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的状况表明

A. 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B. 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 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 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时间来看反映的是抗战,增至84家、多达1518家等字眼意在强调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重庆等西南是正面战场而非敌后抗日根据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了中国工业的发展而非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是在一战期间而材料反映的是二战期间,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名师点睛】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由于战局恶化,东部沿海工业开始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的过程。在此期间,大量工业企业迁入西南内地,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稳定了中华民族抗战决心,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 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查看答案

陈启源创办于1873年的继昌隆缫丝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曾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多次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说明

A. 清政府发展资本主义以增强实力

B. 国内外形势迫使清政府调整政策

C. 封建主义对民族工业的阻碍消失

D. 清政府开始发展制造业应对危机

 

查看答案

第一次鸦片战后中国机械进口约为19万海关两,第二次鸦片战后机械进口不到30万海关两,1894年全国机械进口值总计是112万海关两,1895年到1899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大约为200万海关两。1909年到1913年全国机械进口平均每年达700万海关两。这实际上反映出

A. 列强对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B. 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获得较快发展

C. 中国关税自主权实际有所恢复

D. 传统手工业基本被大机器工业所取代

 

查看答案

分析“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对表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时间

进口棉纱(万担)

进口棉布(万匹)

1872年

5

1224.1

1890年

108.2

1556.1

 

 

A. 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

B. 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

C. 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

D. 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彻底瓦解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能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是:

A. “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

B.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工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C. “中国人口众多,商品需求量极大,遂运大量钢琴、吃饭用的刀叉至上海等商埠,结果却是产品滞销,着实做了一次赔本买卖。”

D.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自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