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卷 > 试卷信息
2012-2013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三第二次七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框架(kuàng )  潜在(qiǎn)  洗马(xiǎn)   便(biàn)宜行事

B.潦水(lǎo)     宫绦(tāo)   栏槛(jiàn)   咄咄逼人(duō)

C.瓮牖(wèng)    脸颊(jiá)     茶峒(dòng)     前倨后恭(jū)

D.虾蟆(há)        滂沱(pánɡ)    肄业(yì)     数典忘祖(shǔ)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沉湎            凑合          妨碍         蛛丝马迹

B.发仞            痉挛          竣工         无精打采

C.旋律            渲泄          赃款         额手称庆

D.震撼            蜇伏          聒噪         金榜题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表哥”杨达才的名表、天价眼镜、金属手镯及各式皮带被网友曝光后,细心的网民还盘点了杨达才的装备价值,估计全身装备17万左右。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B.苏湘渝系列枪击案嫌犯周克华在渝被警方击毙,此消息一出,各地百姓弹冠相庆。

C.也许,乔布斯的传奇人生让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但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在本土企业家身上看到乔布斯的影子,见证属于我们的“苹果”。

D.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各地媒体几乎同时出现了这么一个词——“堵车”。北京成了“首堵”,连武汉这样的二线城市也常常堵到半个城市瘫痪。我们不禁感慨:中国已进入全民“豪堵”时代。

B.休闲方式各种各样:古人看戏,今人看电视;乡下人在大树下闲聊,城里人在电脑上聊QQ,真是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呀。

C.课文《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选自《论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作者谢冕,原文题目是《漫步在诗的郊野——关于诗歌欣赏的通信》,选入教材时有删改。

D.如果说民生问题是“命脉”,腐败就是“毒瘤”。一方面,我们党要解决好群众的民生问题,取得广泛的支持拥护,另一方面,必须下大力气铲除毒瘤,永葆自身青春活力。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菲律宾借口查处“非法捕鱼”为名,屡次进犯黄岩岛,并企图将其改名为“帕纳塔格礁”,中国外交部就此阐明了严正立场。

B.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C.在刚刚落幕的伦敦奥运会上,中国的金牌总数尽管跟北京奥运会相比有明显差距,中国体育代表团仍然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肯定和赞扬。

D.“嫦娥三号”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目前,“嫦娥三号”已经圆满地完成各项验证性试验,将在2013年前后发射。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吉诃德梦到为米戈米公娜公主与巨人作战,他在梦中挥剑,戳破床头装满红酒的皮袋,酒流得满地都是。店主人狠命揍他,卡迪纽和神父把店主拉开。(《唐吉诃德》)

B.大卫来到摩·格货栈打工,租住在密考伯先生家,与这一家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大卫科·波菲尔》)

C.元春的父亲是贾政,迎春的父亲是贾赦,探春的父亲是贾政,惜春的父亲是贾敬。(《红楼梦》)  

D.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懿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懿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三国演义》)

 

二、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对于选手身份、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中国好声音》之所以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不靠选手搞噱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也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最重要的砝码。让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依据好声音来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进入音乐专业领域深造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既不同于让年轻人成为粉丝热捧的超级明星,也不同于让普通人在舞台上一展即毕的走过场。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让选秀不再是一下子就实现梦想,也不是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

今天的“80后”“90后”处在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而自身的适应和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的矛盾之中。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却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对于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向上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瞬间实现的地方,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都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节目具有魅力的地方。

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也值得反思。尤其是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也要求电视节目应该有更严格的自律,使得出现在屏幕上的选手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轻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观众。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是对“纯粹”的另一意义指向,也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2年8月7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赢得了诸多关注和好评,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这其实是中国近年来选秀文化发展变化状况的折射,也是中国影视文化新的变化的投影。

B.《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轰动效应,是因为它邀请了刘欢、那英这些当代流行歌坛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参与到节目中来。

C.《中国好声音》让年轻人成为好的歌唱家、艺术家的梦想能够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长期的学习努力,因而赢得了公众。

D.《中国好声音》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力图回到尽可能纯粹的音乐的本质,力图让“好声音”成为唯才是举的砝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与众不同,它不靠选手搞嚎头,不靠评委博出位,不靠庞大阵势的粉丝投票,而是着力于音乐的专业性。

B. 选手们的经历更加真实,他们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只有这样,《中国好声音》这个优秀的节目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

C.《中国好声音》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它所标举的脚踏实地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正面和积极的价值观。

D.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因此《中国好声音》中几位选手的经历描述因不够真实就引发了一些争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选秀节目对“80后”“90后”青年一代的焦虑未加具体的指点,《中国好声音》展现了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

B.《中国好声音》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的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和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歌唱家。

C.大家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因此,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时下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情节的状况。

D.《中国好声音》里的选手们一旦凭借舞台上优异的综合表现成为刘欢、那英的学生,就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 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 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选自《列子·天瑞》)

【注】  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圹:坟墓。③徼:求取。④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适卫                              适:到;往

B.逆之垅端                              逆:阻挡

C.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了解

D.矜巧能,修名誉                        矜:夸耀;自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 生无所息                 某所,而母立于兹

B.君子息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面之而叹曰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D.乃仰而应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下列叙述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D.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和谐安宁的状态之中。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4分)

②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4分)

③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4分)

 

四、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郎士元

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陶令门前菊,馀花可赠君。

【注】①盩厔县:即周至县,在陕西省。

1.曾有人评价这首诗“工于发端”,请你简述对此的理解。(4分)

2.颈联“荒城背流水,远雁入寒云”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赏析之(4分)

 

五、名句名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补出下列各句名篇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每空1分,共8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2.玉露凋伤枫树林,                      。(杜甫《秋兴八首》)

