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内蒙古高三考前热身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鲜花贯穿于宋人生活中的繁忙景象。但冬夏揖别,秋去冬来,四季的花样年华在时间的秩序里却永无聚首之日,于是宋人把四季的花样叠拼起来,让每一个好景致定格在一个瞬间里。这便是宋代流行的“一年景”。

“一年景”源于簪花。宋制,新进士赴闻喜宴时,要由皇帝赏赐鲜花簪戴。宋太宗在宴会上曾赐千叶牡丹给寇准簪戴,宋真宗也常常赐花给大臣簪戴,以示恩宠。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虽然品质层色渐次下流,不过,这正是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所致。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风俗记》里写道: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挑担走街串巷者亦然。《武林旧事》也有这样的记载:“妇人簪戴,多至七插,所直数十券,不过供一饷之娱耳。”宋代女子还把应季的鲜花夹在书册中间,使之渐渐缩水为干花瓣,留作冬天簪发髻插花之用,宋人称之为“花蜡”。不过,干花易碎,亦不够鲜美,于是女子们仿制鲜花,称作“像生花”。“像生花”暗喻了一种努力对自然生命状态的模仿,对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审美,对自我与对自然外在的细腻体贴与平视。 

“像生花”可以做出一年四季的各色花朵,如果喜欢,就把一年四季的花朵都簪戴起来,“一年景”花冠便被热宠。然而,“像生花”也有贵贱之分。皇家花冠上的“像生花”大多用罗绢、金玉、玳瑁制成,《历代帝王图》所描绘的皇后服饰、仕女花冠恐怕是最昂贵的“一年景”了,最普通民女也恐怕只能自选力所能及的花料了。但宋人的花事,早已脱离了功利的羁绊,从皇家、士大夫到平民百姓,那份美丽已是每天生活里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是一种全民精神生活方式的呈现。“一年景”一直风靡至南宋末年。北宋靖康初年,京师妇女喜爱用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京城人把这种从头到脚展示一年四季景物的穿戴,称为“一年景”。

“一年景”在出土文物和宋画里更加风雅多彩。福建南宋黄升墓和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都出土了纹样精美的“一年景”丝织品。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都戴有高贵的头饰,梳高冠,插金钗银簪,罩金丝彩冠。依据宋人对“一年景”的热情追捧,彩冠上应该插满了四季的鲜花,不过除了金银财宝,鲜花已随墓主化为尘土了,想必正合墓主心愿,这便是鲜花的可爱处,不留恋,不永恒。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七中,引用了张盐远《画评》说: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应该说,王维早已将花中的“一年景”入画了,以此来宣泄他对自然的拥有,对生命的审美期待。

既然人生如四季流转,美好的生命就不能成为被时间拉长的影子,亦不能任由时间分割。每一天都有一生的丰满,每一瞬间都有四季的奢华。“一年景”便是宋人以审美之眼对自然的独特把握,是在刻骨铭心处生长出来的生命态度,是一曲人生的欢乐颂。

(摘编自李冬君的《宋人嘉年华》)

1.下列关于“一年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进士赴喜宴时,皇帝会赏赐簪戴,也会赐给大臣簪戴,以示恩宠。

B.有贵贱之分,作为皇家服饰的“一年景”大多用罗绢、金玉、玳瑁制成,非平民百姓所能及。

C.北宋京城人以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以展示四季美景。

D.是宋人的生活饰物,也是宋人的生活艺术,更是宋人必不可少的精神点缀、真诚的生命态度和人生的欢乐颂歌。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像生花”即假花,它是为弥补鲜花和“花蜡”的不足而仿制成的,它暗喻了对生命形式的尊重与审美。

B.皇家风尚,必风行民间,这是因为百姓具有民本主义所带来的从众的社会心理。

C.黄升墓墓主和德安周氏墓墓主,都罩有金丝彩冠,都饰以“一年景”,也可能都在彩冠上插满了四季的鲜花。

D.宋人爱花,不论贵贱,不分男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花价便宜,唯“数十券”而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的花事能够超越高低贵贱的世俗范畴,这是因为它脱离了功利的羁绊,它的美丽呈现的是一种全民的精神生活方式。

B.宋人爱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启示我们,生命应该对自我和自然进行外在的细腻体贴和平视;它也告诫我们,玩物丧志,靖康之耻,就是明证。

