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昭通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一幅关于铁犁牛耕的壁画。它反映了当时

A. 西北地区最早出现了铁犁牛耕

B. 西北地区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

C. 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文物均为第一手史料

D. 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有记载这样说道:“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 小农经济的脆弱

B. 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 朝贡制度    B. 官营专卖

C. 重农抑商    D. 市坊制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与重农抑商政策相对立的是

A. “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

B.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 “以末致财,以本守之,商人大量买田置地,购置产业”

D.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钧窑瓷器被人们称为国之瑰宝,在宋代五大名窑中,以釉具五色,艳丽绝伦而独树一帜。该瓷窑最有可能属于(    )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战国    B. 秦代    C. 南北朝    D. 唐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现象。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A. 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 实行了封闭式的坊市管理制度

C.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D. 商业活动受到官府的严格监控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清朝乾隆年间,湖北、湖南商人在重庆修建了湖广会馆。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 会馆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B. 会馆是同一地域商人交际的重要场所

C. 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D.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有过则罚。”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B. 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 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资本主义萌芽与传统手工业的区别有

①是否为满足市场的需要,为购买劳动力增殖利润而进行生产;

②劳动者是否被集中在一起从事生产;

③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雇佣关系;

④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劳动力的出卖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 “海禁政策    B. 工商皆本    C. 重商主义    D. 重农抑商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不能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是:

A. “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B.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C. “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

D.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分析“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对表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224.1

1890年

108.2

1556.1

 

 

A. 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

B. 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

C. 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

D.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彻底瓦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 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 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C.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 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的状况表明

A.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B. 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 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 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税……兹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B.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C. 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D. 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一位著名的作家1957年在其作品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A.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B.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C.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    D. 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几组词汇中,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时代征的是

A. “上山下乡”、工业化、人民公社

B. 工业化、合作化、公私合营

C. 合作化、大跃进、公私合营

D. 合作化、工业化、家庭承包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表为新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这一表格可以说明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000

5876.0

29.4

1959

17000

6740.5

39.7

1960

14350

5105.0

35

 

 

A. 国家收购比重与农业增长相协调

B. 中国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做出了牺牲

C. 社会主义建设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D. 自然灾害是农业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左’倾错误及其表现”为主题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不能采用的是

A. 中国“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B.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

C.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

D.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有关其表述正确的是

A.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B.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D. 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79年3月,中国最权威的官方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条商业广告:幸福可乐。1979年12月,中央电视台开办《商业信息》节目,开始集中播送国内外商业广告。这反映出

A. 中国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中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

C. 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藩篱

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表为不同版本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A. 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B.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史

C. 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 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发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  )

A. 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

B. 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

C. 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

D. 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A. 看到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融合

B. 认为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 完全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

D.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持肯定态度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02年,天津《大公报》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要求女子:一不能缠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三要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广告反映了

A. 女子已普遍获得教育权利

B. 辛亥革命推动了婚俗变革

C. 缠足的现象已消失

D. 西式婚礼受到推崇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文: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 18981900    B. 19011911

C. 19121927    D. 19281937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实现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也是几代人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三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

材料四下表为中国1957~1960年轻工业、重工业与农业发展情况表

 

时间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1)材料一、二反映的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在中国古代促进其发展的有利因素

(2)概括材料三的核心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社会力量决定和影响婚姻家庭,婚姻家庭也反映出社会要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门当户对”与“郎才女貌”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择偶标准。男性对女性的要求,首先注重的是妇德,“贤妻良母”就是封建礼教中最“标准”的妇女形象。此外,对女性在家庭婚姻中提出了包括从一而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国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演变》

材料二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加入了家庭妇联。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努力学习文化,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我也加入了学习班。新婚姻法颁布以后,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于是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材料三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

项目

年代

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6

15.6

本人成份、政治面貌

30.5

23.5

15.1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的择偶标准。对女性的要求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们的择偶观念呈现的基本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