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四川省雅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是通过改变原有基因结构而导致新品种出现的方法

B.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发生在亲本受精过程中

C. 基因工程育种中,需要用DNA聚合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D. 通过杂交育种方式培育新品种,纯合子从F1就可以进行选择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现在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B. 生殖隔离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 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现象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

A. 一群长颈鹿相互争夺高处的树叶,最终脖子都变得发达

B. 捕食活动导致野兔的保护色更逼真,同时鹰的目光更锐利

C. 具有细长口器的蛾专门为有细长花矩的兰花传授

D. 光合生物的出现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维生素、纤维素、尿素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 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C. 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生活在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关于运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淋巴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组织液

B. 组织液中的某些物质经毛细淋巴管进入淋巴

C. 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 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浆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体内的多巴胺、一氧化氮和乙酰胆碱均能作为神经递质

B. 神经递质在突触间腺中的移动消耗ATP

C.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D. 特定情況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调节。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2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剌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械,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

B. 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

C. 乙酰胆碱需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D. 心脏是激素调节的靶器官,也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如下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 甲区域与丙区域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 乙区域与丁区域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 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右图为高等动物反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动物所吃食物过咸或饮水不足时,可以在图中蝴蝶图形处产生渴觉

B. 受到刺激时,该处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C. ③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 若从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处,M不能产生反应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人脑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 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B. 某人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可以讲话,是大脑皮层S区受损

C. 学习过程中要反复复习,是为了让获得的信息在短期记忆中循环进而被转入长期记忆

D.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相同

B. 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兴奋

C.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是分级的,其中下丘脑分泌TSH,垂体分泌TRH

B. 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时,又反过来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分泌,说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正反馈调节

C. 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到全身,催化体内细胞代谢加快,使机体产生更多热量

D. 甲状腺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在寒冷的冬季,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 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发挥免疫防御功能时,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物质),下列各种分析正确的是

A. 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能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

B. 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C. 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 效应T细胞和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疋确的是

A. 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

B. 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 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 过敏反应一定是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刺激时才发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某年夏季,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的消息传出,将西瓜膨大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西瓜膨大剂是由日本科学家在上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合物,作用效果持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西瓜膨大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从其能推断应该属于生长素的一种

B. 过量使用西瓜膨大剂,其残留部分很可能造成青少年摄入过量激素从而导致发育过快

C. 将生长素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涂在二倍体西瓜未受精的子房壁上,可能得到无子西瓜

D. 高浓度的生长素能够促进乙烯的产生,从而促进子房壁发育为成熟的果实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适宜浓度乙烯利处理凤梨,可加快果实成熟

B. 用适宜浓度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提高产量

C. 用适宜浓度细胞分裂素处理大麦,可抑制细胞分裂

D. 用适宜浓度2, 4D处理插条,可促进插条生根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 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C.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 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 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蒱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 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出生率如图中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

B. 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 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K值)

D. 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食物链a→b→c中,a肯定比b具有

A. 更大的个体体积    B. 更大的有机物干重

C. 更广阔的生存区域    D. 更多的个体数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了图中全部生物的总和

B. 图中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蛇

C. 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

D. 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至少是流入螳螂能量的25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 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 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 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 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 “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 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捎耗标准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关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所指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C、H、0、N、P、S等一些基本化学元素

B. 所说的生态系统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 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 由于生物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故物质在循环过程中是不断递减的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理信息只来源于无机环境    B. 信息只能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C. 倍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繁衍    D. 行为信息只能向异种生物传递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将二倍体植株①和②杂交得到③,再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植株⑩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B. ⑤植株和⑥植株存在生殖隔离

C. 由③到⑥过程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 获得④和⑧植株的原理不同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生长激素基因通过质粒介导进入大肠杆菌细胞内,来表达这产生生长激素。己知质粒中存在两个抗性基因:A是抗链霉素基因,B是抗青霉素基因,且目的基因要插入到基因B中,而

