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所学...

    隋唐是经历了长期分裂后的两个大一统王朝,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

(1)唐太宗在位时期,唐朝出现了什么治世局面?

材料二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蕴含了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2)请举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唐太宗采取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影响。

材料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3)材料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当时的皇帝是谁?

(4)结合所学课本知识回答,唐朝农业经济繁荣,出现“公私仓廪俱丰实”得益于哪些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 (举一例)

(5)结合隋唐历史,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1)“贞观之治” (2)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贞观治世社会的出现。 (3) 开元盛世 唐玄宗 (4)曲辕犁 筒车 (5)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符合题意就给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形成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民本”思想,在唐太宗时期能体现这一思想的经济政策就是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这样做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贞观治世社会的出现。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时期,重用贤能、整顿吏制,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了“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出现了这一局面。 (4)结合所学可知,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结合所学的隋唐历史,以史为鉴,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需要做到:国家应该创造人与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国家要注意培养人才,重用人才;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彼此信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1)“太祖”指何人?其“得天下”是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指出唐末以来“兵革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宋太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各举一例)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成功地统一了经历数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实行通过考试选拔政府官吏的制度,为中国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员。

材料二:“大业三年设十科举人,中有‘学业优敏,文才秀美’一条,或即进士科之始。”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2)材料中“进士科”的创设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请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河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3: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过,此河北通…之渔商,南运…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3)上图指的是隋朝什么河?开凿者是谁?

(4)写出上图河流的南北两至点和中心:

A:             ;  B :            ;     C :            

(5)材料中作者认为此河的开凿最终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河开凿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材料一:他引用古人的话告诫太子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既彀,吾痛失一镜矣!”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1)这几句话均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2)材料一说明了他认识到什么问题?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3)材料二中的“镜子”是谁?

(4)材料三他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唐朝民族友好交往的史实。

(5)他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举一例他统治时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查看答案

“脱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初的这一举措(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