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山西临汾一中高三3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近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是现代化;表现在思想理论上,就是现代性的塑造和构建。所谓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这种转型的物质基础在于,随着机器大工业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节点。在人类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人为因素开始决定性地压倒自然因素,成为占优势和主导地位的力量。相对于过去人处于从属地位的人与自然关系来说,人类开始在总体上成为主体。由此,以往浑然一体的世界被二元化:自然被降格为客体和人的生活环境,人则成为一种超越甚至主宰自然的存在物。这是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所实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性逆转

社会转型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古代社会或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使用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后者主要使用人类创造的生产工具;前者主要是人受自然 界的支配,后者主要是人受自身劳动产品的支配;前者主要是个人通过家庭、部落和土地结合在一起,后者主要是个人通过交换结合在一起;前者主要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者主要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前者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依靠个人或共同体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实行统治,后者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者通过货币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统治;等等。因此,从哲学上审视,现代化的底蕴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过程

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导致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相适应,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重心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集中表现在由自然向人、由实体或本体向主体的迁移。这一迁移可从哲学家用不同命题表达各自时代的哲学主题中看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我们研究的主题是自然这个本体”;在近代,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要从自然迈向人的作品”,马克思、恩格斯则强调“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当代,这种认识重心的迁移并没有停止或终结,而是在继续和深化

认识重心的迁移, 使现代哲学由客体本位转换到主体本位, 由对自然和物的关注转换到对人自身的关注。由此,反映主体特质的主体性原则被凸显出来。在哲学史上,笛卡尔率先赋予主体性以优先地位。对此,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这样评价笛卡尔哲学的历史地位:从笛卡尔起,哲学一下转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范围,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也就是转入主体性的领域;笛卡尔在哲学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从他起开始了哲学上的新时代,从此哲学文化改弦更张。在黑格尔看来,主体性的莅临不亚于哲学史上一次辉煌壮丽的日出

(摘编自侯才《构建当代哲学主体性》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实践课题,表现在思想理论上是现代性的塑造和构建

B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迅猛发展,当人类社会生产力达到一个足够新的高度和节点以后,人为因素就开始决定性地压倒自然因素

C.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人类由从属于自然的地位升格为在总体上成为主体的地位

D.现代化深刻影响了人类对生产工具的使用, 古代社会主要使用的是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现代社会主要使用的是人类创造的生产工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产资料所有者对非生产资料所有者进行统治,在古代社会依靠个人或共同体,在现代社会依靠货币

B.传统社会的哲学主要对自然以及实体或本体进行研究,现代社会的哲学则主要对作为主体的人进行研究

C 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和马克思、恩格斯各自的哲学主题不同,但是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相同的

D.现代哲学突出了反映主体特质的主体性原则,这是现代哲学认识重心迁移到关注人的主体性上的结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哲学上看,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人的主体性被确立的过程,这个过程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B.从哲学家用不同命题表达各自时代的哲学主题中可以看出哲学认识重心的迁移,这种迁移直到当代,还在继续和深化

C.近代以来哲学的认识重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进而促成了传统社会向现代化转型

D.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体性的优先地位,黑格尔认为他开创了哲学全新的方向,意义重大

 

二、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张弘范,字仲畴,善马槊,颇能为歌诗。年二十时,兄顺天路总管弘略上计寿阳行都,留弘范摄府事,吏民服其明决。蒙古军所过肆暴,弘范杖遣之,入其境无敢犯者。

从亲王合必赤讨李璮于济南。弘范营城西,璮出军突诸将营,独不向弘范。弘范曰:“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遂筑长垒,内伏甲士,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之,夜令士卒浚壕益深广,碹不知也。明日,果拥飞桥来攻,未及岸,军陷壕中,得跨壕而上者,突入垒门,遇伏皆死,降两贼将

移守大名管民总管。岁大水,漂没庐舍,租税无从出,弘范辄免之。朝廷罪其专擅,弘范请 入见,进日:“臣以为朝廷储小仓,不若储之大仓。”帝曰:“何说也?”对曰:“令岁水潦不收,而必责民输,仓库虽实,而民死亡殆尽,明年租将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帝曰:“知体,其勿问。”

