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沙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厚的内涵,是极富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但不论怎么说,学而优则仕,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因此,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但他们也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且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如贪官朱勔受宠,仅家奴即有百余人封官赐爵。其中受金带者至有数十人。当时民谣说:“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贪污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因此,人们对贪赃枉法之徒愤慨至极,认为“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当时民谣道:“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以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甚至无官不贪。官吏贪污,实同盗贼,有时,贪官为害甚至倍过于贼。

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有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如对贪官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性、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道:“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再如,“世上正事三件——畜牧、耕作和商贩;天下坏事三件——骗盗、贪索和赌钱。”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还有劝善戒恶民谣。

(摘自王春瑜著 《简明中国反贪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 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

B. 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中,也有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这些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C. 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军”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与罪恶。

D. 宋朝贪官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两宋时期有大量的倡廉、颂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B. 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虽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但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C. 民谚“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西夏贪官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性、贪逐升官。

D.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人人为官莫敛财”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宋时期,人们用民谣谚语赞颂清官廉政,谴责贪官污吏,揭露社会黑暗,控诉贪污腐败,反映民众辛酸,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B. 同为民谣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与“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对待功利的态度却是有区别的。

C. 童贯、蔡京、朱勔、王黼等贪官污吏行径卑劣无耻,引得百姓切齿愤恨,百姓用民谚控诉、讽刺、抨击,揭露了他们的腐败贪婪。

D. 西夏反贪文化中的民谣谚语也包含了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内容,其中有控诉,有讽刺,也有劝善戒恶,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朋友

秦辉

我一定要去看望我的朋友刘长青,一定。

每天上班,我都要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总会看到一群戴着安全帽的民工。他们三三两两,有的斜叼着烟,有的哼着小曲。看到他们,我就会想起刘长青。想着他正在某个城市的角落里,混迹在这样的一群人中间,休息的间隙,掏出手机写上几句问候,低头想想然后摇摇头删掉,再然后望着天空,想象着远方的我在干什么,以及我所在城帚的模样。

刘长青好久没有给我写信了,我决定去看看他。

我上街买了好多土特产品,给他妻子买了一套我用着感觉不错的化妆品。他曾在信中说,他妻子是老家附近几个村子里长得最俊的姑娘,好多小伙子做梦都想娶她呢!我问:“那你咋把她糊弄到手了?”他说:“还不是咱长得黑。”

给他儿子带什么呢?刘长青的儿子叫康健,他说取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我说:“那直接叫健康多好。”他说:“那多俗,倒过来显得咱有文化。”他总是“那小子”“那小子”地叫。他说那小子特聪明,长大了肯定比他强;他说那小子吃得特多,像头小猪;他说那小子长得壮极了,跟个小老虎似的。

我没见过刘长青,但见过他的照片,是在一座城市的火车站前照的,他穿着红毛衣,黑青裤子,站在一个枯败的花坛前,脸很黑,一本正经的。

算来他儿子该上高中了。爱人建议我给孩子买套运动装,我说:“穿着不合适怎么办?”爱人说:“买大号的,应该没问题。”我去专卖店买了一套黑白相间的秋装,外加一个淡绿色的旅行包。

火车开动时已是傍晚,夜幕在窗外渐渐拉开。放好行李,我从包里取出一封信。

刘长青是个民工,是我结交了17年的笔友。他寄给我的信发自全国各地,而且信纸每次都不同,有时是孩子用的作业本,有时是工地记账本的账页,有时是皱巴巴的烟盒。还有一次是从街上撕下来的广告纸。他喜欢画画,而且有天赋,常在信中捎带几张街景素描或涂鸦。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封,他这样写道:“我刚从街上回来,我们站在街头,像货物一样被别人挑选。我这货质量好,一天之内两次被人挑上,一次是帮人刷油漆,一次是给人扛白菜。”

现在,这封信就在我手里。再读这些熟悉的句子,我的心隐隐作痛。

我一直帮不了他。对此,我深感愧疚。他说:“你能听我乱七八糟地瞎说,就是帮我。

刘长青长年奔波在外,只有麦收和春节时回家。今天是芒种后的第7天,他肯定回家了。

下了火车再换乘汽车,这条线路是我依据刘长青信封上留的地址打听到的。找到那个叫刘家庄的村子时,已是中午。我走向一户人家,一位老太太坐在门前摇着蒲扇。她告诉我,康健他爹娘这会儿在田里干活呢,只有康健在家。

