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
2. 难度:简单 | |
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6000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居民是 A. 元谋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北京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
3. 难度:简单 | |
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造福人民。你能说出他是谁吗?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 陶器 B. 瓷器 C. 青铜器 D. 铁器
|
5.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农器的广泛使用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
6. 难度:简单 | |
“退避三舍”的故事出自《左传・信公二十二年》。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你知道这个成语典故与下面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
7. 难度:简单 | |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费成多怨望,”“宗室贵戚多忽望”主要是因为 A.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B. 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 C. 根据军功大小授子爵位和田宅 D.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8. 难度:简单 | |
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处于最南边的是 A. 燕国 B. 秦国 C. 楚国 D. 齐国
|
9. 难度:简单 | |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成为天府之国得益于下面哪一工程的修建?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三峡工程 D. 灵渠
|
10. 难度:简单 | |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 以“德”教化人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当仁不让于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货币中,哪一种是秦朝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
A. B. C. D.
|
12. 难度:简单 | |
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中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发生于公元前356年,变法的时间是 A. 公元前3世纪中期 B. 公元3世纪中期 C. 公元前4世纪中期 D. 公元4世纪中期
|
13. 难度:简单 | |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田地荒芜,人口锐减。为了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A.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 实施推恩令 C. 对匈奴和亲 D. 减轻赋税
|
14.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 货币国家统一造 B. 盐铁国家垄断经营 C. 颁布“推恩令” D. 把战国时期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万里长城
|
15. 难度:简单 | |
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形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 蔡伦一一改进造纸术 B. 祖冲之一一《九章算术》 C. 华佗一一制成“麻沸散” D.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
16. 难度:简单 | |
《史记·蒙恬列传》中有“筑 ,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题中横线处应填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长城 D. 灵渠
|
17. 难度:简单 | |
历史课上,同学们讲述的“三国故事”中,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说法是 A. 官渡之战中曹操败逃往北方 B. 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 曹操建立魏国 D. 周瑜三顺茅庐请诸葛亮
|
18. 难度:简单 |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230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 海南岛源 B. 台湾 C. 日本 D. 菲律宾
|
19. 难度:中等 | |
“纸上谈兵”是讽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的成语。战国时的“纸”实际指 A. 龟甲 B. 兽骨 C. 竹简、木简 D. 植物纤维纸
|
20. 难度:简单 | |
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张仲景 D. 司马迁
|
21. 难度:简单 |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其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 江南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地理条件 B. 北方人迁移到江南,带去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C. 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稳定 D. 江南地区具备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
|
22. 难度:中等 | |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 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23. 难度:简单 | |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秦﹣﹣﹣西汉 B. 西汉﹣﹣﹣东汉 C. 东汉﹣﹣三国 D. 三国﹣﹣西晋
|
24. 难度:简单 | |
南朝的政治中心和最大的都市是 A. 建康 B. 洛阳 C. 咸阳 D. 西安
|
25. 难度:简单 | |
它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很早就通过線绸之路传到中国,并在中国流行,对中国文化、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哪种宗教,在什么时候传到中国? A. 佛教一一西汉末东汉初 B. 基督教一一西汉末东汉初 C. 伊所兰教一一西汉末东汉初 D. 佛教一一秦朝末西汉初
|
26. 难度:简单 | |
列举我国古代史上三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27. 难度:简单 | |
根据要求列举 (1)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是___________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_____ (5)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石窟艺术除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外,还有河南洛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工人日报(2004-4-22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之路大会”,将于10月26日至28日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二 下图是丝之路的路线图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写出一位西汉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当时的皇帝是谁? (2)材料二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 经过地:B: ,两关:C: D: (3)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丝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之路)的战略构想,请你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设计一条宣传口号。
|
29. 难度:简单 | |||||||||||||||||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 材料二 汉朝时期的边分布着众多的民族,由于对这些地区的统一方式不同,汉朝对它们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方式,汉王朝继承了秦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的这一制度……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表格鲜卑姓改为汉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哪一朝代?建立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加强对西域军政事务的有效管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西域?该机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哪一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3)材料三的图片和表格反映的是北魏的哪一次改革?图片和表格具体反映的是此次改革的那两项措施?这次改革有何影响?
|
30. 难度:简单 | |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 “光知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校舜。投舜,则天下得其利而异朱病;投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日: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译文:光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把帝位传给他,因此才姑且试着传给舜。把帝位传给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民对丹朱一人不利;传给丹朱,天下人就会遭映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处,) ——《史记·五帝本纪》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投子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候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材料二是对西周哪一制度的描述?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下诸侯王需要向周王承担哪些义务?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除了西周外,我国古代历史上还有哪些王朝实行过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 材料三 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那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今)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县今);不足万户小县设“长”(县长)。 (4)据材料三,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了什么样的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