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7届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种兰养鳞之外,巴尔特喜在洗砚池边沃以饭汁,引出绿(rù)似的青苔,又在墙下洒些鱼腥水,藤萝(màn)生,并且时常抽出一管钢笔,锋棱崭然,摒除杂念写下些偶得,事后再叫助手誊清。

B. 此地山清水秀,芊芊凝绿,小林便开始逞其想象,仿似置身于(kuí)隔多年的江南了,入港后又见半(hāo)之水,两岸草坪,还有无事垂钓竿者,忍不住推了推睡眼惺忪的琴子,欲诉衷曲。

C. 近来知堂散文备受推崇,却鲜有人注意到,舌与笔两厢背驰,欧化口语明显脱节,实是知堂一生未能祛除的顽症,其温雅(yú)徐的絮语,多流于无精打采的絮(dao),没有鲁迅式的奇崛瑰玮。

D. 眼睛都起(yì)了,耳膜都烦了,舌(tāi)都木了,唇齿都凉了,心都倦了。这个世界,当防犯做得太过,当私心藏得太深,当阴气养得太沉,再伟大的真诚与坦荡,再热烈的正直与崇高,也只好凉拌。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史铁生说了这么多,一言以蔽之,即:“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不过,这话很容易被读浅了。人们常以为园中万物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顽强不屈,对于痛失双腿的史铁生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恰切而又强劲的激励。殊不知这样一来,史铁生好不容易从“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中领受的生存启悟就被一笔勾销了,不甘屈从的人与云谲波诡的命运则架起了一副不可调和的对峙阵势。[乙]这甚至可算是一种严重的误读了,它武断地将“这一个”史铁生泯然于“身残志坚者”的行列。其实,除非读上一两句,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与命运之间的和解气氛。[丙]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溜阴凉”,现出了一个静谧、适意的所在;“我把轮椅开进去”,自然而又自如,仿佛“我”的身体不曾发生任何变故,以致于常人“迈着轻快的步伐”之类的表述反显得做作。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笔勾销    B. 云谲波诡    C. 泯然    D. 除非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鉴于科学的双刃剑性质,人类基因组计划在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落在生物恐怖主义者或其他人类公敌手里怎么办?

B. 相应地,余光中从雨季的台北咂摸出的“黑白片”的味道,与其说是心理的,毋宁说是视觉的,它关涉着一段久远的人事经历与浓郁的乡情牵念。

C.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开的,早晚随品种而不同,比如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开花两次,又有四季荔枝,则一年开花四次之多,花色或绿白或淡黄。

D. 我突然看见我们家的房顶,觉得那么远,那么陌生。那截烟囱,横堆在上面的那些木头,模模糊糊的,像是梦里的一个场景。

 

二、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在横线上补写出下列声明的两个要点,使之用意明确、内容完整。(不超过70字)

声明

近日,有不明身份人员盗用本报名义在各地承揽广告业务,造成恶劣影响,严重侵害了本报声誉。本报现郑重声明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敬请广大读者、订户及广告客户提高警惕,谨防上当。

本报保留对盗用本报名义实施欺骗活动的机构和个人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特此声明

                                                          XX日报社

                                                       2017年2月15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请用散文的笔法演绎“夕阳穿树补花红”这个诗句的意境,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方法,不少于 100 个字。

 

三、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块石头,进入人玩味的世界,就成了审美对象,不是纯然之物了。中国人还将石作为艺术品,即利用石进行艺术创造,从而表达心灵。这时的石就不是简单的把玩对象,而是一件艺术品了。

赏玩石需要人工加工的因素,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其中透露出的思想值得玩味。可以说,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强调自然天成,不露雕琢痕迹。

如选石,清梁九图《谈石》说:“藏石先贵选石,其石无天然画意者我不中选,曰皱曰瘦曰透,昔人已有成言,乃有化工之妙。”一块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石,是自然的,但不代表这样的自然之石就能入选,人们选择那些能突出自然天工之妙的石,即依照人的眼光所体现出的造化特征,或者说富有人的精神性因素,如对瘦漏透皱的偏好,显然是人的意识所决定的。