括诸道兵围宋襄阳,朝廷以益都兵乃李璮所教练之卒,勇悍难制,故命领之。戍鹿门堡,以断宋饷道,且绝郢之救兵。弘范建言曰:“国家取寰阳,为延久之计者,所以重人命而欲其自毙也。宜城万山以断其西,栅灌子滩以绝其东,则庶几速毙之道也。”帅府奏用其言,移弘范兵千人戍万山。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即擐甲上马,亲率二百骑为长阵,令曰:“闻吾鼓则进,未鼓勿动。” 宋军步骑相间突阵,弘范军不动,再进再却,弘范曰:“彼气衰矣。” 鼓之,前后奋击,宋师奔渍

入朝,疾作。病甚,与亲故言别。卒,年四十三

(选自《元史·张弘范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B.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入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育退者死/

C.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人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言退者死/

D.既城/与将士较射出东门/宋师奄至/将佐皆谓众寡/不敌宜人城自守/弘范曰/ 吾与诸君在此何事/敌至将不战乎/敢育退者死/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槊,长矛。马槊,中国古代冷兵器,是槊的主要形态,是重型骑兵武器

B.上计,文中指地方行政长官向上级呈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C.飞桥,文中指古代军队作战时保障攻城部队通过河道的一种器材

D.饷道,古代作战时后勤保障的通道,专门用于运送粮食和转运伤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弘范能文善武,办事精明强千。他很会写诗歌;他代哥哥处理总管府事务,处事明达有决断;他强硬处置胡作非为的蒙军

B.张弘范足智多谋,善于排兵布阵。他准确判断出李璮的想法,于是设计引诱李璮来犯,挖深壕沟,埋伏士兵,最终打败了敌军

C.张弘范一心为民,富有远见。当水灾发生后,他下令免除百姓的租税;面对朝廷的责怪, 他向皇上阐述了藏富于民的道理

D.张弘范临危不乱,身先士卒。面对宋军的突袭,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积极应对;他亲自率领骑兵与敌周旋,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

2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则岁有恒收,非陛下大仓库乎!

 

三、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

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驱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

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1.词的上片“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            ”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裙,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沽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2)韩愈在《师说》中用“              ”两句强调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

3诗歌能唤醒心灵。在暮色中吟咏游子的渺远乡思,如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亦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                 ”。我们心中总会生发几分对家乡的思念

 

五、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赶走灰喜鹊

张炜

太阳把葡萄园映得一片暗红,一天的劳累就快结束了。黄昏时分灰喜鹊开始静下来!它们不来啄葡萄了。其实趁黑来啄谁也不管。我想那大概是因为它们眼神不济吧。它们飞到树林深处,几乎是贴着荒原飞的。太阳把最后一束光线收尽,我也踏着一片茅草往我们家的小屋走去

我顶着星星来到葡萄因。老远就听见老梁他们在笑。走进草铺,闻到一股浓浓的肉香味儿。老梁见了我,用筷子敲着小瓷盆:“你这小子最有口福,咳,来吃口野味儿。”

原来他们煮了一锅肉,几个人正围着喝酒。老梁让我喝了一口。老梁大笑。几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合用一个黄色粗瓷缸。不知转了多少圈,瓷缸里的酒光了。我全身燥热,脸烧得慌。老粱说:

“脸红了。”

其实老粱自己的脸也红了,连喘出的气都是酒味儿

“怎么样,我雇你赶灰喜鹊,一天八角钱挣得容易吧?”

我没作声。老梁说:“灰喜鹊是益鸟,不让打灰喜鹊,也不能打。要不是这样,咳,就没你这差事了,美差。”

老梁撬着胡须:“其实呢,话又说回来,念书有什么用?你去念书,咳,八角钱就没了。白天在园里吆吆喝喝,晚上再跟我们喝酒,这多好。”他把旁边的枪抄起,瞄着,说找个像样的夜晚,他要领我抓“特务”去,那些家伙呀,都是海里来的!

“真有特务?”

