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眉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6年11月16日-18日,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举办,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坚持以人类共同福址为根本,坚持网络主权理念,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因为(    )

A. 中国是推动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导力量

B. 互联网时代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 各国在互联网发展方面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D. 网络主权是一国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创造者,又是文化享受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大约少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唐诗宋词。中秋,李白会浮上亿万国民心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节就轮到了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送别,则用王勃来安慰亲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材料表明()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各有特色 

文化的影响持久深远                      ④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16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下列选项中,对核心素养认识正确的是  (      )

A. 当前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育核心素养

B. 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培育核心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D.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其核心与标志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有数据显示,如今我国电子图书的阅读用户已超过7 900万,超七成网民都有阅读电子图书的习惯。 据预测,2020年我国数字出版销售额将占到整个出版产业的50%;2030年,90%的图书都将出版网络版本。巨大的产业蛋糕给电子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这主要体现了(  )

A. 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文化事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 文化与经济相互独立地存在、发展着

C.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

D. 为经济发展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我国西南地区的悬棺文化散发着谜一般的魅力。考古人员在四川珙县发现371幅历经风雨的悬棺岩画。画面中的钓鱼狩猎、骑马竞技、舞蹈杂耍、舞刀弄剑等场景依稀可辨,让现代绘画艺术家惊叹不已。该考古发现佐证了

精神文化越古老越接近社会生活的本质   ②精神文化总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精神文化的价值不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④精神文化的展示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人以棋为喻,来说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治世,如下国际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国治世则如下围棋,观气取势、择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零和博弈。由材料可见

①不同民族文化可以取长补短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④世界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纪录片《航拍中国》以空中视点观看辽阔的国土,自然地理牵动人文历史,尽览锦绣中华,带给观众一个普通视角难以企及的视觉奇观。这些奇观或掩藏在人类无法通过陆路到达的区域,或被日常生活所遮蔽。该片播出后广受好评,增进了很多人对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国土的热爱。《航拍中国》之所以广受好评,是因为

①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自然与文化景观的魅力

②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内涵

③该纪录片蕴含的价值理念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怀

④该纪录片以文化载体的形式全面再现了中华文化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7年为农历鸡年。鸡,在中国被赋予文、武、勇、信、义五德,而韩国人谈到鸡时,一般会与活泼”、“吵闹联系在一起。中韩两国对形象的理解    (     )

A. 说明生肖文化是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
B. 蕴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和普遍规律
C. 展示了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
D. 表明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联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 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 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      ②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

③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  ④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61029,“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在湖南大学举行。长期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的张岂之获得国学终身成就奖。张岂之先生表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坚守它,做好传承工作。我如果生命还能延续下去,还要在这六个字上下功夫:传承,创新,发展。由此可见     (    )

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串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一些城市的报刊亭数量不断减少。“退路进店,还路于民”“影响市容,亟需整治”,一些城市的粗放式管理让报刊亭日显尴尬。在报刊亭买一份报纸、购一本杂志,是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留住报刊亭,留住城市文化之窗”,成了很多人的心声。

材料二  某市政府在部分居民中就“如何建好报刊亭”展开调查。结合调查结果,该市政府融合城市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打造报刊亭多元化外观,将其建成集“缴费通、邮政通、票务通、商品通”于一体的便民服务站,从而使报刊亭重新焕发生机。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留住报刊亭的价值。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备受推崇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作为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成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对不少人而言,家风甚至决定了他的一生。有人据此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

“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139个国家,70多个国际组织都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出席论坛。有关人士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其创意起源于古丝绸之路,在继承丝绸之路精神的同时,赋予其全新的更加丰富的现代内涵和外延。

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由中国首创,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受益的“交响乐”。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沿线国家要打造战略对接,密切政策沟通;深化项目合作,促进设施联通;扩大产业投资,实现贸易畅通;加强金融合作,促进资金融通;增强民生投入,深化民心相通。将丝绸之路建成一条和平、繁荣、开放、创新和文明之路。

民心相通是五个相通的社会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不仅经济发展、自然地理大不相同,而且社会历史、人文宗教也截然迥异,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巨大的挑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说明沿线国家怎样才能做到民心相通。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我国“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指出,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树立良好社会风气。

(1)简要阐述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原因。

(2)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明,我们青年学生应该怎样做一个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