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中等 | |
|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通过市场倒逼来化解过剩产能,其传导路径是 A.价值决定价格→供需失衡→价格下跌→政府调控→缩减产能 B.市场形成价格→成本上升→效益降低→获利减少→企业转产 C.价值决定价格→权衡成本→竞争弱化→企业亏损→转产或退出 D.市场供过于求→产品积压→开工不足→战略调整→转产或退出
|
|
| 2. 难度:中等 | |
|
2015年我国一些主要数据表
根据以上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存款的快速增长表明银行自有资本充足,可扩大银行放贷规模 ②我国经济蛋糕不断做大,城乡居民收入随之水涨船高 ③存款余额增长率高于收入增长率,居民消费水平降低 ④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有利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
| 3. 难度:中等 | |
|
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是我国GDP的一个稳定器,是2015年经济整体结构很重要的一个变化。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像公共服务类消费,尤其是教育难和看病贵的问题还是很突出;中高端消费在制度上受到的压制比较大,有很多消费税收,而且供给端不足;区域间的消费差距还在扩大,不同人群之间的消费差距也在扩大;收入问题仍值得关注;促进消费升级的助推力、发力点需要重新思考。解决材料中问题的有效措施有 ①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②着力破解发展过程中不均衡不协调的矛盾,奏响全面小康“协奏曲” ③依靠科学管理和人才强国的战略支撑,推动供给侧经济结构改革 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4. 难度:中等 | |
|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前提下,依托长江水道,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自觉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真正使黄金水道产生黄金效益。这表明 ①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根本任务 ②我国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创新经济发展新活力 ③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④我国围绕科学发展主题,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5. 难度:中等 | |
|
无论是最高议事殿堂里的参政议政,还是基层议事会、圆桌问政里的讨论争论,都是通过协商民主寻求最大的社会共识度、最大的凝聚力,尽可能地减少盲目决策、随意决策和错误决策。协商民主是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特色,下列说法符合实施这种民主的道理有 ①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③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 6. 难度:中等 | |
|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就慈善法草案作了说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慈善法草案,有利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广泛集中民智、凝聚社会共识,将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慈善事业的重要主张和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国家意志,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慈善法的贯彻实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享有最高决定权 ②我国立法过程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 ④人民代表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享有审议表决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
| 7. 难度:中等 | |
|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各方应该根据不同的国情,逐步增加当前的自主贡献,并尽其可能大的力度,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这表明 ①保护共同生活的地球是各国开展对外活动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②各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的诉求 ③各国在排放上的自主贡献有利于激发减排积极性,促进国家利益融合 ④增加温室气体减排的共识,主权国家自觉承担国际责任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
| 8. 难度:中等 | |
|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必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 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④应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一切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
| 9. 难度:中等 | |
|
家里的电路断了,不用找电工,只需用笔画一下,就完成接驳。《哈利波特》里的梦幻在中关村的研究团队里变成了现实。他们所研发的液态金属可以是像水一样的流体,也可以是固体;既是导体,也可以转化为其他性质材料;甚至可以将其注入身体固化为骨骼。该团队的重要贡献在于将室温下可以流动的电子引入了印刷电子。这表明 ①创新更新工具,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②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使梦幻变为现实 ③科技进步绘制远景,事物属性日新月异 ④人类把握事物本质创造新的物质形态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
| 10. 难度:中等 | |
|
中国2015年9月3日宣布裁军30万。此次裁军从“加减法”人手,着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所谓减法就是压减老旧装备部队,精简机关,优化军队结构。所谓加法,就是三军特种作战、电子信息对抗、网络攻防等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加减法启示我们 ①着眼于事物的全局,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 ②增加高技术兵种,优化军队结构,实现“1+1>2”的目标 ③着眼于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运用加减法把军队军事得更强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
| 11. 难度:中等 | |
|
百度大脑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人脑神经网络,包括模拟人脑学习分析能力,从而通过多层的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进行数据智能分析,然后做出预测。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机器学习技术,即通过算法使机器能从大量历史数据中学习规律,从而对新的样本做智能识别或对未来作预测。材料表明 ①快速数据处理能力使人工智能更能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 ②人工智能在实践中比人类更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利用人工智能做出预测是人类利用事物规律谋取福利的新证明 ④实践手段的更新为认识的丰富和深化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
|
| 12. 难度:中等 | |
|
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为了在这场斗争中获得胜利,最重要的是内心必须坚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贵的道理:金钱、名誉和权力都如同刹那间烟消云散的一抹灰烬,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材料表明 ①人生包含的矛盾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人生前行的动力 ②个人与社会的统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 ③改造主观世界、追求更高人生目标引领健康的人生 ④坚定的意志品质和正直人生是人生价值的核心真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
| 13. 难度:中等 | |
|
材料一:我国2011-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情况
注:R&D指研究与实验发展,国际上通常采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达国家R&D投入强度普遍达到3%-4%的水平,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支出所占比重为55%左右,而中国目前则仅为25.7%。 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能否实施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虽然我国已经涌现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企业,但总体上看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必须让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材料二:党中央根据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作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强调,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要迈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
|
|
| 14. 难度:中等 | |
|
材料一: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材料二:“合则强,孤则弱。”2013年,中国以贯通古今的战略眼光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当下,“一带一路”又将沿线各国人民的美好梦相互连接在一起。这条从历史深处里走来的合作共赢之路,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并参与,2016年1月,亚洲基础设施银行正式开业,57国代表齐聚一堂共襄盛举。“计利当计天下利。”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路径、新平台,“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堪称中国“合”文化的典范。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2)运用联系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我国打造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3)请以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写两句宣传口号,要求围绕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及其作用来表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