C.“一年景”能够成为艺术创作的素材,例如,王维画画,多不问四时,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D.美好的生命不能够被无限地拉长,也不能够任由时间分割,这是因为人生如四季流转,既有每个阶段的独特性,又有整体的关联性。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马仙琕字灵馥,扶风郿人也。仙琕少以果敢闻。遭父忧,毁瘠过礼,负土成坟。随齐安陆王萧缅。缅卒,事明帝。永元中,萧遥光、崔慧景乱,累有战功,以勋至前将军。会寿阳新陷,魏将王肃侵边,仙琕力战,以寡克众,魏人甚惮之。

义师起,四方多响应,高祖使仙琕故人姚仲宾说之,仙琕于军斩仲宾以徇。义师至新林,仙琕犹持兵于江西,日抄运漕。建康城陷,仙琕号哭经宿,乃解兵归罪。高祖劳之曰:“射钩斩袪,昔人弗忌。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仙琕谢曰:“小人如失主犬,后主饲之,便复为用。”高祖笑而美之。俄而仙琕母卒,高祖知其贫,赙给甚厚。仙琕号泣,谓弟仲艾曰:“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天监四年,王师北讨,仙琕每战,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与诸将论议,口未尝言功。人问其故,仙琕曰:“大丈夫当进不求名,退不逃罪,乃平生愿也,何功可论!”

十年,朐山民杀琅邪太守刘晣,以城降魏,诏假仙琕节,讨之。魏徐州刺史卢昶以众十馀万赴焉。仙琕与战,累破之,昶遁走。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十一年,迁豫州刺史,领南汝阴太守。

初,仙琕幼名仙婢,及长,以“婢”名不典,乃以“玉”代“女”,因成“琕”云。 者同 其在边境,常单身潜入敌庭,伺知壁垒村落险要处所。故战多克捷,士卒亦甘心为之用,高祖雅爱仗之。在州四年,卒。赠左卫将军,曰刚。

(选自《梁书》,有删改)

①“射钩斩袪”:是关于春秋五霸中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典故,用来借代英明君主的不计前嫌。                                                 

1.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B.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C.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D.自为将及居州郡/能与士卒同劳逸/身衣不过布帛所居/无帏幕衾屏/行则饮食与厮养最下者同/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是对父亲去世的婉辞。丁忧是指遭父母之丧,按照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必须回到家中

B.“卿”可以指古代官阶名,如“三公九卿”;也可以指古代对男子的敬称,如“荀卿”;还可以用于对臣的称谓和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C.“天监”是梁武帝年号。年号除了用于纪年以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出现年号。

D.“谥”是古代君主等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予他们的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谥号有表扬的,如“批评的,如“哀”也有同情的,如“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仙琕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亲去世,他表现出超出常礼的悲痛,亲自背土堆成坟墓,高祖派姚仲宾去劝他归顺自己,他却将姚仲宾斩首示众。

B.马仙琕归降高祖,竭诚效力。都城失陷后,马仙琕才放下武器投降。高祖抚慰他并在他母亲去世后赠送丧礼,让他大为感动,决意报答高祖。

C.马仙琕勇猛善战,谦逊内敛。天监四年,王师北伐,马仙琕征战沙场,颇有勇力,屡立战功,但在各位将领面前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

D.马仙琕战功显赫,深得信任。在外征战时,常单身潜入敌境,暗中了解敌方悬崖峭壁所在之处和村庄周围险要之地,所以常打胜仗,备受高祖器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大造之恩,未获上报,今复荷殊泽,当与尔以心力自效耳。

(2)仙琕纵兵乘之,魏众免者十一二,振旅还京师,迁太子左卫率。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完成题。

    

佚名①

北漠清霜雁飞低,狼烟又近起铁衣。

山暗雪凝寒烟冷,沙白风紧孤豺啼。

影孤钟尽音渺渺,灯昏酒浊雾靡靡。

伤心银发遥入梦,家慈门倚乡音稀。②

注:①佚名:戍卒名不传。②稀:依稀。

1.“一首《北歌》写尽边人苍冷伤怨形色,只欲使人泪下”,请结合全诗,就其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此评述的看法。

2.简要赏析中运用“渺渺”和“靡靡”这两个叠词表达效果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写作者久坐谭边产生的感受,同时又是本文点睛之笔的句子是: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为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九死不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英国】罗伯特·库克

“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

“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

“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

“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

“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

“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

“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

“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

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

“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

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

“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

“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

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

“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作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最后,我决定了。”

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

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

“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

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

“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

“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

“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

“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西,怎么样?”