大肠杆菌不带有任何抗性基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肠杆菌可能未导入质粒

B. 导入大肠杆菌的可能是重组质粒,也可能是质粒

C. 可用含靑霉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 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但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可能是符合生产要求的大肠杆菌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在某人群中对血友病进行调査后发现,基因型为XHXH的比例为42.32%,XHXh为7.36%,XhXh为0.32%,XHY为46%,XhY为4%。则在该地区XHXh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 6%、8%    B. 8%、92%    C. 78%、92%     D. 92%、8%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A. 若该图表示在温度交替变化的环境中健康人的皮肤血流量变化,则AB段感受刺激的是温觉感受器,此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激素是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B. 若某健康人A点前从未接触过某病菌,该图AC两点表示该病菌先后两次侵入此人体后引起的抗体浓度的变化,则ABCD段产生抗体的浆细胞都来自两种细胞的分化

C.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一天内体温变化,则说明人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波动

D. 若该图表示正常人进食后的血糖浓度变化,则AB段血液中胰岛素含量上升,肝脏在BD段起到了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正常人处于O℃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1,散热为bl;处于30℃的环境中时,产热为a2,散热为b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冷觉在大脑皮层形成

B. 人处于0℃环境中要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因此a1>a2,bl<b2

C. 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D. 从30℃的环境进入0℃的环境中,皮肤会起鸡皮疙瘩,这属于非条件反射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述。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小于b'侧

B. 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相等

C. 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c'侧细胞不能

D. 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姫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的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 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不同阶段,可能具有相同的增长速率

B. 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 de段种群的增长速率为负值,其主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缺乏

D. 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酵母菌个体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

B.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

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下图是人们设想的宇宙飞船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可表示航天员所需的食物、氧气和水等生活资源

B. 飞船中的能量循环利用,使飞船生态系统长期保持稳定

C. 分解罐中微生物可将流入的排遗物分解,为藻类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D. 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第二代果蝇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发生了进化。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根据血糖得到来源和去路,回答下列问题:

(1)健康人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_,此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和肾上腺分泌的____________增加。

(2)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的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可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艾滋病人往往死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HIV后,艾滋病人更容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IV最初侵入人体时,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抗体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分泌的,这种细胞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识别抗原。

(3)艾滋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极高,而正常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但免疫系统能及时发现并消除癌变的细胞,这体现了免疫系统____________的功能。

(4)科研机构企图研制艾滋病病毒疫苗来预防艾滋病。疫苗可作为_________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______________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到目前为止,研发的艾滋病病毒疫苗都失败了,艾滋病病毒疫苗为何难以研发成功,你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4. 难度:困难

研究发现在促进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和吲哚乙酸(IAA)的促进作用不同。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A和IAA的促进作用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小组同学以小麦胚芽鞘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实验步骤:

第1步:取生长状况完全相同的小麦胚芽鞘若干,并切去尖端4mm,然后浸入蒸馏水中1h。

第2步:选取处理过的胚芽鞘,每10条为一组分别放入______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A溶液(甲组)和IAA溶液(乙组)中。

第3步:避光且温度保持在25℃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并求两组胚芽鞘长度的

_________

(2)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说明生长素类似物A促进生长的作用大于IAA。

②③略。

(3)实验分析:

①实验中要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原因是______

②如果用一系列浓度梯度的IAA溶液处理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发现有两个不同浓度的IAA培养液培养的胚芽鞘的平均长度相同,请根据生长素作用的特性,解释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中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回答与稻田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青蛙与稻飞虱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

(2)青蛙从稻飞虱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

(3)“退耕还林”后,稻田生态系统将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这种演替类型是_________演替。人类活动“退耕还林”__________(填“改变”或“未改变”)了演替的速度;__________(填“改变”或“未改变”)演替的方向。

(4)与稻田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丰富度_____________,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5)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稻田相比,森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__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