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难度:简单 | |
| 匀速圆周运动,属于 A.匀速运动 B.速度不变的曲线运动 C.加速度不变的曲线运动 D.变加速度的曲线运动 
 | |
| 2. 难度:简单 | |
|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后,先在“24小时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即绕地球一圈需要24小时);然后,经过两次变轨依次到达“48小时轨道”和“72小时轨道”;最后奔向月球。如果按圆形轨道计算,并忽略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在每次变轨完成后与变轨前相比 A.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增大 B.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减小 C.卫星动能减小,引力势能减小 D.卫星动能增大,引力势能增大 
 | |
| 3. 难度:简单 | |
| 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场强度为零的点,电势一定为零 B.同一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一定相等 C.电势等于零的物体一定不带电 D.负电荷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时,电势能一定增加 
 | |
| 4. 难度:简单 | |
| 三个相同的金属小球1、2、3分别置于绝缘支架上,各球之间的距离远大于小球的直径。球1的带电量为q,球2的带电量为nq,球3不带电且离球1和球2很远,此时球1、2之间库仑斥力的大小为F。现使球3先与球2接触,再与球1接触,然后将球3移至远处,此时1、2之间库仑斥力的大小仍为F。由此可知 A.n=3 B.n=4 C.n=5 D.n=6 
 | |
| 5.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灯L上标有“200W”字样,电动机M上标有“2000W”字样。当在A、B两端加上220V电压时,灯和电动机都正常工作,则灯L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为 
 A.1Ω B.2Ω C.10Ω D.22Ω 
 | |
| 6. 难度:简单 | |
| 如图,一长为 
 
 
 | |
| 7. 难度:简单 | |
| 半径为R的光滑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一小球在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假设对于半径R不同的圆形轨道,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都恰好与轨道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线速度越大 B.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线速度越小 C.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角速度越大 D.半径R越大,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的角速度越小 
 | |
| 8. 难度:简单 | |
| 甲、乙为两颗地球卫星,其中甲为地球同步卫星,乙的运行高度低于甲的运行高度,两卫星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乙的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甲的周期大于乙的周期 C.甲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 D.甲在运行时能经过北极的正上方 
 | |
| 9. 难度:简单 | |
| 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 |
| 10. 难度:简单 | |
| 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s,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 A.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 C.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l×106V/m  D.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 
 | |
| 11. 难度:简单 | |
| 质量为m的带正电小球由空中A点无初速度自由下落,在t秒末加上竖直向上、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再经过t秒小球又回到A点,不计空气阻力且小球从未落地,则 A.整个过程中小球电势能变化了 B.小球回到A点时的速度大小为2gt C.从加电场开始到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小球动能变化了mg2t2 D.从A点到最低点小球重力势能变化了 
 | |
| 12.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8 
 | |
| 13. 难度:简单 | |
| 升降机天花板上用细线吊着小球,当升降机静止时剪断吊线到球落地经历0.6s。若升降机以10m/s速度匀速上升时剪断吊线到球落地经历时间 ____s,此时在升降机里的人看小球是在做______ 运动,在升降机外的地面上的人看小球是在做__________ 运动。 
 | |
| 14. 难度:简单 | |
| 如图所示,用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把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块P和Q拴在一起,若将物块Q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少许,仍能保持平衡,则滑轮的轴所受的压力将__________;地面对Q的静摩擦力将__________。(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 15. 难度:简单 | |
| (1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0V不变,电阻R1=10Ω,R2=5Ω,虚线框内是两个电阻R3、R4,且R3+R4=14Ω,当只接通S1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I1=3A;当只接通S2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I2=2.5A;求: (1)在答题纸上电路图的虚线框内画出两个电阻的连接方式,并说明两电阻的阻值; (2)当S1、S2、S3全部接通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为多大? (3)当S1、S2、S3全部接通时,虚线框内的两个电阻消耗的功率分别是多大? 
 
 | |
| 16. 难度:简单 | |
| (16分)如图所示,m=1.0kg的小滑块以v0=1m/s的初速度从倾角为 (1)求滑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2)从滑块到达B点时起,经0.6s正好通过C点,求BC之间的距离。 
 
 | |
| 17. 难度:简单 | |
| (16分)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部AB是一长为2R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管内有一原长为R、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后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 (1)质量为m的鱼饵到达管口C时的速度大小v1; (2)弹簧压缩到0.5R时的弹性势能Ep; (3)已知地面与水面相距1.5R,若使该投饵管绕AB管的中轴线OO’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