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北京市怀柔区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前不久,国际电信联盟发表公报说,约80%的电子邮件是垃圾邮件。在这些垃圾邮件当中,有21%是产品广告,16%是有关投资理财的信息,14%是诈骗或者不实的信息,14%包含色情内容,其他35%为各种各样的无益信息。垃圾邮件每年给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高达250亿美元,不仅影响了信息业的发展,而且损害了人们对于网络交流的信心。

②垃圾邮件危害了互联网的发展。(甲)从整个互联网的资源利用来看,垃圾邮件里的信息几乎没有什么价值,每次发送上百万份,甚至上亿份,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严重时甚至拥塞整个互联网链路,中断互联网部分线路的运营。(乙)垃圾邮件正以爆炸性的速度增长。据预测,目前全世界的垃圾邮件数量以每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高速增长,2005年垃圾邮件比例将上升至90%。(丙)这是因为垃圾邮件占用了大量的传输、存储和运算资源,不但造成网络资源浪费,而且一旦垃圾邮件占到互联网总数据流量的1/3,就会造成巨大的存储需求,这对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形成重大挑战。(丁)

③垃圾邮件损害了用户的利益。从个人角度来看,垃圾邮件浪费了人们的大量时间。一般处理一封垃圾邮件至少需要10秒钟时间,如果每天收到几十份垃圾邮件,就得花大约10分钟的时间来处理。由于垃圾邮件具有反复性、强制性、欺骗性、不健康性和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因而严重干扰了个人的正常生活,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欧盟的一项调查表明,垃圾邮件每年为欧洲造成超过6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④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垃圾邮件呢?首先是利益的_____。数量众多的垃圾邮件中含有大量的广告,通过电子邮箱进行广告宣传,投入少、回报丰厚,使得许多广告商_____。比如在欧洲,发送一封电子邮件仅需0.0005欧元,比起庞大的广告费,这点费用实在_____。目前,需要批量发送垃圾邮件广告的大多是小企业,越来越多的商业需求以及电子邮件低廉的发送成本为垃圾邮件的_____提供了土壤。据英国媒体报道,互联网上所有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在全世界大约有150人,90%的垃圾邮件都是他们制造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邮件发送国,2004年全球的垃圾邮件中有42.11%是从它那里发出的。

1.从上下文的衔接看,“如果不能尽快遏制病毒和垃圾邮件,全球互联网系统有可能不堪重负而在两年内崩溃。”这句话应放入第②段中的恰当位置是

A.     B.     C.     D.

2.第④段中画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驱使     乐不可支     微不足道      产生

B. 驱使     乐此不疲     微乎其微      滋生

C. 促使     乐此不疲     微不足道      滋生

D. 促使     乐不可支     微乎其微      产生

3.根据上面材料,下面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80 %的垃圾邮件大多来自小企业,包含广告、理财等多种信息,这些垃圾邮件每年给世界造成大约60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B. 如果任由垃圾邮件以每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泛滥下去,将会对网络信息安全系统的有效性造成极大威胁。

C. 从利益角度来看,垃圾邮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邮件广告成本低、收益大,满足了很多企业的商业需求。

D. 垃圾邮件虽然数量庞大,但制造这些垃圾邮件的“幕后黑手”全世界大约只有150人,互联网上90%的垃圾邮件都出自他们之手。

4.“垃圾邮件”对互联网的危害及对用户的利益损害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所以,要清晰地认识词体的革新、转变,地域文化这一背景因素无疑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qǐ罗    B. kuài炙人口    C. sù       D. zhī粉气

2.苏轼到密州后,创作上发生了很多变化,下面内容不属于这些变化的一项是

A. 有意识将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

B. 主动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

C. 改变作品原有的婉约姿态。

D. 词风开始由婉约向豪放转变。

3.下列关于密州地域文化特点与苏轼文学创作关系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深厚的儒学传统,促使作者在词作中寄托政治怀抱。

B. 密州一带的民风,促使作者减少传统词作体裁中的脂粉气。

C. 当地的围猎活动,会发扬婉约词的豪壮风格,拓展词体的疆域。

D. 特定的文化环境及氛围促使苏轼自觉由婉约转向豪放。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不能及也。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鸮似枭,不祥鸟也。贾生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孝文帝说之,超迁            迁:晋升