“那东西可多啦,”老粱抚摸着枪托,“我这枪可是登了记的。它是武装哩。上级说那东西(特务)很多。到时候我要领上一伙人,咳,一左一右包抄上去。”

这个夜晚,离开老梁我没有马上回家,一个人在葡萄架里走了许久。葡萄遮住了星光,到处黑乎乎的。这夜真静。脚下是凉沙。我坐下,背倚在葡萄架上,一串葡萄像冰一样垂在后脑那儿。转一下脸,葡萄穗儿就挨在了脸上。我抱住这串饱饱的葡萄,将它贴在眼睛和鼻子上;我嗅着,直到胸口那儿一阵阵灼热

但这个夜晚我想的只是另一种东西;特务。我此刻真想遇上那么一个人。我想看看他是什么模样——为什么要历尽辛苦,来到这片荒滩上来?这里究竟有什么在吸引他?他就不怕死吗?

我站在黑暗里,想得头疼

不久之后的一个晚上,老粱果真兑现诺言,领上我,还有那个高颧骨黄头发的人,一块去柳林里找“特务”

深夜,柳林里一点声音也没有。我们摸索着往前,全身发紧。老梁小声叮嘱:可千万不要弄出声音来啊。月光朦腺胧胧。我们不时地蹲下,从树空里往前望。什么也看不见。可是老梁后来却看见前边有一个黑乎乎的巨影。他口吃一样地说:

“……那是?”

“什么也……没有。” 我想我看到的只是一棵笨模笨样的老树,树皮就要朽脱了

他让我们蹲在原地,他自己凑得近一些。他一直往前摸去。后来,突然枪就响了。巨大的回响,满林子都是混乱,是嗄呀嘶叫。那个黄头发的人赶紧点亮了火把

天哪,跑到跟前才知道,刚才看到的巨影原来是落了一树的大鸟儿,是灰喜鹊!这会儿它们惨极了,撒了一地的羽毛和血,叫着拧着……我懵着,老梁说“快快”,一边从腰上解下个口袋。地上有的鸟儿还在挣扎,老梁就拧它的脖子

我那个晚上吃的原来是灰喜鹊!

我僵在那儿。地上的鸟儿都收拾进口袋了。他们揪我,我不动。老梁把我按蹲下,说:“呆这儿剔动,多停会儿,等它们落下稳了神儿,再……”

老梁大气也不出一声地蹲下,伸手去衣兜里摸烟。那个黄毛小伙子像他一样闷着

我身上的血涌着,腾一下站起。老梁又把我按下。我往上猛一跳,大喊了一声。我一声连 一声喊:

“哎一一嗨—一哎一一嗨——”

那声音可真大,林子里到处回响。灰喜鹊开始四处飞蹿

我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喊。我不止一次跌倒,爬起来再跑。我不顾一切地喊啊……

老梁骂着追赶。我再一次跌倒时,他揪住了我,立刻捂紧我的嘴巴。我狠力挣脱。他的脏手像铁笼头一样罩在我的嘴上

这只腥臭的手啊,我咯嘣一声咬了它一口

“呀啊呀……疼死我了,手完了……”

他蹲在地上,抱着手剧抖

我拔腿就跑。我没命地跑。他缓过劲儿肯定会用枪打我

我磕磕绊绊往前,憋住一口气跑出了丛林

一出林子月亮立刻大了。我大喘着,一低头才看到身上有血:许多血摸了摸,没有伤。是他的血

老天,刚才我下口可真狠……

月亮天里,丛林里飞出一群群灰喜鹊。老天,它们都随我出来了。我敢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灰喜鹊:呼呼掠过头顶,简直把月亮都挡住了……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在老粱的怂恿下辍学,并被老梁雇来赶走葡萄园的灰喜鹊,老梁认为他给了“我”一个美差,一天挣八角钱

B.老梁说不让打灰喜鹊,也不能打,自己却偷偷地打灰喜鹊,还残忍地拧死灰喜鹊,说明他是一个口是心非、凶狠的人

C.小说语言幽默风趣,如老梁对“我”说,找个好的夜晚带“我”去抓“特务”,并说“特务”特别多,要领一伙人去包抄

D.小说写老梁带“我”抓“特务”,“我”只看到一棵老树,老梁却看见黑巨影,这为后文“我”与老梁冲突埋下伏笔

E.本文擅长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和淡化故事情节的行文来布局谋篇,设置了两个贯穿始终的人物,结构上散而不乱