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与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把情节向高潮推进。

B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气氛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

C肖夫人的举手投足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

D人的动作、行为往往可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年轻人厌倦、掩饰和意外、惊讶的心理。

E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暗指浪漫。

2.文中的肖先生虽然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台词,只有一个朦胧的影像,但他却是这篇小说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人物形象。

3.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家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4.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名士戏人生

叶公超生于江西九江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祖叶衍兰乃咸丰朝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军机处章京,且诗词丹青双秀,精于书画典藏。祖父是光绪朝的举人,三品衔的江西候补知府。叶公超4岁丧母.父亦早逝,自幼依叔父叶恭绰膝下。叶恭绰官至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嗜好收藏古物,雅好藏书,他还精研佛典,能诗擅画,饮誉―时。叶恭绰视叶公超如同己出,精心抚育教诲。

叶公超5岁时,家人为他延聘教习,习画写字,修读经史,兼学英文。13岁时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时,16岁的叶公超参加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团”,游行、演讲,十分活跃,后赴美英留学。1925年获美国麻州爱默思特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又获英国剑桥大学文艺心理学硕士学位。

叶公超回国后在北大、清华当教授,讲授生动,语言纯正、典雅,遣词造句幽默、秀逸。在课堂上,他喜欢信手拿些唐诗、宋词、元曲叫学生翻译。他对音律平仄并不苛求,只讲究意会神通。如学生死板地“中英对照"叶公超便批评“这是从字典上抄凑来的字句”。一次叶公超让学生翻译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并启发学生说“寒江雪尚望有鱼乎?钓的是柳氏当时的心境。"一语点睛。一次话题说到服饰,叶公超说:"西装袖子的纽扣,现在用来作装饰,其起源乃防止大家大吃大喝之后,用袖子揩嘴巴。洋人打领带更是妙不可言,便利于让人牵着脖子走,而且要面对着牵他的人,表示由衷地臣服。”

叶公超平时讲课很少涉及时事。不过在日本侵华在即时,叶公超却对学生说:“日本人要是开始蠢动,就是他们自掘坟墓的日子到了。我们中国,平时虽然破破烂烂四分五裂,可是,对外战争一开始,大家就会抛弃成见,凝聚起来,共同拟订方案,救亡图存。中国大大了,要吞,谁也没本领吞得下去。”

卢沟桥事变之后,叶公超历尽艰险,逃至南京,向教育部请示分配新的工作。联合大学迁往昆明,叶公超担任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兼北大外文系主任。

1939年春天,一件突发事件改变了叶公超的命运……历经风波后的叶公超回到重庆、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已无意再回到平静的校园教书,他的朋友、时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的董显光趁机动员他为国家服务,就这样,叶公超决然告别学界.步入仕途。转年奉派出任驻马来西亚专员,负责马来半岛一带的抗战宣传事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来半岛沦陷,叶公超回国稍事休整,又远赴英国,以驻英大使馆参赞衔,任国民党中宣部驻伦敦办事处主任,职责仍是抗战期间的国际宣传。抗战胜利后,叶公超转入外交界,并凭借其优秀的英语能力和外交能力,很快成为外交部长。

1949年到台湾后,叶公超先后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大使。叶公超任外交部长时,出使美国,应邀发表演讲,不看讲稿,出口成章,手挥目送,亦庄亦谐。有时声若洪钟,排山倒海;忽然把声音降低到如怨如慕,窃窃私语,全场听众屏息静听。演讲完毕,三四百位听众起立鼓掌,历数分钟不息,外国专家学者纷纷赞许他的英语是“王者英语”,声调和姿态简直可以和温斯频·丘吉尔媲美。

叶公超对上司桀骜不驯,但对于下属,却很尊重,又很幽默。一位老部下在追悼叶公超的文章中说:“他是一个满嘴牛津口音,衔着烟斗,十足学者派头的英国绅士,在宣传上他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衡量对方的身份,扮演自己的角色。对方是绅士,他比绅士还绅士,假定对方是流氓,他也会说比他更脏的脏话。

因未按蒋介石意图施政而赋闲后不得离台的叶公超只能以书画自遣,“怒而写竹,喜而绘兰,闲而狩猎,感而赋诗”用他自己的话说:“书画不会得罪人,又无损自己,是最好的养性方法。当一个人手执画笔的时候,世俗杂事都在九霄云外,宠辱皆忘,更不知凡间有痛苦和烦恼。”

