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湖北省高二上开学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下列物质或过程中,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

红蛋白

萄糖

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

氧化碳

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⑥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⑦乙酰胆碱

⑧尿素

⑨维生素

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⑦     D③⑤⑥⑧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与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内的葡萄糖通过进入血浆和淋巴

C表示重吸收作用

D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无明显变化

B人体大量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排尿量减少

C人遇寒冷环境时,机体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的分泌量降低

D人体被病毒感染时,体内产生的抗体,能通过裂解靶细胞将病原体清除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A密切相关

C2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2C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能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摄取和处理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识别各种抗原

C清除外来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清除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

D先天胸腺发育不良会导致免疫缺陷病,影响全部细胞免疫和部分体液免疫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

B. 若e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 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低于e点浓度

D. 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ad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假设下图中的两个琼脂块所含的生长素IAA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c>fde>abg

Bf>a>de>bg>c

Cc>af>de>bg

Df>abde>g>c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可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具有拮抗作用

C赤霉素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植物的生长发育由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为人体内物质交换示意图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中A、B、D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

B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可以存在于A中

C中a与b可构成突触中a与图中e为同种结构

D在反射弧中兴奋在图中的传递方向分别为b→a、e→c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

B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C当种群数量达到K/2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D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温州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如图所示,后一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λ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5年和第7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3年的乌鸦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3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大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 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 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中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将呈现“J”型增长

Dd<b时,MN种间竞争激烈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

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m2

 

1

5

10

15

20

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b

1

2

5

3

3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生长周期较长有关

C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有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如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

B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

C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

D曲线②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生物部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

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

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和分解者间均直接联系,消费者可有可无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年份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D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3种生物的二氧化碳释放相对量的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消费者或分解者

Bbc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b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

Db曲线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任何一种生产者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

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

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

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

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如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x,已知其食用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为a,则至少需要的生产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如图表示某草场以牧民的定居点为核心统计牧草覆盖率的变化情况,3年中的气候条件基本相同,分析该图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牧数量最大的是第2年,最少的是第3

B放牧数量与放牧范围呈正相关

C2年该草场的营养结构最复杂

D定居放牧和轮牧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载畜量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

C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下列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草→兔→狼”这一关系中,狼粪便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对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

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

⑥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③⑥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下图表示AB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①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A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最多能养活2 000

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河流生态系统受到养猪场排出的污水轻度污染后可以随水流逐渐净化。在沿河的甲、乙、丙、丁四处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①样品1、样品2、样品3水样的取样地点分别为乙、丙、丁

②样品1的水样中藻类植物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水体中CO2浓度增加

③样品2的水样中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好氧细菌大量繁殖和藻类植物减少

④样品3的数据说明该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来验证生态系统的一些相关问题:取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生态瓶

编号

生态系统组成

光照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A甲瓶的氧含量比丁瓶的低

B乙瓶中生物比丙瓶的维持时间长

C丙瓶的有机物比丁瓶的多

D丁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丙瓶高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以下关于构建人工微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考虑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B提供的生物的生活能力强弱均可

C把人工微生态系统放在阳光直射环境中即可

D达到稳定状态的微生态系统内生物数量恒定不变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力稳定性较低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B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

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

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长,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B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的碳元素根本来源于大气中CO2中的碳

C信息传递不仅可以用于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的动物进行控制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三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以下是其机理的简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分泌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调节均可以对免疫系统的活动产生影响。

2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     最少两项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       实现信息交流

4若抗体与自身红细胞结合,造成这些红细胞被吞噬和分解,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若抗体结合到呼吸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哮喘,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矮小的山绿豆。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不能都用样方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对于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__________诱捕的方法调查。

2据图甲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的明显减少,是通过____________两种种间关系来消灭害虫。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_______结构更为复杂,_______稳定性更高。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有利于提高生群落对_____的利用率。无论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输入该生态系统中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 J/cm2·a,其中图中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

2图中A表示__________,图中输出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鱼塘中某种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群落中动物的明显分层现象,依赖于植物为其创造的__________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表示的是________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为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2物质循环的实质为元素在________范围中往复出现、循环利用。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打破碳循环的平衡。

3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缓解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假设D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 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________kJ。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