中国古代的玩石者,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造石”方法,不是人创造出石头,而是通过人的努力,再加以自然的伟力,创造出一种合乎人们审美习惯和生命追求的石来。南宋赵希鹄有“怪石辨”之说:“太湖石出平江,太湖工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久如天成,或用烟熏,或染之色,亦能黑。”这种方法一直流传至今。很多奇石就得自于这样的手段,“鬼斧神工”中也包括了人工,不过人工的痕迹不露,做得如天然创化,这是不可置疑的原则。但这一原则在今天则有所背离,以致破坏了中国赏玩石的基本审美规律。以奇为尚,人工雕琢痕迹尽显,有的甚至是粗糙、拙劣的;石的深加工,使其更向工艺化方向发展,石原有的古拙苍莽的意味荡然无存。

中国传统的玩石,还注意辅助设施的配置,将其置于最能体现石的特点的地方。梁九图说:“选石得宜,次讲位置,位置无法,无以美观。鬼斧神工俱成滞相,此事只堪为知者言耳。”所谓“位置”,就是石的布局。他认为,石的位置得当,还需要小景的配置:“石上种莳之法,竹与木俱宜,极小然后重峦叠嶂,始露大观,唯必择其小而枝柯苍劲者裁之,令见者有穷谷深山之想,一苔一草俱费匠心。”

在这方面,古人还有“石无位置”的观点。《小窗幽记》说:“山居有四法: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屋无宏肆,心无机事。”石无位置,不是不讲究位置,而是要有自然天成之趣,不能流于机心,不能有人工的痕迹,人精心设定的位置,就像没有经过加工一样。即如东坡题其壶中九华石所云:“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零落散漫中,可见自然之妙;刻意安排处,反伤真趣。

从选石、造石到位置的斟酌,都是对石的再创造,一块精心雕琢的玩赏石已经不是纯然的外物,而成了一种艺术品。这些艺术的再创造,都必须遵循“虽叨人力,全由天工”的准则,必须合自然之秩序。这是中国赏石文化最根本的思想。

(选自朱良志《顽石的风流》,有删改)

1.下列对“作为艺术品的石头”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作为艺术品的石头渗入了人的因素,既非纯然之物,亦非简单的把玩对象。

B. 作为艺术品的石头摆脱了石头的原始状态,成为人们表达心灵的艺术载体。

C. 作为艺术品的石头本质上应是自然之石,也就是没有经过人工雕琢的石头。

D. 作为艺术品的石头可以说是经过了人力的加工,但又不露人工痕迹的石头。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选石中对“瘦漏透皱”的偏好,表明石的美学特征是人们审美观照的结果。

B. 赵希鹄的“怪石辨”说明在“造石”过程中,人力的作用略胜于自然之力。

C. 梁九图认为,石的布局倘不得当,会灭没了天地之美,有愧于造物之精华。

D. 作者认为中国赏石文化最根本的思想是人力与天工的协调作用、完美融合。

3.请简述石头的艺术再创造中“人力”与“天工”的辩证关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请听万物倾诉

翟永明

①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超高的噪声网中,各种机械的、人为的、由于摆脱不掉而习已为常的噪声,已成为我们的生存背景。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听不到来自自然的声音。在我们幼年时,叽叽喳喳飞过头顶的麻雀的鸣叫已被弹弓、沙弹和除四害的吼声驱赶了,而午休时躲在桉树上聒噪不已的蝉声,也已随着被砍倒的树木消散了。至于那童年时勾得我们无法入睡的深夜蛙鸣,也早已被搅拌机巨大的轰鸣声击碎了。

②剩给我们的还有什么呢?除了那巨浪一样淹没我们耳朵的喧哗和噪声,马达声、敲打声、吵闹声,夜深人静时,推开窗户,我们仿佛住在一个巨大的工地上。当我们的灵魂欲俯身倾听时,我们能否听见那些有名和无名的事物,那些细物质的被淹没的声音?

