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 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 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 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 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 重用有才能的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因唐太宗奉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了西北各部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戴,尊称他为 ( 

A. 皇帝    B. 太宗    C. 可汗    D. 天可汗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唐朝手工业发达。下面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技术高超

B. 造船业、造纸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

C. 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等举世闻名

D. 南方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从下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  )

 

A. 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B.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 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隋朝在短时间内积累巨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统一;但又迅速覆亡,成为古今争论不休的话题。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灾害严重    B. 暴虐无道的统治

C. 外戚、宦官专权    D. 土地兼并严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标志着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  )

A. 开元盛世 B. 安史之乱 C. 唐末农民战争 D. 武则天统治时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唐朝政局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处应为(  )

A. 唐太宗统治前期 B. 唐太宗统治后期 C. 唐玄宗统治前期 D. 唐玄宗统治后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做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的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分裂奔向统一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水利灌溉

C. 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为了对高丽战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科举制度在我国施行了一千三百多年,以下属于武则天为科举制的完善做出的贡献是(   )

A. 加试策问 B. 创立进士科 C. 创立殿试 D. 创立八股文考试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诗圣”对“诗仙”的评价,“诗圣”、“诗仙”分别是(  )

A. 杜甫、李白 B. 白居易、韩愈

C. 杜甫、白居易 D. 杜牧、李白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

A. 使吐蕃与唐结盟 B. 为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C. 使吐蕃与唐合同为一家 D. 加强唐对吐蕃的管辖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 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 唐朝对外政策开放 D.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之中吸取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

A. 皇帝必须任用贤臣 B. 必须善于纳谏

C. 必须轻徭薄赋 D. 认识到君与民的关系是舟与水的关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图中的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李世民 B. 武则天 C. 赵普 D. 赵匡胤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北宋初年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一谚语反映北宋时期(   )

A. 军队规模大 B. 地方势力强大 C. 赋税沉重 D.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宋代文人魏泰在《东轩笔录》中写道:“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这反映了宋朝统治者重视下列哪一阶层(   )

A. 士人 B. 农民 C. 手工业主 D. 商人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小陈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

A. 晋惠帝 B. 隋文帝 C. 隋炀帝 D. 唐玄宗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可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

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文中“此河”是(   )

A. 黄河    B. 珠江    C. 灵渠    D. 大运河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隋朝运河“北通涿郡,南至余杭,商旅往返,船乘不绝。”这表明运河的直接作用是(   

A. 有利于边疆经济开发    B.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C. 加速了两岸城市发展    D. 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唐朝著名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和大昭寺内的壁画,它反映了当时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关系(   )

A. 回纥 B. 靺鞨 C. 吐蕃 D. 六诏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鉴真和玄奘两位人物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唐朝时期的僧人

②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③为完成重要使命历尽艰辛

④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下列叙述不属于科举制影响的是(      )

A.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C.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 抑制了士族门阀,不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 邗沟—江南河—永济渠 B. 江南河—永济渠—邗沟

C. 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 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 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B. 唐太宗鼓励臣下直言,虚心纳谏

C. 唐太宗知人善任,尽量做到唯才是举

D. 唐太宗创立科举制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唐朝读书人要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 辛勤耕作 B. 作战立功 C. 经商致富 D. 参加科举考试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文化(  )

A. 对日本的影响 B. 对新罗的影响 C. 对天竺的影响 D. 对波斯的影响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灭亡唐朝的分别是

A. 李渊、黄巢

B. 李世民、朱温

C. 李渊、朱温

D. 李世民、黄巢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唐朝末年,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A.  B. 北宋 C. 南宋 D.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假如穿越到北宋,在它的军队中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A. 加强禁军力量

B. 防止武将专权

C. 提高军队战斗力

D. 提高文人地位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分化事权 B. 重武轻文 C. 设置通判 D. 废除丞相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而北宋时相当于丞相的官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皇权的不断加强 B. 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 丞相权力的扩大 D.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宋太祖为了将财赋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了(  )

A. 藩镇 B. 节度使 C. 转运使 D. 通判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宋太祖谓“宰相须用读书人”;北宋宰相文彦博说,是皇帝“与士大夫治天下”;南宋高宗则谓,宋朝“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宋代实行文治。下列属于其加强文治内容的是(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增加科举名额 

③让文官担任要职      

④设立进士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脱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初的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材料一: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既彀,吾痛失一镜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几句话均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3)材料二中的“镜子”是谁?

(4)材料三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5)他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一例他统治时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河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3: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过,此河北通…之渔商,南运…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3)上图指的是隋朝什么河?开凿者是谁?

(4)写出上图河流的南北两至点和中心:

A:             ;  B :            ;     C :            

(5)材料中作者认为此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河开凿的作用是什么?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末以来“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各举一例)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

(1)唐太宗在位时期,唐朝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材料二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蕴含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2)请举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3)材料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当时的皇帝是谁?

(4)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回答,唐朝农业经济繁荣,出现“公私仓廪俱丰实”得益于哪些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 (举一例)

(5)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