根据她的指点,我拐过两个胡同来到一座土屋前。

房子很破,土坯垒的。院子里有两只羊啃着草,靠东墙边开出一小块菜畦,上面种着丝瓜、扁豆、生菜,还有一棵葡萄树。

我走进去,屋里收拾得很干净。墙上挂着几个相框,有一张结婚照,刘长青与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并排而坐。女人梳着短发,大眼,脸上有一块紫色的胎记,从左眼角到下巴连成一片,嘴巴有点歪斜,但笑得很不错。还有一张,就是在列车站照的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穿红毛表,黑青裤子。

东面是一座大炕,炕上躺着一个男孩,好像是睡着了。他软软地倚在炕背上,嘴角流着口水,两条腿僵硬地伸着,那腿细得不成样子。

我悄悄退了出去。

回到家。我将衣服、化妆品等物品打成邮包,在收件人姓名处写下“刘长青”三个字的那一刻,我的泪水酣畅地流了下来。

(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中有多处描写农民工的生活和劳作情况,表达了对农民工生存现状的深切同情,同时也隐含着对农民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忧虑。

B. 从刘长青寄给“我”的信发自不同地域、用来写信的信纸五花八门等细节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刘长青不安于现状的奋斗精神。

C. “土屋”“房子很破”等描写透露出刘家的经济状况很一般,为下文埋下伏笔;而中午干活、养羊、种莱、收拾屋子等又表现出刘氏夫妇的勤劳和坚强。

D. “我”亲眼见到刘长青家庭的实际状况后,“悄悄退了出去”回了家,没有去找刘长青,说明“我”对结果缺乏思想准备,“我”悄悄回家是为了维护刘长青的自尊。

E. 刘长青在信中告诉“我”说,他妻子是老家附近几个村子里长得最俊的姑娘,还说他儿子特聪明,长得壮极了,表明他性格中有爱吹牛、爱虚荣的一面。

2.作者为什么两次写到那张刘长青“站在枯败的花坛前”的照片?请简要分析。

3.小说在叙述方式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驯火者”梁思礼

董海望

1929年,父亲梁启超去世时,梁思礼不满5岁。

梁思礼在天津读完高中后,在母亲朋友的帮助下,申请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嘉尔顿学院的奖学金。母亲变卖了一些家中值钱的物件,尽最大努力凑了400美元给儿子做路费。

梁思礼去美国仅半个月,“珍珠港”事件爆发,美日宣战,从此中美之间的通道被全部切断,他和家人也彻底失联。在美留学8年来,梁思礼从未得到过家人的接济。

为了省钱,他曾裹着大衣在零下40摄氏度的储物室里挨了一夜,险些被冻死,也曾在罐头厂靠着冷冻豌豆熬过了一个暑假。尽管条件艰苦,但仍没有磨灭他心中“工业救国”之梦。为了能够转入著名的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他放弃了嘉尔顿学院优厚的奖学金,改领每月微薄的盟国津贴。

1949年夏,他拿到了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博士学位。1949年9月,“克利夫兰总统号”游轮载着第一批在美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梁思礼便在其中。

归国后,梁思礼面临着极为窘迫的局面:没有资料,没有仪器,没有导弹实物……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在一穷二白中艰难起步。

1956年10月,新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

但很快,1962年的“东风二号”导弹发射试验,令踌躇满志的梁思礼尝到了失败的痛切。

这枚导弹发射后不久,便摇摇晃晃,像喝醉了酒。伴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落在距发射点300米的地方。望着炸出来的大坑,在场的航天人泣不成声,梁思礼却一言不发。后来在回忆这一幕时,他说:“我从来不觉得会不行、得收摊了。在我的想象里,就应该做下去,必须做下去,做不下去也要做下去。”

梁思礼的“驯火史”更是一本“失败者之书”。他生命中的67年,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航天事业——从第一次试射导弹起,一个又一个十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可越是“摔”得痛切,父亲梁启超的话便越发透彻真切:“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他感悟出人类心理的“知情意”,其发达圆满的状态就是“智仁勇”,即如孔子所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人要想成事,须得有遇事能断的智慧,一不忧成败,二不忧得失。

