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第三次月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一、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的题目。

张汝明,字舜文,世为庐陵人,徙居真州。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下笔辄千百言。入太学,有声一时。国子司业黄隐将以子妻之,汝明约无饰华侈,协力承亲欢,然后受室。

登进士第,历卫真、江阴、宜黄、华阴四县主簿,杭州司理参军,亳州鹿邑丞。母病疽,更数医不效,汝明刺血调药,傅之而愈。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汝明为鬻橐中装,代偿之。华阴修岳庙,费钜财窘,令以属汝明。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他庙非典祀、妖巫凭以惑众者,则毁而惩其人。滞州县二十年,未尝出一语进,故无荐者。

大观中,或言其名,召置学制局,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值不悦者诬以背王氏学,诏究其事,得所谓《去取录》,徽宗览之日:“考校尽心,宁复有此?”特改宣教郎。监察御史。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帝奖其介直。京颇惮之,司门员外郎,犹其复用,力排之,通判宁化军。地界辽,文移数往来,汝明名触其讳,辽以檄暴于朝。安抚使问故,众欲委罪于吏,汝明日:“诡辞欺君,吾不为也。”田法行,受牒按境内。时主者多不亲行,汝明使四隅日具官吏所至,而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以敌吏不得通贿谢。

晚知岳州,属邑得古编钟,求上献。汝明日:“天子命我以千里,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汝明事亲孝,执丧,水浆不入口三日,日饭脱粟,饮水,无醯盐草木之滋。浸病羸,行辄踣。

汝明学精微,研象数,贯穿经史百家,所著书不蹈袭前人语,有《易索书》《张子卮言》《大究经》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张汝明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明少嗜学,刻意属文               刻意:专心一意

B.未尝出一语                   干:干预干涉

C.犹其复用,力排之               虞:担忧

D.诡辞欺君,吾不为也               诡辞:怪诞不实之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张汝明尽职尽责的一组是(    

①为鬻橐中装,代偿之                 ②未尝出一语干进

③预考贡士,去取皆有题品             ④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

⑤躬临以阅实,虽雨雪不渝             ⑥惧不能仰承德意,敢越职以幸赏乎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B.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C.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D.汝明严与为期/民德其不扰/相与出力佐/役如期而成。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三月举行,所以也叫春闱。参加考试的考生必须是举人,已仕未仕皆可。考试的第一名叫会元。

C.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隋唐以前权势颇重。魏晋主簿常参机要。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明清县署仍称主簿。系低级事务官。

D 指官吏的选拔提拔,“假”“署”都有暂任代理官职的含义,“徙”“出”是指京官调任地方官,“征”“辟”常指官员的征召招聘。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汝明勤奋好学,学问精深。写文章时动不动就下笔千言,对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有很多文章流传后世。

B.张汝明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当上殿中侍御史不久,就弹劾以蔡京为首的卖恩揽权行为,最终受到蔡京排挤,出任宁化军通判。

C.张汝明非常孝顺。母亲生了毒疮,他用自己的血亲自调药,治好了母亲的病。为亲人服丧时,三天不吃不喝,后来也仅吃点糙米。

D.张汝明为官清廉。主政岳州时,属地有人请求把得到的古代编钟献给他,他断然拒绝,认为自己应该恪守职分,对得起皇上的恩德。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江阴尉贫且病,市物不时予直,部使者欲绳以法。

(2)尝摄殿中侍御史,即日具疏劾政府市恩招权,以蔡京为首。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的题目。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

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

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遂次用之                          逾:按照。

B.銮皆谨                            事:侍奉

C.而嵩终                            恶:憎恶

D.所拟不                            中:符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杨一清銮望轻              区区之地

B.后李时入                     可怪也欤

C.何献替                    句读不知

D.其子所累                     取阳晋,拜上卿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二、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①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②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1.上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
2.有人评价本词结尾“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一句,“意蕴深厚”,“有不尽之意”。试加以简析。

 

三、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刘裕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的历史事实,被形象地概括为                                    

(2)《琵琶行》中,作者在展现琵琶女高超演技之后,通过侧面烘托突出演奏虽已结束,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的诗句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上阕                                        三句话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

(4)《登高》一诗,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绪的诗句是                                         

(5)《庄子》中,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这一典故,化为了《锦瑟》中的          

 

四、选择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要用韦编三绝的精神同邪恶势力划清界线。

B他们总是搜肠刮肚,想出些捞钱的点子。听我的话,你千万别参与。

C.在鳞次栉比的洞孔中,有一个名叫‘燕洞’的,更是像一座神秘莫测的地下迷宫。

D.他们家椿萱并茂,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其乐融融,实在令人羡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两千多年来,曲阜孔庙由一座私人住宅发展成为规模形制可与帝王宫殿相媲美的庞大建筑群,延时之久,记载之丰,可以说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孤例。

B打开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手机和电视的屏幕互动,显示出自控窗帘、灯光、空气净化器、热水系统、咖啡机、面包机等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

C.政协提案在网上征集民意,进而以民意为基础进行重点督办,是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和民意表达内容的制度创新。

D.2008年发生的“奶粉事件”为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我们可以从这一事件反映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刻不容缓。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风拂过,细纱在空中荡开,又滑下来

②这雨丝,是漓江之畔的苗女刚刚从碧水中拎起的那缕柔柔细细的纱

③然后悄悄洒向扁舟,洒向村落,洒向群山

④她伸展开手臂,轻轻地把细纱挂向云端

⑤春雨如丝

A⑤①②④③      B⑤②④③①       C⑤②④①③      D⑤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守匪亲(或:倘若                画图识春风面(省:曾经)

下车,治威严(下车:官吏初到任)

B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随随便便)      养生丧死无憾(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虞常果张胜(引:招供)

C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             因厚单于(赂:贿赂)

此去经年(经年:满一年)

D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榆枋而止(抢:触,碰)

且益坚(穷:困厄,处境艰难)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向是(    

A.公车特征拜郎中                        B.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C.璧有瑕,请指示                      D.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面选项中内容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诗歌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诗经》多为四言,《使至塞上》是五言,《琵琶行》是杂言。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八岁,“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二岁,“豆蔻”指十三四岁,“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依次指男子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C“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如《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两句中的“辟”“征”

D“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写到了登高、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五、作文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钱就是任性

有貌就是任性

有才就是任性

……

有权不可任性

一个人该不该“任性”,又该怎样“任性”。这些流行语所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 求、社会心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书写工整。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