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B. 习总书记的“民生观”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体现,也是指导我们夯实执政之基的强大武器。

C.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启迪、引导、吸引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也必须有好的作品。

D. 共建海上丝路,将重新打通阻塞多年的亚欧经济,构建起一个连通东盟、南亚,甚至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

 

B 【解析】试题分析:A.成分残缺,“出现”后缺宾语,可在“说教”后加“的现象”。C.语序不当,应为“吸引、引导、启迪”。D.搭配不当,“打通”与“亚欧经济”不搭配,可在“亚欧经济”之后加上“动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负责任,小区内非常混乱,闲杂人员随便出入,楼道里贴的像牛皮癣一样的各类小广告琳琅满目,业主们怨声载道。

②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③面对呈井喷式发展的微电影市场,不少人心怀疑问:今后的微电影到底是会成为链条式产业,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最终沦为吉光片羽

④一切美化侵略战争的言论,不论是谁说的,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伤害。

⑤新农村建设、新民居规划,应该全盘考虑大街小巷的“高度”平衡;而邻里之间,也要换位思考,切莫只图自己舒服,甚至以邻为壑

⑥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成了一个新趋势。对此,侯鸿亮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为电视剧如鱼得水,而不是成功的保障,同时也不是一种向市场的妥协。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                           ”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象。

(2)《出师表》一文中最能代表诸葛亮有赏有罚的执政理念的两句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  )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 “葡萄水绿”,两岸葡萄青藤满架,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 上阕写游春所见所闻,由“暄风迟日”到“青山啼子规”,可见时间由白天到了晚上,开启下阙的“归来愁未寝”。

E.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阅读这首词你可以看到主人公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全词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宜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成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 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 “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 “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 “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 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 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节省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 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多地近日遭遇严重雾霾天气,影响百姓的出行与健康,引发媒体、网友密切关注。最新消息显示,中央气象台1月12日18时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2-13日京津地区、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苏皖北部、四川盆地、重庆西部、湖北东部、湖南东北部和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

据报道,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12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上午9时的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深褐色”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

除北京外,河北、天津、山东、湖北、河南等地高速公路、机场处于封闭状态,旅客出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重、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节选自“中兴网”)

【材料二】

自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成为不折不扣的“雾霾之月”。为此,记者采访了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

据专家介绍,从几次明显的大范围雾霾天气分析,都和大气环流的调整有关。大气环流由前期的经向型转为纬向型环流,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本来在“三九”、“四九”受冷气团控制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被变性的大陆高压控制,加上气温缓慢回升,近地面湿度增大,导致隆冬季节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

对于河北省包括石家庄在内的中南部地区居民来说,冬季雾霾频发几乎已经习已为常。在1月份河北省发生的几次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几乎都出现在石家庄、邯郸等中南部县市。究其原因,这与石家庄,邢台、邯郸、衡水等县市位于太行山东麓平原地区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关系。受西部的太行山脉影响,风速在到达河北省中南部地区后减小,容易出现静稳和逆温天气,使大气垂直层结构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水平和垂直扩散。

河北省1月份雾霾天气频发除了与冷空气弱,风速小有关外,前期降雪多引发近地层空气湿度大也成为原因之一。受降雪影响,连日来,河北省中南部地区空气相对湿度都在80%以上,受夜间辐射降温影响,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趋于饱和,最终使水汽凝结而形成雾霾。

                                                    (节选自《燕赵晚报》)

【材料三】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1月份我国中东部多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气象局组织召开雾霾天气成因分析与预报技术研讨会,邀请大气和环境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认为,静稳天气和污染排放是雾霾形成和持续的重要因素。由于在一段时期内大范围的气溶胶(污染物)的排放变化不会很大,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今年1月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与前期最大的不同是中纬度地区环流经向度小,这使得此期间北方冷空气强度变弱,南方暖湿气流相对较强,大气静稳且相对湿度较高。

专家指出,我国气溶胶浓度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较高的,仅次于南亚城市,远高于欧洲、美洲的城市。气溶胶粒子不仅对形成霾有贡献,还作为凝结核参与到了雾的形成过程中,因此,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

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强调,不能把1月份的雾霾事件简单归结于全球气候变暖。雾霾形成,气象是一个条件,但更重要的是大气污染总体在加剧。1月份的雾霾天气过程警示我们,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危险的极值,加强节能减排的研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节选自“人民网”)

【相关链接】

气溶胶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液态或固态微粒,含有各种微量金属、无机氧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含氧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灰尘、海水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1.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着重报道了我国多地雾霾天气的严重状况,连百姓的出行和健康都受到影响,甚至正常的户外活动都不能开展。

B. 材料一中,作者以北京为例,说明部分地区城市空气重度污染,PM2.5监测指数接近或达到顶峰数值。

C.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着重分析了雾霾的成因,但两则材料关注的地区范围不同,专家的观点也大相径庭。

D. 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一,报道的角度内容也各不相同,但都关注了“雾霾”问题,都能引起民众对防霾治霾的重视。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

A. 雾霾会导致能见度降低,交通受限,影响出行;还会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对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

B. 由于太行山脉阻滞了西北风,因而风速减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这导致河北省1月份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都出现在南部县市。

C. 导致1月4日以来河北省几乎天天都是雾霾天气的原因是冷空气势力减弱和气温回升造成的近地面湿度增大。

D.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变化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控制,一旦出现有利于形成雾霾的气象条件,雾霾就会形成和持续。

E. 大气污染既有天然源,也有人为源,其中,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气溶胶粒子对雾和霾的形成都有极大影响。因此,雾霾治理,当务之急是加强人为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和治理。

3.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概括雾霾形成的原因。请根据材料三,从个人和社会的角度分别提一条防霾治霾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