,标准则变为文雅与自我克制,缠足后的纤纤小脚成为美女的重要条件。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女性文化涵养的提高

C. 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    D. 男性审美观念的变化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从王阳明思想来看,人的心与万事万物之理,彼此是同一的”。以下言论中,最能支撑这一论断的是

A. “千思万虑,只是要致良知”   B. 二减得一分人欲,便得一分天理”

C.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D. “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宗法立而刑清。天下之宗子,各治其族,以辅人君之治”。对上述材料评价正确的是

①已突破封建制度的束缚 ②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有违背历史潮流的一面 ④反对君主专制

A. 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 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B. 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 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D. 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A. 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 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C. 启蒙运动 宋明理学    D. 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  )

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曾在当代最有益且最具想象力的书中,做了如下的结论:“古代的中国,他们苦心经营,完成最完美的社会形态,犹如一个典型的模范社会……中国创造了为今日人们已知的,最高级的世界文明……中国的伟大吸引了我,使我感触良多……这个国家的伟人们,跟我们德人比起来,代表更高一层的文化水平……一些君子型的人物……代表一种非常高尚社会的典型。”   

尽管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丝、印刷术和瓷器,但我们还不能认定中国人是一个工业上善于发明的民族。尽管他们在艺术上有创作的天才,发展他们自己的艺术形式,而且达到非其他民族、非任何时代所可比拟的完美境界。但在1912年以前,他们仍然满足于古代的经济方式,嘲笑那种可以增加效率、节省人力的政策。虽然他们是世上第一个使用煤炭作燃料的民族,虽然他们早于公元前122年即有小量的开采煤矿,但他们并没有发明什么机器来节省人力,以致至今仍有大部分的矿产资源未开采。虽然他们早知道如何制造玻璃,但他们却宁愿自西方输入这些东西。……在举止方面,中国比较喜欢彬彬有礼的传统规矩和学问,而不欣赏刺激的、变化的科学和财阀政治。中国在对世界所贡献出的许多伟大的文化中,对于物质技术生活的贡献最弱。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大系》

评材料中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兵力

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