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大庆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 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走进富人区, 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 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 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 2012 一年,就增加了 6000 余万辆新车。预计到 2020 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毫无疑 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 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 2004 年触顶,自 2007 年经 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 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 1945 年出生的人,大 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 60—64 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 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 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国一 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 30%。在 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 里,偶尔才用。2001—2009 年间,美国 18—34 岁年龄段年收入 7 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 使用增长了 100%。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 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 18—34 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 “美国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的主 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步行。据估计, 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 2010 年的 77%上升到 2050 年的 86%。这意味着,将把 快 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 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 20 世纪不同。汽车在 20 世纪的城市化 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 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贫困、高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 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 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张自 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的形式征收拥堵 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 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近居 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 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1.关于“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 至可能下降.

B. 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C. 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 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D. 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尔用一用汽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 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 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使得这两种国家 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C. 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 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D. 2012 年,全世界增加了 6000 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3.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 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B. 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把穷人从城市里挤 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C. 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将去汽车化的 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D. 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开始返回城市,美 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听蟋蟀歌唱

钱续坤

①听惯了夏夜此起彼伏的蛙鸣,一不留意,蟋蟀的瞿瞿声带着特有的金属质感,在耳边悠然地响起。古来有“以虫鸣秋”之说,这鸣秋之虫远远不止一种,但是屈指数数,恐怕要算蟋蟀最为积极。

②大雁南飞,黄叶遍地,在刈割后的田野里,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比赛捉蟋蟀,小心地装在用竹篾做成的笼子里,听它们唱歌,看它们打斗,那份愉悦,至今都享用不尽。到了晚上,草丛下,瓦砾间,墙缝中,厨房里,这些夜游的民间歌手,不知疲倦地奉献着清纯朴素的鸣唱,给肃杀的秋天增添了些许生机,使得我们的童年始终充满了欢乐、幸福和憧憬。我那时非常欣赏蟋蟀的“歌喉”,固执地认为那种歌唱比油蛉子要悦耳得多,比纺织婆要动听得多。事实上,那是彻底的谬误,蟋蟀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它的嗓子,而是在于它的翅膀。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个像锉一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就能够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了。

③大自然的造化真是神奇。秋夜的蟋蟀,在线装的中国里独具魅力。《诗经·豳风》里记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对蟋蟀的描写完全遵循着它的活动时序。宋朝词人周邦彦云:“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蛩即蟋蟀,古人听蟋蟀鸣叫,好像是劝人机织一般,因此蟋蟀又称促织。乡下的孩子解释蟋蟀鸣唱的歌词为“浆浆洗洗,预备寒衣”,这样的儿歌与“促织”的意思相距不远,只不过不是织布做新衣,而是浆洗旧衣裳,做好过冬御寒的准备罢了。加之秋天总会使人伤怀悲悯,愁肠百结,蟋蟀还往往作为悲秋的载体,宋朝姜夔《齐天乐·咏蟋蟀》词云:“瘐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此词从“愁赋”起,到“更苦”终,满纸尽是凄凉之音,哀婉之语,读来令人怅然万千,慨然万千。

④尽管蟋蟀的鸣叫会引来悲怨愁苦,但还是有人愿意去听它的“哀音似诉”。《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这些深宫佳丽夜夜与蟋蟀为伴,是同病相怜,互诉悲怨,还是排遣寂寞,聊胜于无,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吧。这些宫女与被她们关在小金笼中的蟋蟀,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两样。

⑤蟋蟀不仅仅是悲秋的载体,同时也是乡愁的化身,它在游子的窗前和床下歌唱,在月亏月盈的夜晚歌唱,唱得多少人牵肠挂肚,唱得多少人潸然泪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浓浓的思乡之情,也深深触动了作家流沙河的灵感:“就是那一只蟋蟀/在海峡那边唱歌/在台北的一条巷子里唱歌/在四川的一个乡村里唱歌/在每个中国人脚迹所到之处/处处唱歌。”

⑥我是不会徒生故园之叹的,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长时间离开家乡,缺乏那种离愁别恨的故土情结吧。但我生活的地方是个新兴的县城,与生我养我的乡村只有百里距离,我常常有机会回到母亲身边撒娇,或者蹲在村头,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今夜,我与无数只蟋蟀相聚在乡村的一隅,先是轻轻地敲打墙根,尔后屋顶,尔后窗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那声音就像木兰家的织机,细细密密的节奏里,有一种亲切与柔婉,唧唧复唧唧;那声音又像摇着摇篮的母亲在那哼吟,清雅自然,充满磁性,唱得人心里服服帖帖的,似用熨斗熨过,瞿瞿又瞿瞿……

⑦枕着蟋蟀的和鸣入眠,今夜,我一定会做一个甜美的梦。梦中,我也变成了一只鼓噪着翅膀的蟋蟀,在那荡气回肠地歌,在那自我陶醉地唱!

(选自《钱续坤散文选》,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行文思路清晰,“蟋蟀”贯穿始终,先认为蟋蟀是鸣秋之虫中最为积极的一种,接着回忆童年乡村捉蟋蟀的场景,之后认为线装的中国里蟋蟀独具魅力,最后聆听蟋蟀并梦化蟋蟀。

B. 第③段划线句子中的“线装的中国”主要指中国的文学作品

C. 本文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长句与短句相结合,多用叠词。比如第⑥段中就形象生动地写出作者倾听蟋蟀歌唱的种种感受.

D. 本文语言朴实直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

2.作者在第⑤段引用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3.文章的标题是“听蟋蟀歌唱”,请结合全文探究其蕴含的丰富情感。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月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

自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为常。在1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

                                                    (节选自《燕赵晚报》)

【材料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1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1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剧。1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节选自“人民网”)

【相关链接】

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

B. 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D.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

A.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B. 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北省1月份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

C. 导致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

D.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

E. 大气污染既有天然源,也有人为源,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因此,雾霾治理,当务之急是加强人为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和治理。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宜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 “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 “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 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 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 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 “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 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2)《出师表》一文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两句是:“              ”。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小区内非常混乱,闲杂人员随便出入,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业主们怨声载道。

②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③面对呈井喷式发展的微电影市场,不少人心怀疑问:今后的微电影到底是会成为链条式产业,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最终沦为吉光片羽

④一切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不论是谁说的,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伤害。

⑤新农村建设、新民居规划,应该全盘考虑大街小巷的“高度”平衡;而邻里之间,也要换位思考,切莫只图自己舒服,甚至以邻为壑

⑥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成了一个新趋势。对此,侯鸿亮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为电视剧如鱼得水,而不是成功的保障,同时也不是一种向市场的妥协。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B. 习总书记的“民生观”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现,也是指导我们夯实执政之基的强大武器。

C.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启迪、引导、吸引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

D. 共建海上丝路,将重新打通阻塞多年的亚欧经济,构建起一个连通东盟、南亚,甚至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后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感谢:“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

B. 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 在某访谈节目中,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时,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D. 学生以一副“为学有宗古稀成庆,诲人无倦恩重及门”的对联,为恩师祝贺70岁寿辰。

 

六、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______。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已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______,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可以说,______,就有什么样的状态和价值追求,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成就。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面文字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出问题。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起火灾,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当代学生素质论坛”。

    有学生代表发言说:我的成绩并不名列前茅,但人缘好,善解人意,不仅当上班长,还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而另一位学生代表发言说:“我觉得首要的任务是学习知识,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汲取营养,充实自己。另外,还要努力培养独立意识。”

结合学生代表的发言,你认为哪种素质才是当代学生最应该具备的?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