2.小说写“我”跟老梁他们喝酒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3.小说在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探究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坐拥书城为汉学

郑晋鸣 赵雨晨

北京时间4 10 日凌晨,著名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钱存训先生在美国芝加哥因病辞世,享年105

这位终身坐拥书城的老人,毕生致力于研究汉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20 世纪以来图书馆学宗师、美国东亚图书馆的奠基者和开拓者。

1910 年,钱存训出生于江苏泰州一个书香世家。1928 年就读金陵大学时,他主修历史,副修图书馆学,同时在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工作

1937 年,钱存训应北平图书馆邀请,担任南京工程参考图书馆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改派至北图上海办事处,保管北平南运的中文善本。不久,上海租界安全也无保障,北图馆长袁同礼、中国驻美大使胡适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协商,将存沪善本移存美国,并摄制微卷以供流传

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夕,局势恶化,上海被严密封锁。钱存训不顾生命危险,想方设法躲过日军耳目, 用两个月时间独自一人用手推车,分10 次将三万册善本悄悄送上开往美国的轮船。次年6月,美国国会图书馆宣布北平图书馆古籍全部运抵

抗战胜利之后,钱存训受教育部委派拟赴华盛顿将这批善本接运回国,但因国内战争爆发,交通中断,未能成行。1947 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从此再也没能回到祖国,这批善本成了他毕生无法释怀的牵挂。“中年来美短期访问,原想镀金回国,但未料到将长眠他乡。”这是钱存训晚年的遗憾

1947 年起,钱存训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院进修,同时在芝大东亚图书馆工作。从此,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

在芝大,钱存训用十年完成近十万册古籍编目的工作,还积极收藏当代资料,扩充馆藏,在他苦心孤诣的经营下,芝大东亚图书馆成为研究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宝库

“钱存训成名作《书于竹帛》也在此期间完成,该书对印刷发明前的中国文字记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中文译本仅164 页,著作虽薄,学问却不薄。”张志强说,“读完这本书,我愈发领悟到学问要做深做厚,专著要写薄写透的治学精神。”

出于对《书于竹帛》的欣赏,李约瑟邀请钱存训参与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撰写。钱存训欣然应邀,用15 年时间扎实研究中国书籍的演变史,用西方语言完成三十万字的《纸和印刷》,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

序言中李约瑟写道:“我们说服关于这一专题世界最著名的权威学者之一钱存训教授来完成书中这一部分的写作任务,从钱书中,读者可纵观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整个历史,在欧洲对此一无所知之时,它们已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世纪。”

“专题研究,枯燥无味,知音者寥寥。”这是钱存训的心声,几十年来,在图书馆学这个冷门领域,钱存训用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潜心钻研,留下无数中国图书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扩大了汉学在海外的影响

钱存训是高山仰止的汉学大家,但后辈眼中的他却只是一位谦顺和蔼的老师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博士潘铭燊的记忆里,恩师做人做学问严谨求实的态度影响了他一生。“如要引用别人先提出的资料,先生都在注释中详细交代,绝不掠美,所以纸和印刷》中有极为繁复的注释系统。我的博士论文完成在这本书之前,先生也不吝引用。”潘铭燊说,先生一生以书为伴,他山高水远的风范,也如同一本底蕴深厚的文化大书

著名史学家许倬云曾在芝加哥大学度过五年求学生涯,也承蒙钱存训关爱,他的回忆录里字字句句饱含对钱存训大爱之情怀的敬重与感恩:“我在芝大读书时,曾做过五次骨科手术。其间,钱先生与师母给予我不啻亲人的呵护。钱先生不是偶一为之,而是每年数十次来医院接送我上课,五年未曾间断。”

钱存训一生教导了30 多位硕士和博士,并开办图书馆学的研修班,培养出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郑炯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马泰来等图书馆学大家

先生已逝,音容宛在。钱存训走了,但他忠贞纯粹的人生永不落幕。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将随着他整理著速的古籍名著在世界舞台土豆古闪耀

相关链接

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虚名财富,也不在地位权势,而主要在个人事业成就的不朽, 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这本回忆录的主角,正是一位恪尽职责的长者,他一生平实的生活,却足以符合这“三不朽”的最高成就

