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民谣谚语,是人们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与卓越智慧的长期积淀,有着极为丰富、深厚的内涵,是极富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的形式之一。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的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宋人认为:“为官之要,曰廉曰勤。”岳飞更是直率地指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至于名相范仲淹,则其境界更高。他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心做官,莫营私利。”这些至理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另外,当时还有劝廉、守廉的民谣。例如:“世常羞贫贱,贫贱非我羞”“人人为官莫敛财”“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否则“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些或诗或歌的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的良好愿望。

据传,当时民歌谣谚中还广为流传着宋真宗写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诗歌中既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写得清楚明白。但不论怎么说,学而优则仕,总比不学无术、只顾投机钻营和贪赃枉法要好。因此,时人又唱道:“谁不爱,黄金屋;谁不羡,千钟粟。”但他们也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为官去贪污;“且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尤其是对北宋末年童贯、蔡京、朱勔等人的切齿之恨。如贪官朱勔受宠,仅家奴即有百余人封官赐爵。其中受金带者至有数十人。当时民谣说:“金腰带,银腰带,赵家世界,朱家坏!”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些以贪污勒索的钱财而换取的腰带到手后,又被高价转卖,从而大获其利。因此,人们对贪赃枉法之徒愤慨至极,认为“打破筒(指童贯),泼了菜(指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有些诗歌民谚还揭露了贪官的罪恶与崇拜金钱的无耻嘴脸。南宋初,因大将张俊所领士兵自臀而下,文刺至足,故有“花腿军”之名。然而,这些花腿军成了他的私仆。他役使这些花腿搬运花石,在杭州为他修盖太平楼。当时民谣道:“张家寨里没由来,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贪官污吏无耻,他们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其中,王黼尤为突出,他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于是,人们为他编了顺口溜:“三千索,直秘阁;五千贯,擢通判。”以致大官大贪,小官小贪,甚至无官不贪。官吏贪污,实同盗贼,有时,贪官为害甚至倍过于贼。

在西夏的反贪文化中,同样有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民谣谚语。如对贪官污吏追逐升官发财、贪婪成性、惟求享受的寄生生活抨击道:“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户户紫衣不缫丝,人人为官莫敛财”!再如,“世上正事三件——畜牧、耕作和商贩;天下坏事三件——骗盗、贪索和赌钱。”这其中,既有控诉,也有讽刺,还有劝善戒恶民谣。

(摘自王春瑜著 《简明中国反贪史》,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 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贪官污吏的严厉谴责与愤恨。

B. 名将岳飞等人的为官之说,名相范仲淹的至理名言中,也有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这些名言后多成为人们的口头禅,转化为歌谣民谚。

C. 南宋初,大将张俊让“花腿军”做他的私人仆从,为他搬运花石,为他修楼盖屋。当时就有民谣揭露了他的无耻嘴脸与罪恶。

D. 宋朝贪官污吏崇尚“欲得富,须胡做”之道,大官大贪,小官小贪,无官不贪。王黼甚至公然把各种官职按不同等级定价出售。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两宋时期有大量的倡廉、颂廉、劝廉、守廉的民谣,这些民谣代表了广大民众希望官场廉洁、官员廉正、不奢华、莫敛财等良好愿望。

B. 当时民歌谣谚中广为流传的宋真宗的《劝学诗》,虽有劝人勤学苦读的用意,但也将读书、做官、发财之间的关系功利化了。

C. 民谚“又穿服,又贮财宝,不用借债;官爵已升,宫室已成,不缺用品”抨击了西夏贪官污吏的贪图享受、贪婪成性、贪逐升官。

D. 两宋时期,大量的民谣谚语表达了人们对贪官污吏的愤恨,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人人为官莫敛财”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宋时期,人们用民谣谚语赞颂清官廉政,谴责贪官污吏,揭露社会黑暗,控诉贪污腐败,反映民众辛酸,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

B. 同为民谣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与“何必为官去贪污”“富贵有余乐,贫贱不堪忧”对待功利的态度却是有区别的。

C. 童贯、蔡京、朱勔、王黼等贪官污吏行径卑劣无耻,引得百姓切齿愤恨,百姓用民谚控诉、讽刺、抨击,揭露了他们的腐败贪婪。

D. 西夏反贪文化中的民谣谚语也包含了许多哲理性、思想性、文学性三者兼具的内容,其中有控诉,有讽刺,也有劝善戒恶,表现了百姓的好恶与褒贬。

 

1.A 2.D 3.A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说法绝对。“内容都是倡导廉洁、颂扬廉政”表述错误,原文说的是“两宋时期的民间谣谚中有大量倡导廉洁、颂扬廉政的内容” 2.试题分析:D项,曲解文意。选项中所举的民谣谚语主要表现的是民众希望官场清廉的良好愿望,而不是对贪官污吏的愤恨。 3.试题分析:A项,无中生有。“对当今的反贪文化颇有影响”于文无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①陶渊明说“既自以心为形役”“误落法网中,一去三十年”,因为内心与肉体的不和谐而痛苦万分,最后挂冠归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解放。

②和为贵,谐为美。和谐之美犹如一幅画、一首歌。和谐之美有着巨大的凝聚力。对和谐之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雨果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词,分三个层面,其中社会层面中四个词之一就是“和谐”。

请以“和谐”为写作范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角度自定,字数不少于800。

 

查看答案

为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据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美国一名男子因下雨天打伞遭遇的麻烦而突发灵感,发明出一种新型雨伞,可以帮助双手完全“解放”出来,同时防止伞因风大而被吹翻。发明者将它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款不用手撑的雨伞。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这种雨伞名为“Nubrella”,发明者艾伦•考夫曼现年45岁,曾经是一名职业网球手。

这种雨伞打开成半球形,里面装有背带,使用时将背带套在肩膀上即可固定。只需轻按一个按键,雨伞就会自动打开。 这种新型伞用尼龙和铝合金制成,其前端伞面采用热塑性聚氨酯为材料,重约1.2公斤,售价30英镑(约合59美元)。除挡雨外,这种防风的新型雨伞同时具有保暖功能。

考夫曼说,虽然戴上这种新型雨伞会让人们的形象看上去“不佳”,但“当你在一个糟糕的天气外出,不会有许多人注意你的形象”。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幸福就在于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这两条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两条,⑴________;有了这两条,物质的东西少一点也是幸福的。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从主观上说是好的品质,⑵______________,也就具备了幸福的能力;从客观上说,是好的状态,如果你这二者的状态是好的,那么从客观上评价你就是幸福的。立足于价值观看幸福,幸福问题就变得清楚简单了,你是可以支配自己的幸福的,因为⑶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人:秀才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统称举人,会试的第一名叫解元。

B. 干支纪年:中国古人纪年的一种方式,它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两两相配而成,六十年周而复始,故称“六十甲子”。例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和《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等句中的“壬戌”“癸丑”即是干支纪年法。

C. 辞:一种讲究句式和押韵的散文。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

D. “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其中前三个是内容体例,后三个是表现手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B.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使企业广泛受益。

C. 安徽寿县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建成生态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县,制订了五年发展建设规划。

D. 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