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 画 [宋]李 唐①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题  画

[宋]李 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李唐:擅长淡墨山水画,初时无人赏识,靠卖字画糊口,生活极艰辛。②燕脂:即胭脂,妇女常用的红色化妆品。

1.本诗题为“题画”,可诗句内容却分为两层,试就此内容作简单分析。

2.诗中第三句的“时人”指哪类人?全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1.本诗第一句是第一层,写画面内容;第二、三、四句是第二层,写自己的画清新淡雅,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但就是“不入时人眼”。在“时人”的眼中,只有那些浓墨重彩、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画。 2.“时人”指那些醉心声色犬马、贪图荣华富贵而又缺乏审美能力的浅薄之人。本诗的意图就在讽喻这些人,诗的最后两句是反讽之语,表现了作者的愤懑和讽刺。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诗歌内容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题干中的分为两层,本题可以作答为,本诗第一句是第一层,写画面内容;第二、三、四句是第二层,写自己的画清新淡雅,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但就是“不入时人眼”。在“时人”的眼中,只有那些浓墨重彩、象征大富大贵的牡丹画。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类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本题可以作答为,“时人”指那些醉心声色犬马、贪图荣华富贵而又缺乏审美能力的浅薄之人。本诗的意图就在讽喻这些人,诗的最后两句是反讽之语,表现了作者的愤懑和讽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 贡 传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

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

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

注: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齐而伐越    置:安排

B. 越王道郊迎      除:清除

C. 今王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      诚:果真

D. 说晋君修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

2.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 (  )

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 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 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 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 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 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

B. 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

C. 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

D. 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②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长度不能产生高度,文化的高度却能拓展宽度。美国只有二百多年的立国史,以我们的传统文化观衡量,可谓典型的“没文化”。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以技术和产品为形态的美国文化光斑,在世界上到处闪烁,这是文化的高度拓出的宽度。

在殖民时代已经远去的今天,文化以非武力方式实现其辐射与覆盖,或者叫文化输出,可以理解为“文化侵略”,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文化对其他国家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积极影响。匪夷所思的是,我们有些人仍然不知忧患,自我感觉甚好。有段时间,自鸦片战争后一直作为变革图强反动力量的“中国文化中心论”,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名义,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异常活跃,仿佛“传统文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自主知识产权就在里面,足以解决钓鱼岛等问题。“弘扬传统文化”活动铺天盖地,“论坛”“讲坛”“大讲堂”,图书报刊“牛皮癣”,只要是“传统”都在大力弘扬之列。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不能孕育现代科学技术因而和自主知识产权很难沾边的所谓“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世界,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不妨回头看看其效果:偃旗息鼓没几年的“大师”们又纷纷出山,慧眼看风水,芒硝治百病,治死了不少人,有关部门查究起来难度还很大。奢靡之风盛行,豪宴豪宅豪车豪金,《诗经》里的官仓鼠穿越千年,由“硕鼠”迅速长成“老虎”,国家周边闪着虎视眈眈的绿眼睛。

不加定语限制的“传统文化”是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内含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中国传统文化”是封建社会积累下来的两种力量的总和,糟粕与精华一体共生。应该大力弘扬的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文明进步的积极力量,而不是全部。如果“传统文化”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中华民族就不会有一部让人不忍卒读的近代史了,中国人民早就站起来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毛泽东的态度依然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最高原则和唯一正确方法。

以所处时代为前提,文化的强弱标志是它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高度。我们的传统文化长度足够骄人,但是把长度当成高度,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心眼有问题。聂鲁达用诗歌为他“瘦长的祖国”忧虑,我们有一脉瘦长的传统文化,如果真爱它,最好用忧患和创造去爱,给它捉虫子浇汗水,让它粗壮高大起来,开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花朵,强大美丽自己的同时,也为更多国家送去芳香。河伯没见到海之前,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大的水是可以理解的,见了海还觉得自己最大,那就不好办了。河伯不这样,河伯见到海立刻知道了自己是谁,“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拥有漫长海岸线的中华民族,1840年才真正见到“海”,付出了那么大代价。民族复兴,需要警惕的仍然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老毛病:盲目自大、麻木不仁以及有了半亩地之后的沾沾自喜。

(选自《齐鲁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警惕美国的文化输入,增强忧患意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B. 反对不加辨别地弘扬传统文化,要提升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

C. 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实和丰富传统文化。

D. 积极输出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2.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文化中,只有引领和推动民族走向科学、文明和进步的积极力量,才值得大力弘扬。

B. 在科学技术主导世界的今天,用传统文化影响和浸润国民的精神,其结果是非常可怕的。

C. 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矛盾集合体,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D. 弘扬传统文化要有忧患和创造意识,不是骄傲于它的长度,而是不断提升其高度、拓展其宽度。

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美国立国史较短,其产品和技术也较发达,所以美国的文化既有高度又有宽度。

B. 作者反对“论坛”之类的学术活动,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是一种变革图强的反动力量。

C. “传统文化”不等于“优秀文化”或“先进文化”,它不能够孕育出现代科学技术。

D. 直到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仍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以致造成一部屈辱的近代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C.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B. 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值得肯定。

C. 延长售票期的新举措有力地打击了“黄牛”,方便了铁路部门的统筹调配,加深了乘客的购票乘车体验,深受广大乘客所拥护。

D. 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果11月29日揭晓,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再次引爆收视率,纵然该片有很多关于美食的介绍,但探寻美食背后浓郁的中国味和人情味才是该片的匠心所在。

B. 古典诗歌是最优美的文学形式,鉴赏古典诗歌是学习语言最简洁的途径,在英国,传统的语言教学也是重视古典诗歌的。

C. 很多同学平时在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等问题上不以为意,他们认为考试时留意一下就可以了,殊不知,一个良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

D. 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洗脸刷牙、整理床铺,为此,教官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