叶公超晚年因为被罢黜幽居,故而画兰的时候少,画竹的时候多。在一幅竹画上他题字赞曰:“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无心。”临死前,叶公超指着家中挂的一幅刘延涛的画《烟波江上一翁》说:“这个老头就是我。”画上的题字是叶公超最喜欢的一首诗,也颇能反映他晚年的心境:“自织自耕自在心,江干千种柳成荫。兴来一棹悠悠去,酒热深杯细细斟。”

1981年11月20日,叶公超因心脏病复发去世。

相关链接:

①叶公超的朋友评价说:他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投身于世俗的官场之中,可他又难改书生意 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

②故国山河常在叶公超的梦里,阮毅成回忆杭州旧事的《三句不离本“杭"》出版后,送给叶公超一本,他连夜读完,并赋诗一首:一篇说尽临安事,山外青山楼外楼。展卷凄然怀故迹,年年望断是神州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叙述叶公超的家世,主要为表现他卓越的才华提供背景,同时也为他晚年寄情书画的高雅志趣做了铺垫。

B叶公超让学生翻译《江雪》时提示:“钓的是柳氏当时的心境。”意思是让学生翻译这首诗时结合柳宗元 旷达、孤傲、悲壮的心境。

C.叶公超暮年后悔没有继续从事文学艺术.是因为从政时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即使 做到了外交部长,也是业绩平平。

D.叶公超晚年幽居时在一幅竹画上的题字,可见出他名士的气节与风度,亦可表现出他虚怀若谷的胸襟与追求。

E.叶公超因晚年不得志,故而常常思念故乡,一方面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当时的孤独与寂寞。 

2.叶公超作为学士名流,才华横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自织自耕自在心,江干千种柳成荫,兴来一棹悠悠去,酒热深杯细细斟。"叶公超最喜欢这首诗,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4.叶公超的朋友评价说:他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投身于世俗的官场之中,可他又难改书生意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他的书生意气。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爸爸去哪儿》第三季播出过半,9月7日,节目组正在横店进行最新一期录制,胡军除了对儿子康康照顾越发____________,与诺一等小朋友的感情也相当深厚。

在玩跨界方面,有高眼界、高技术、高设计,还有全产业链来做保证的厂家当然屈指可数,而三星正是其中的____________跨界“大玩家”

巡逻车为北京40越野车,外观硬朗、霸气,高底盘,宽车身,动力十足,无论是山地、沙地,还是冰雪路面都___________。

A、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B.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C.游刃有余  应付自如   得心应手

D.游刃有余   得心应手  应付自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全国各大中城市楼市成交量持续走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措施让不少购房者仍持观望态度。

B.当前,很多地方都兴起了修复中国传统文化书院的热潮,其目的之一在于,用国学中的精华部分启发“90后”,使这些年轻人无时无刻不能忘掉国学经典中的人生哲理。

C.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D.“哥是江南style”一夜之间成为韩国最流行的时尚短语,中年歌手鸟叔极具感染力的“骑马舞”更是风靡一时,被大人、孩子竞相模仿。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如今,网上阅卷已经是常规动作。__________________,如阅卷者容易产生视觉疲劳,产生烦躁之情,这需要阅卷者有足够的敬业精神;阅卷过程的互动与交流不足,需要依照阅卷者的独立判断力;试卷扫描后,字体容易走形,整体感欠佳而细节得以放大,需要阅卷者有专业素养。这需要考生在下笔前心中有读者,读者心中有了你,才会仔细阅读你的作文,才有可能给你一个合理的分数,至少不会出现误读和误判。

A.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不足,但是,毋庸讳言,有诸多便利。

B.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而且有诸多不足,是毋庸讳言的。

C.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但是,毋庸讳言,有诸多不足。

D.毋庸讳言,网上阅卷带来诸多便利,但是,也有诸多不足。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意境包括两个部分:             ;另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所谓“全局有法,境分虚实”。意境从结构上看,正是二者的结合。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但一到艺术表现时,              。古人也总结了一条艺术规律,即“真境逼而神境生”,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两条结论: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马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多次改换马匹而多次失败。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没有用好它。 赛车要想取胜,注意力就要放在自己的车和马上。可是,您却不是这样,您在我后面时,一心只想追上我;您在我前面时,又怕我追上来。您的心思只有最后的胜利,您的注意力全在我的身上,却忽略了赶车的事情,这就是您不能取胜的原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