况且,对于一位“驯火者”来说,失败比成功“贵”得多。正因为历经无数次失败,才有了梁思礼开创的“航天可靠性工程学”。后来,他参与了“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的研制工作,并创造了16次发射全部成功的纪录。

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艘神舟飞船……新中国航天史上每个阶段的“首次”,经过失败的孕育,都像是梁思礼的孩子。

正因为尝过无数次失败,当他主持发射的洲际导弹横跨南北半球,跨越6个时区,向着预定海域飞去,为碧海染上一些浅绿色时;当看到搜索飞机旋翼逐渐贴近海面,粼粼波浪、碧海、翠绿相映成画时,新中国的航天人才闪着泪花、由衷赞叹这美景:“太美了,太美了,我们成功了!”

航天这一行,梁思礼一做就是67年。

2016年4月14日,梁思礼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总有东西比死亡更久远。”目送他远去的人们说。

(原文有删改)

相关链接:

梁思礼非常喜欢著名作家萧伯纳的名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人们。”耄耋之年的梁思礼,当起了“80后志愿者”。

(《苟利国家生死以,苍穹大业赤子心》)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国后的梁思礼在新中国航天事业研究方面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资料、仪器、导弹实物等,什么都没有,由此可见当时新中国航天研究的困境。

B. “风华正茂的梁思礼,奔跑在梦想与火箭齐飞的路上”一句不仅表现了此时梁思礼的年轻有为,也表现了他在研究火箭方面认真刻苦的态度。

C. “总有东西比死亡更久远”指梁思礼在航天研究方面的成就和体现的精神将被人们永远牢记,表现了人们对梁思礼致力于祖国航天事业研究的赞美。

D. 梁思礼十分认同萧伯纳的一句名言,萧伯纳认为人生就要有轰轰烈烈做事情的精神,然后把这种精神传递给下一代,所以梁思礼在耄耋之年还担任志愿者。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梁思礼人生的成功是靠其父梁启超的直接支持实现的。他牢记父亲“一不忧成败,二不忧得失”的教诲,直面失败,最终取得成功。

B. 和嘉尔顿学院丰厚的奖学金相比,普渡大学只发放微薄的盟国津贴,但梁思礼工业救国的理想驱使他做出选择,转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

C.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回国的留美学生,梁思礼投身航天事业后颇受重用,1956年已经成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

D. “粼粼波浪、碧海、翠绿相映成画”,这种如诗的语言出现在人物传记中,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又反映出航天人面对成功时的喜悦。

E. 从一穷二白起步到踌躇满志研究,从接连不断的失败到“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创立,梁思礼67年献身航天事业,不愧为中国的“驯火者”。

3.作为我国导弹研究领域杰出的专家之一,梁思礼是如何看待失败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以宁,字志道,古田人。父一清,元福建、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尹异之,命赋《琴堂诗》,立就,伯父得释,以宁用是知名。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由黄岩判官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者十年。顺帝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侍读学士,知制诰。在朝宿儒虞集、欧阳元、揭傒斯、黄溍之属相继物故,以宁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明师取元都,与危素等皆赴京,奏对称旨,复授侍讲学士,特被宠遇。帝尝登钟山,以宁与朱升、秦裕伯等扈从拥翠亭,给笔札赋诗。

洪武二年秋,奉使安南,封其主陈日煃为国王,御制诗一章遣之。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事竣,教世子服三年丧,令其国人效中国行顿首稽首礼。天子闻而嘉之,赐玺书,比诸陆贾、马援,再赐御制诗八章。及还,道卒,诏有司归其柩,所在致祭。

以宁为人洁清,不营财产,奉使往还,襆被外无他物。本以《春秋》致高第,故所学尤专《春秋》,多所自得,撰《胡传辨疑》最辨博,惟《春王正月考》未就,寓安南逾半岁,始卒业。元故官来京者,素及以宁名尤重。素长于史,以宁长于经。素宋、元史稿俱失传,而以宁《春秋》学遂行。门人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人。读书五行俱下,洪武十三年,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进博士,作《春秋钩玄》,能传以宁之学。