B. 是天子后亦之              疏:疏远

C. 以为之兴自此起矣          患:祸患

D. 谊自伤为傅无状              状:样子

2.下列句中每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征为廷尉                ②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B. ①为赋吊屈原              ②愿十五城请易璧

C. ①上感鬼神事              ②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①堕马死                  ②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3.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贾生曰

A. 左右欲相如

B. 不知将军之至此也

C. 见使者

D. 一时收,上下肃然

4.下列句子结构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 未之有也

C.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D.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吴公向汉文帝举荐贾谊,贾谊因此得以进宫任博士。

B. 贾谊很有才能,却遭到了绛侯、灌侯等人嫉妒而被贬长沙。

C. 虽然贾谊向汉文帝提出诸多治国理政的建议,但最终都没有实现。

D. 文帝向贾谊问及鬼神之事,为贾谊所折服,慨叹自己不如贾谊。

6.请将文中划横线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满   江   红

辛弃疾

    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见龙孙穿破,紫苔苍壁。乳燕引雏飞力弱,流莺唤友娇声怯。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  

层楼望,春山叠;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 

[注]①荼蘼:落叶小灌木,春末夏初开白花。②龙孙:竹笋的俗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开篇即描绘了“樱桃、荼蘼、龙孙、乳燕、流莺”等景物,赞美春天之美,表达了自己的爱春之情。

B. “问春归、不肯带愁归,肠千结”的诗句,写诗人由春天的盛景表现出伤春之情,表达春天不久即将归去的愁闷。

C. 词的下片开篇承接“肠千结”,具体而细致地抒发这被春天触动的愁和恨,是因为“层楼、 春山”阻隔了春天的信息。

D. “蝴蝶”与“子规”二句,化用前人诗句,将诗人的哀愁引入更为深广的境界,思家念国之悲真挚哀婉。

2.下面词句风格与本词不同的一项是

A.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苏轼《江城子》)

B.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C.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扁,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D.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声声慢》)

3.这首词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从炼字、修辞或表现手法等方面,选取一例,结合诗句内容加以赏析。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元杂剧体例精严,在结构上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和话剧 一样,都是舞台艺术,依据剧本进行表演;代表作家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的关汉卿。

B. 宋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兴盛于宋代,又称“曲子词”“长短句”,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音乐性;按内容长短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风格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C.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二百多年的历史;作者班固,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D.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创作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称为“四大悲剧”,达到其艺术创作的顶峰。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限选其中6道题,共12分。)

①窦娥面对现实,无力申诉,只得指天斥地,“地也,____________!天也,____________!”

②苏轼笔下既有“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雄壮,也有“人生如梦,____________”的慨叹。

③苏轼在《定风波》中将景和情有机融合,抒发内心感受,“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

④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怀古伤今,面对祖国河山,回忆往昔:“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以声音和叠词渲染愁绪,“____________,到黄昏、____________,”

⑥杜甫在《蜀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表达了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敬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

⑦陆游在《书愤》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慨叹事业未成,镜中人却已经衰老,鬓发斑白。

⑧《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想象瑰丽,色彩斑斓,“洞天石扉,訇然中开。___________。”

⑨李煜在《虞美人》中开篇即问:“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景即情,为下文抒发亡国之痛奠定了感情基调。

⑩杜甫在《旅夜书怀》中首先描写“细草微风”“星垂平野”的自然景物,最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现实处境:“____________________。”

《国殇》直接描绘战争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

冯骥才

你一听到青春少女这几个字,是不是立刻想到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你对青春的印象只是一种未做深入体验的大略的概念而已。青春,它是包含着不同阶段的异常丰富的生命过程。一个女孩子的十四岁、十六岁、十八岁——无论是她外在给人的感觉,还是内在的自我感觉,都绝不相同;就像春天,它的三月、四月和五月是完全不同的三个画面。

你能从自己对春天的记忆里找出三个画面吗?