③偶然,在电视的“发现”频道上看到,一个美国人肩挎录音设备,在几年时间里,走遍全世界,去收集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密林中的鸟鸣、刮过荒野的风声、尼亚加拉大瀑布湍急的吼叫和野兽的奔跑。这位自然之声的收集者痛感属于这个世界的万物的声响正在日夜流失,不复再来。他用一只录音话筒,试图留住它们物质的声音,然后在某个需要的时刻,把它们释放出来,就像两手拢成一团,捧住一只鸽子,然后朝向天空,放飞了它,使它重又回到自然之中。

④几年以后,那个美国人甚至去了东方一座城市,在那里住了三天。他录下了大城市的喧嚣:汽车的轰鸣声、马达声、人的吵闹声、和尚诵经的声音。三天后,他离开了这座城市,长期浸淫于自然之音中的他,耳朵已爱憎分明。都市尖锐而嘈杂的响声穿透了他的耳膜,使他再次逃亡。

⑤一个夜晚,在一座深山,有一位朋友依山傍水,结庐在一块巨大的岩石边。我和几位朋友在他那巨大而不铺张的客厅里举杯同乐,兴致高昂。酒过数巡后,话题变得晶莹剔透,酒帮助了我们表达思想的愿望,也推倒了我们内心那易碎的、并不结实的墙。尘世和我们每天生活其中的噪音远离这里,剩下的只是几个朋友的低沉亲近的声音,如同清风倾诉,又如同波浪滑过,潺潺水声般细小,秋叶坠地般引人入胜。

⑥这是抛开日常喧嚣的一刻,是灵魂内眺的一刻,是几个友人自成的夜空:水声、风声、谈话声。它带来一个过去时代的幻影,古人所说的“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更兼得备“二难”:贤主、佳宾。一切当如古人王勃所言:四美具,二难并。现代社会空间和距离已大大改变,“二难”对现代人来说已是容易之事,但“良辰美景”早已不是“清风明月不用买”的时代了。有一张漫画画得很有趣,有趣得让人心紧,画的名字叫“未来的高消费”。画的是未来的一间餐馆,女招待和男顾客都带着防毒面具,窗外是一片被污染的大气层,男顾客手拿菜单说:“请来一瓶陈年老气。”不知道在将来,我们被噪音严重损害的耳朵,是否也要付出高代价,才能从类似前面那位先知般的自然之音收集者那里,买到各种各样的万物之声。

⑦酒过半酣,耳热面红,我悄悄踱出门外。朋友的山居紧靠着一条小溪,山泉从巨石缝中倾泻而下,流到朋友的门前,正好在此形成一个小池塘。此时山高月小,林深鸟栖,万籁俱寂,只听见泉水跳过沟坎,跌入池塘的叮咚的声响。这是一种和谐,一切都存在,睡眠、死亡、黑夜、永恒和短暂的寂静。一切又都不存在,仅仅是树丛灌木的呼吸、溪水碎裂的幽响、清风飒飒的节拍、土地默默运行的声音,它们并不栖止,而是暗暗滑行在这潮水般涌来的大片黑暗中。从欢快的房间,从烧得正红的炉火旁,从曼声轻嘘的歌声里,走到一片黑暗、一片寂静中,聆听天籁和未被污染的清新,于是感到那来自自然深处的声响能穿透最坚硬的内心。总是在这种时候,人才能清醒地再次领悟《法华经》中那一句真诵:“大千世界,全在微尘。”

⑧深夜,睡在朋友那间落水山庄里,耳边是的的确确“点滴到枕边”的泉水声,它由于幽远而越发清亮,由于清亮而越发催眠。还有微风轻轻扫过树叶的声音,好似新夜的每一声叹息,似乎星辰若有若无的漂移,都掠过一阵雾气般美妙的叮当之声。这时耳朵所获得的感受和比平时倍加敏锐的听觉,又真的让我体会到唯有古人那静如止水的心态,方能进入“虫声新透绿窗纱”的清冷境界。

(选自翟永明散文集《女儿墙》,有删节)

1.本文写了哪两种声音?这两种声音本质有什么不同?