(节选自《明史张以宁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B. 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C. 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D. 甫抵境/而日煃卒/国人乞以印诏授其世子/以宁不听/留居洱江上/谕世子告哀于朝/且请袭爵/既得令/俟后使者林唐臣至/然后入境将事

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B. “三年丧”是古代丧服中的一种。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等要服丧三年,这是封建社会的基本丧制。

C. “玺”指印章,秦以后为皇帝专用;“玺书”是指古代用印章封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D.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为“有司”;“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以宁富有才能,名声传扬一时。他八岁时为伯父之事进县衙,奉县尹之命赋《琴堂诗》救出伯父而出名;元顺帝时因有杰出之才,知识广博、记忆力强而在当时享有盛名。

B. 张以宁历经两朝,官场几番浮沉。他在元朝考取进士,担任过黄岩州判官、六合县县尹,因事免官后再任国子助教和翰林院侍读学士;明朝时又被任命为侍讲学士。

C. 张以宁奉命出使,深受天子赏识。进入安南国后,该国发生不测之事,他因处事得体而受到明太祖嘉奖;他在返回途中不幸去世,明太祖下诏让主管官员为他举行祭奠仪式。

D. 张以宁廉洁清正,学问研究专一。他不谋求财物,为官上任时只携带简单的生活用品;在学术上只专攻《春秋》,并写下《胡传辨疑》《春王正月考》两部研究专著。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宁年八岁,或讼其伯父于县系狱,以宁诣县伸理。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青松”两句写青松生长在东园之中,伟岸苍翠,而那些生长在这个地方的草就没有青松这样的伟岸状态。

B. “凝霜”两句写当寒冬降临大地的时候,众草凋零,渐至灭绝,这时才看出青松卓然不群的高枝。

C. “连林”两句进一步突出了孤松的特点,连树成林,可能不被人注意,但孤松独立,则让人惊奇。

D. 诗人用“众草”反衬“青松”,以“连林”反衬“独树”,塑造了青松不畏严寒、挺拔超凡的高大形象。

E. 最后两句,是诗人举酒抚松发出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绝望的颓废之感。

2.这首诗使用了哪些抒情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指出学而不思的局限,思而不学的弊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阐明把别人当成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易水送别,慷慨悲壮。其中通过描写音乐,来渲染悲凉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近来市场上杂志报纸竞争激烈,有些杂志为了吸引大家的眼球,胡乱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这些消息与真相往往相去甚远。

②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在服装产业中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从长远来看,服装产业的发展与战略扩展,对于我们来说都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③省就业中心将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他们增加知识,提高技能水平,以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杜绝务工人员风餐露宿的情况的出现。

④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⑤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终于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④⑤

 

六、其他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电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引爆了市场,成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首日票房超2亿的电影。这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B. 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竞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担忧。

C. 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发展状况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着中华民族利益。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手机里存储的数据都是由0和1排列成的二进制数字组成的,它们   ①   会占用存储器的物理空间,   ②   能让手机变得“更重”,   ③   增重太过微小,难以察觉。存储的字节   ④   会有物理重量,   ⑤   闪存用捕获电子的办法来区别0和1的符号串——当电子的数量一定时,   ⑥   被捕获的电子就会获得更高的能级,从而质量就会增加。

 

A

不仅

只是

之所以

是因为

B

只有

但是

于是

或许

C

而且

因为

如果

那么

所以

D

尽管

既然

使

那么

 

 

A. A    B. B    C. C    D. D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要求结构相似,语意完整。

从古至今,分别都是使人痛苦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们第一次撒谎会感觉十分困难,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撒谎就变得越来越容易。借助大脑扫描仪观察大脑的生理变化,发现第一次撒谎时,大脑中的杏仁体活性闪现出现的次数较多,但当谎言越来越多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质上说,当人第一次说谎时,会感觉十分糟糕,而随着谎言次数的增多,糟糕的感觉也会降低。这与杏仁体活性闪现出现次数多寡相吻合。

 

九、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作文。

夜读是一种温馨的境界,夜读是一种超然物外的消闲。

夜读,知识在这里增长,视野在这里扩展,不刻意追求,却每有所得。

夜读,如饮一杯清茶,人增精神,满屋溢香。

请联系你的感受和认识,以“夜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