我有这三个画面。它不是来自我的故乡故土,而是在遥远的维也纳三次旅行中的画面定格,它们可绝非一般!在那个用音乐来召唤和描述春天的城市里,春天来得特别充分、特别细致、特别蓬勃,甚至特别震撼。我先说五月,再说三月,最后说四月,它们各有一次叫我的心灵感到过震动,并留下一个永远具有震憾力的画面。

五月的维也纳,到处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我到城市远郊的山顶上游玩,当晚被山上热情的朋友留下,住在一间简朴的乡村木屋里,窗子也是厚厚的木板。睡觉前我故意不关严窗子。好闻到外边森林的气味,这样一整夜就像睡在大森林里。转天醒来时,屋内竟大亮,谁打开的窗子?正诧异着,忽见窗前一束艳红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的一枝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憾人心?

那么,三月的维也纳呢?

这季节的维也纳一片空濛。阳光还没有除净残雪,绿色显得分外吝啬。我在多瑙河边散步,从河口那边吹来凉丝丝的风。偶尔会感到一点春的气息。此时的季节,就凭着这些许的春的泄露,让人产生无限期望。我无意中扭头一瞥,看见一个无论多么富于想象力的人也难以想象得出的画面——几个姑娘站在岸边,她们站在一起向着河口那边伸长脖颈,眯缝着眼,撅着芬芳的小嘴,亲吻着从河面上吹来的春天的风!她们做得那么投入、倾心、陶醉、神圣。风把她们的头发、围巾和长长的衣裙吹向斜后方,波浪似的飘动着,远看就像一件伟大的雕塑。这简直就是那些为人们带来春天的仙女们啊!谁能想到用心灵的吻去迎接春天?你说,还有哪个春天的画面,比这更迷人、更诗意、更浪漫、更震撼?

我心中的画廊里,已挂着维也纳三月和五月两幅春天的图画。这次恰好在四月里再访维也纳,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找到属于四月这个季节的同样强烈动人的春天杰作。

开头几天,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那无所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着车一同外出的留学生小吕说:

    “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小吕听了,就把车子停住,叫我下车,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然后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大吃一惊:原来青草下边藏了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用劲,就会齐刷刷地全冒出来……

“得要多少天才能冒出来?”我问。

“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换一个样儿。”

可是,当夜冷风冷雨,接连几天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我很快就要离开这里去意大利了,便对小吕说:

“这次看不到草地上那些花儿,真有点遗憾呢,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怏怏然吧。外边的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可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手伸过去,推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迎着细密的、凉凉的吹在我脸上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千万万朵花儿藏身的草地,此刻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已经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每一朵小花,在冷雨中都像英雄那样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小小的花居然有些气魄!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这两个普通又非凡的字眼,又一次叫我感到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便使眼前的景色定格,成为四月春天独有的壮丽的图画,并终于被我找到了。

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般人眼中的春天具有纯洁、美丽、天真和朝气的特点,作者却赋予了春天更多的内涵。

B. 本文开头从第一人称写起,后面转换为第二、三人称,这种方式使文章表达更灵活自然。

C. 将青春少女的不同阶段与春天的三月、四月和五月进行对比,衬托出春天的独特魅力。

D. 作者将三月的维也纳描写得美丽动人,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

E. 春天在作者的眼中虽然具有不同的特点,但都给了作者同样的震动,留下深刻的印象。

2.作者为什么说维也纳五月春天的画面能使人感到震撼?

3.作者在描写四月维也纳春天之前,多次表达了自己对四月春天的失望之情,联系下文考虑,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结尾说,“拥有了这三幅画面,我自信拥有了春天,也懂得了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作者懂得了春天怎样的品格。

 

七、小作文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微写作

学校要求同学们阅读以下名著:

《平凡的世界》《边城》《红楼梦》《雷雨》《老人与海》以上作品中,哪一个人物形象最能触动你?请结合相关情节谈谈理由。150字左右。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的道路有多条:有的是符合众人期望的,有的是顺应自己内心的。前者或许能获得许多掌声,不过可能没有自己的笑声;后者或许无人为你喝彩,但可能你会为自己骄傲。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