2.第③④段插入一个美国人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那张漫画“有趣得让人心紧”?

4.简要概括这篇散文的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四、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取材

(宋)王安石

夫工人之为业也,必先淬砺其器用,抡度其材干,然后致力寡用功得矣。圣人之于国也,必先遴其贤能,练核其名实,然后任使逸而事以济矣。必欲得人称职,不失士,不谬举,宜如汉左雄所议诸生试家法、文吏笺奏为得矣。

所谓文吏者,不徒苟尚文辞而已,必也通古今,习礼法,天文人事,政教更张,然后施之职事,则以详平政体;有大议论,使以古今参之是也。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习典礼,明制度,臣主威仪,时政沿袭,然后施之职事,则以缘饰治道;有大议论,则以经术断之是也。

以今古,今之进士,古之文吏也;今之经学,古之儒生也。然其策进士,则但以章句声病,苟尚文辞,类皆小能者为之;策经学者,徒以记问为能,不责大义,类皆蒙鄙者能之。使通才之人或见赘于时,高世之士或见排俗。故属文者至相戒曰:“涉猎可为也,诬艳可尚也,于政事何为哉?”守经者曰:“传写可为也,诵习可勤也,于义理何取哉?”故其父兄勖其子弟师长勖其门人相为浮艳之作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也何哉其取舍好尚如此所习不得不然也。

文中子曰:“文乎文乎,苟作云乎哉?必也贯乎道。学乎学乎,博诵云乎哉?必也济乎义。”故才之不可苟取也久矣,必若差别类能,宜少依汉之笺奏家法之义。策进士者,若曰邦家之大计何先,治人要务何急,政教之利害何大,安边之计策何出,使之以时务之所宜言之,不直以章句声病累其心;策经学者,宜曰礼乐之损益何宜,天地之变化何如,礼器之制度何尚,各傅经义以对,不独以记问传写为能。然后署之甲乙以升黜之,庶其取舍之鉴灼于目前,是岂恶有用而事无用哉?故学者不习无用之言,则业专而修矣,一心治道,则习贯而入矣。若此之类,施之朝廷,用之牧民,何向而不利哉?

(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必先遴其贤能                       柬:选择,选拔。

B. 文吏笺奏                            课:征收赋税。

C. 以今                          准:衡量,比照。

D. 施之朝廷,用之牧民                        牧民:治理民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致力寡用功得                   烟光凝暮山紫

B. 习典礼                          《齐谐》者,志怪者

C. 高世之士或见排        然微以自文君亲

D. 治人要务何急                    古学者必有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高度推崇汉代左雄提出的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认为国家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擅长文辞句读,更要通晓古今礼制政教,具备理政才识。

B.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读书人之所以竞相写作那种浮华美艳的文章,而不深入研究政事和义理,是因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C. 本文引用文中子的话意在说明写文章读经典要深入义理贯彻圣人之道,同样,策试进士和经学要着重考查考生对国家重大问题的识见和举措。

D. 本文围绕遴选优秀称职的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这个中心,比照古今取材标准的异同,分析其中的优劣,提出了借鉴古法、改革今法的主张。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故其父兄勖其子弟师长勖其门人相为浮艳之作以追时好而取世资也何哉其取舍好尚如此所习不得不然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才之不可苟取也久矣,必若差别类能,宜少依汉之笺奏家法之义。

(2)然后署之甲乙以升黜之,庶其取舍之鉴灼于目前,是岂恶有用而事无用哉?

 

五、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题禅院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喜迁莺

(宋)晏殊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注】①觥船:载满酒的船。

1.简析两首诗(词)中“觥船一棹百分空”句的情感意蕴的差异。

2.晏词上下阕中的劝慰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