(许倬云 《钱存训著<留美杂忆)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从钱存训先生的辞世写起,介绍了钱存训的身份,文笔洗练,对先生在汉学方面的 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表达了对先生的深切缅怀

B.钱存训笔耕不辍,写下了许多有关中国书史的传世之作,成书于美国的《书于竹帛》和 《纸和印刷》两部用中文写的专著的学术价值很高

C.1947 年,钱存训以交换学者的名义赴美,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工作,他因未能完成镀金的愿望,再也没能回到祖国,最终长眠他乡

D.李约瑟写于《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的一段话,充分肯定了钱存训学术权威的身份,同时也指出造纸术在中国的历史远比在欧洲要久远

E.许倬云认为,中国文化中的人生价值,不在地位权势,主要在个人的事业成就;他贴切地以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来评价钱存训的一生

2.钱存训先生具有怎样的治学精神?请简要分析

3.传记文章兼有文学性和真实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其真实性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4.钱存训的侄子钱孝文在悼念钱存训先生的文中称:“在家人眼中,先生不仅是民族英雄,是学术大师,还是一位慈爱的长辈。”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六、选择题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技管理部门应及时改变惯性思维,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引导、鼓励广大中青年学者静下心来、甘坐冷板凳,       做学问

②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踏踏实实、      做科研

③他现在每天早晨跑上五公里,有时候跑上三公里,但是不管是三公里还是五公里,哪怕一公里,这些都是       的事情

A.兢兢业业 实实在在 扎扎实实

B.兢兢业业 扎扎实实 实实在在

C.实实在在 兢兢业业 扎扎实实

D.扎扎实实 兢兢业业 实实在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农业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加强发掘和保护对于传承农耕文明,提高遗产地农民就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 根据对古人类化石形态的初步观察,并结合对动物群组成的分析,可以确定在安徽东至县华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类型

C.技术进步有助于我国节能减碳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节能效果明显,火电煤耗、水泥和钢铁能耗下降,我国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广利用世界领先

D.中东一些主流媒体认为,中东许多国家动乱不宁,一些极端组织获得生存、扩展的空间,都是由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在内的外交政策造成的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当前,网络文学作品的确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虽然有些作品具有独到的文学价值,但也不乏粗制滥造之作。但我们的社会、公众以及传统的文学界,需要对十多年来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予以高度重视,也需要对它的未来发展持续关注。它尚不成熟,      ,为其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应当是整个社会所关切的

A.但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B.因为生命力旺盛,也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

C.但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D.因为具有世界其他社会文学难以比拟的活力,生命力旺盛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为了创作出好作品,   。文学之路是青灯长夜的寂寞,是楚人怀玉的孤独。作家柳青当年在陕西省长安县皇甫村住了13年,成为农民的“朋友”“先生”“学生”“参谋”,写出来的《创业史》才洋溢着浓厚的时代生活气息。同时,    ,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染“人气”的作品。当然还要    。作家唐浩明为写长篇小说《曾国藩》,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整理史料,所以《曾国藩》被一版再版,既叫好又叫座,成了畅销书、长销书。浮躁、焦虑、短视都是文学创作的大忌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主要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1.画面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 个字)

2.漫画的寓意(不超过20 个字):

 

八、材料作文
详细信息
12. 难度:压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材料一:在郑州飞往海南的航班上,一位河南新乡老人因患有脑梗无法握勺进食,空姐樊雪松就跪在老人身边喂他吃饭。老人因感动而泣不成声,这一幕被飞机上的乘客拍下,传上网络

材料二:在西安市纺织城浐灞新城小区门口有一个免费蔬菜发放点,市民可免费领取萝卜和白菜。免费发放的萝卜和白菜是陕西文史馆馆员老艺术家孙杰自费两万多元从华县菜农那里购买过来的。孙杰老师是在与学生的偶然一次聊天中听说华县菜农的萝卜和白菜滞销,于是他就自费购买了数万斤的滞销蔬菜

材料三:十二月是隆冬季节,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大汤普森河两边河堤都结了冰。一头迷路的公鹿此时正陷在河里,无法脱身。两名警察及时伸出援手。他们抛出绳套,成功套住鹿角,然后奋力把它拉上了河堤

上述三件事中,哪一件事让你感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