                        , 无复鸡人报晓筹。(李商隐《马嵬》)

3.                   ,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                      ,得天人之旧馆。(王勃《滕王阁序》)

登东皋以舒啸,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子曰:“岁寒,                        。”(《论语·子罕》)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六、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共21分)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水者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

海面上渐渐漂过来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先发现的孩子们炫耀说那是一艘敌船。过了一会儿,他们又发现那件漂浮物上没有挂旗帜,也没有桅杆,于是又认为是一条鲸鱼。一直到它漂到岸边,他们从它身上取下那些黑乎乎的马尾藻、水母和遇难船只的碎片后,才发现是一个淹死的人。

孩子们跟这个尸体玩了整整一下午,他们在沙滩上把他埋好,然后再挖出来,后来被大人看见了,便给村子里报了信。村子里男人抬尸的时候,人们发现这具尸体比所有的死人都庞大,都沉重,重得像一匹马,男人们互相议论着,可能是因为他在水里泡得时间太长了,水都浸到了骨头里的缘故。当天夜里,女人们用芦絮擦掉死人身上的污泥,她们发现这死者曾是一个很傲慢的人,因为他的脸上没有其他那些在海上淹死的人那种孤独的表情。最后直到她们给他完全擦洗干净了,才发现他是那么漂亮,于是都惊讶地憋住了呼吸。他不仅是她们从没见过的那种最高大,最强健而又最具有男性美的人,而且是连在想象中都不曾见过的男人。

村子里找不到一张那么大的床来停放他。女人们把村子里身材最高的男人在节日里穿的裤子拿来也穿不进,最肥大的衬衣他也嫌窄,最大的鞋子还是小。女人们都为这短小的服装和他的美不相称而感到难过,于是她们决定用大块帆布和一件新娘子的粗线衬衫给他做衣服,以保持他死后的尊严。女人们幻想如果那漂亮的男人住在这个村子里,他的女人一定是最幸福的。她们暗自拿他跟自己的男人比,内心里都在咒骂自已的男人,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污秽而又没有本事的人。这时她们当中最老的一个叹口气说道: “他长的多么像埃斯特温。”

那些给他穿衣服、梳头、剪指甲和修胡子的女人,在把他放倒在地上时都抑制不住难受的心情。当她们用块手帕为他盖脸,免得阳光打扰他时,见到他是那样永远的安息了,像所有的男人一样,无法抗拒这自然规律的安排,都止不住流下了眼泪。先是她们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女人开始抽泣,其他人强忍着,只是悲伤地叹着气,可到后来,越来越想哭,因为这个被淹死的人越发使她们回想起埃斯特温,这位世界上最无人帮助的可怜人,他是那么温柔,而又助人为乐。

她们在痛哭之余都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空虚。

“神圣的上帝,他是我们的。”她们哭泣着说。

男人们认为这些言过其实的话只不过是女人的轻浮。他们只想立即处理掉这个额外的累赘。一个女人走过去取掉盖在死者脸上的手帕,这下连男人们也都惊呆了。是埃斯特温。

人们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有些妇女去邻村找花,把这件事讲给另一些妇女听,她们不相信,也跟来看看。当她们见到那死者后,就又去弄来更多的鲜花,人和花越来越多,挤得几乎无法走路。

在把那具尸体抛下深渊以前的片刻间,所有的人都憋住呼吸。他们不需要相互去看,就知道彼此都不是完美的,永远也不可能是完美的。真遗憾,这个漂亮的傻瓜死了。他们将在房前墙上涂上明快的色彩,借以永远纪念埃斯特温。他们还将凿开岩层,在石头地上挖出水源来,在悬崖峭壁上栽种鲜花,为了在将来每年的春天,让那些大船上的旅客被这海上花园的芳香所召唤。连船长也下到甲板上,身穿节日的服装,胸前挎着望远镜,佩戴着金星肩章和一排战争中得的奖章,指着这坐落在加勒比海地平线上满是玫瑰花的海角,用十四种语言说道:“你们看那儿,如今风儿是那样平静,太阳是那么明亮。连那些向日葵都不知道此刻该朝哪边转。是的,那儿就是埃斯特温的村子。”(选自2012年第6期《意林》,有删改)

1.漂亮的溺水者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6分)

2.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表现“埃斯特温”的美?试举例分析(5分)

3.请分析溺水者形象的象征意义(6分)

4.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4分)                

A. 小说开头写这个死尸是一艘敌船、是一条鲸鱼都是为下文写埃斯特温的高大作铺垫。像马尔克斯其他小说一样,这个故事看上去有些荒诞离奇,却与生活的内在逻辑并不相悖。

B.小说写了在一个荒凉偏远的海边渔村,居住着一群过着灰暗生活的村民。直到有一天,一具漂亮的死尸从海面上漂过来,开始照亮每一个人的生活。

C.文章通过对比、白描、夸张、借代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既传神又逼真,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D. 马尔克斯的小说总是把现实与幻想、直描与隐喻、严肃与嘲讽相结合,通过奇谲多变的情节,重复出现的结构,加上民间传说与神话中的鬼怪幽灵穿插其间,创造出一个并不失真的“神话”世界,这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技巧的独到之处,这篇文章也正体现了这一点。

E. 先是男人,后是女人,他们为溺水者的漂亮折服。体现了文章的主旨——生活真的不同凡响,是美唤起了对美的渴求。

 

七、语言应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中的“狗”“ 鸡”为描写对象描绘一幅乡村田园风光图。

要求:运用环境描写和至少两种修辞手法,结构相对完整,不少于200字。

 

八、作文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注】①通“昂”,抬头向上; ② zhì pū,跌倒。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议论文。②不少于700字。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