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二选修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单元质量检测卷第五课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B. 有些人把群众看成阿斗,反而把自己看成是了不起的天才。

C. 水库建成后,即使遇上十天半月不下雨多年不遇的大旱,庄稼也能保收。

D. 我阅读唐诗、宋词尚且有困难,诗经、楚辞就更看不懂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再次引爆收视率,纵然该片有很多关于美食的介绍,但探寻美食背后浓郁的中国味和人情味才是该片的匠心所在。

B. 古典诗歌是最优美的文学形式,鉴赏古典诗歌是学习语言最简洁的途径,在英国,传统的语言教学也是重视古典诗歌的。

C. 很多同学平时在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等问题上不以为意,他们认为考试时留意一下就可以了,殊不知,一个良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D. 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洗脸刷牙、整理床铺,为此,教官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B. 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值得肯定。

C. 延长售票期的新举措有力地打击了“黄牛”,方便了铁路部门的统筹调配,加深了乘客的购票乘车体验,深受广大乘客所拥护。

D. 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果11月29日揭晓,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C.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衡量,可谓典型的“没文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到处闪烁,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钓鱼岛等问题。“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图书报刊“牛皮癣”,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

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聂鲁达用诗歌为他“瘦长的祖国”忧虑,我们有一脉瘦长的传统文化,如果真爱它,最好用忧患和创造去爱,给它捉虫子浇汗水,让它粗壮高大起来,开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朵,强大美丽自己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送去芳香。河伯没见到海之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水是可以理解的,见了海还觉得自己最大,那就不好办了。河伯不这样,河伯见到海立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付出了那么大代价。民族复兴,需要警惕的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老毛病:盲目自大、麻木不仁以及有了半亩地之后的沾沾自喜。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警惕美国的文化输入,增强忧患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B. 反对不加辨别地弘扬传统文化,要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

C. 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实和丰富传统文化。

D. 积极输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中,只有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科学、文明和进步的积极力量,才值得大力弘扬。

B. 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C. 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 弘扬传统文化要有忧患和创造意识,不是骄傲于它的长度,而是不断提升其高度、拓展其宽度。

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美国立国史较短,其产品和技术也较发达,所以美国的文化既有高度又有宽度。

B. 作者反对“论坛”之类的学术活动,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图强的反动力量。

C. “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它不能够孕育出现代科学技术。

D. 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仍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以致造成一部屈辱的近代史。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 贡 传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齐而伐越    置:安排

B. 越王道郊迎      除:清除

C. 今王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      诚:果真

D. 说晋君修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

2.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 (  )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 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

B. 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

C. 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

D. 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②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  画

[宋]李 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李唐:擅长淡墨山水画,初时无人赏识,靠卖字画糊口,生活极艰辛。②燕脂:即胭脂,妇女常用的红色化妆品。

1.本诗题为“题画”,可诗句内容却分为两层,试就此内容作简单分析。

2.诗中第三句的“时人”指哪类人?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其他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屈原,名________,我国第一个爱国主义大诗人,开创“骚体”新诗体,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主要作品为《________》《九歌》(包括《山鬼》《国殇》等11篇)《天问》《九章》(包括《涉江》《哀郢》《橘颂》等9篇)。西汉刘向编成《楚辞》一书,以屈作为主。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________主义传统。《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_”。

 

六、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______________!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②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七、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消逝的钟声

史铁生

①站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我一直猜想那儿就是地的尽头,世界将在那儿陷落、消失——因为太阳从那儿爬上来的时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没有。谁料,那儿更像是一个喧闹的世界的开端。那儿交叉着另一条小街,那街上有酒馆,有杂货铺,有油坊、粮店和小吃摊;因为有小吃摊,那儿成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处。那儿还有从城外走来的骆驼队。“什么呀,奶奶?”“啊,骆驼。”“干嘛呢,它们?”“驮煤。”“驮到哪儿去呀?”“驮进城里。”驼铃一路叮零当啷叮零当啷地响,骆驼的大脚趟起尘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头骆驼不紧不慢招摇过市,行人和车马都给它们让路。我望着骆驼来的方向问:“那儿是哪儿?”奶奶说:“再往北就出城啦。”“出城了是哪儿呀?”“是城外。”“城外什么样儿?”“行了,别问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领我朝另一个方向走。我说“不,我想去城外”,我说“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来。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带你去个更好玩儿的地方不好吗?那儿有好些小朋友……”我不听,一路哭。

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止住哭声。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④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⑤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⑥“它在哪儿呀,奶奶?”

⑦“什么,你说什么?”

⑧“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

⑨“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⑩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

不知奶奶那天为什么要带我到那儿去,以及后来为什么再也没去过。

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析】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1.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文章开篇用“张望”“一直猜想”等词,形象地写出年幼的“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做了铺垫。

B. 文章第②段写“我”与奶奶的对话不仅真实地再现当年我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渴望,也更加形象地突出了“我”幼年时的顽皮与固执。

C. 第⑩段画线句子属于景物描写,通过“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等语句,更加突出了钟声的洪亮。

D. “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地不哭也不闹了”。奶奶的这句话从侧面写出了幼时的我听到琴声后痴迷的情态。

E. 作者借写“我”听到钟声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借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书写自己对“故乡”的理解。

2.本文题目为“消逝的钟声”,作者为何要详写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根据文章,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第④段中作者写道:“那一刻的感受我终生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请简要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文章第10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作者在文章结尾写出了自己对故乡新的理解,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八、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根据下列材料筛选信息,为“蚁族”下一个简洁明确的定义。(不超过60字)

蚁族是指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毕业就仿佛失业一般;怀揣的梦想不知放置何方;在都市繁华的灯光下,早出晚归,渺茫无措地像蚂蚁一样生活着。缺乏社会保障、充满焦虑和挫折感、思想情绪波动大,脆弱的心理让他们不愿将真实情况告诉家人,不愿对外沟通,只愿呆在廉价拥挤的出租房里,用网络宣泄着情绪。“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是继三大弱势群体(农民、农民工、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推销、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平均年龄集中于22-29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他们是如蚂蚁般的“弱小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改写下面画横线部分的句式,使整个语段变成一个单句。(可以增删个别字词)。

承天寺清幽静谧,木棉花火红灿烂,这一切充盈着我的视野。这时,我知道,我回到了故乡——泉州。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①,不禁想起很多人醉心于辽阔无边的大海,因为视觉上的广阔往往让人的心如鹰一般翱翔。但是真正惬意之人却倾听溪水泠泠作响,因为是生命的悦动。因为从没听过《二泉映月》的二胡独奏,小泽征尔并不清楚阿炳在这首曲子中所寄托的哀伤,而听完这支曲子后的那一跪,既展示出他对误解曲中思想的歉意,而带着这种虔诚的心去聆听,②。很多时候,我们应该做一个倾听者、聆听者,留一份永远的倾听就会给每一个人一个安慰的怀抱。每当想起一个人的呼吸在耳边萦绕时,③,如果不懂聆听,即使四目相对,也是咫尺天涯。

 

九、命题作文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以“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