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生物试题 >

如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

如图为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细胞时种群的增长曲线,曲线⑤是对照组,④保持恒定酸性,其余分别是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更换营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大

BK值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

C造成⑤的K值较小的原因有资源缺乏、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的变化

D曲线②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表明资源基本不受限制

 

A 【解析】更换培养液的周期越长,种群平均增长率越小,A错误;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会随环境条件(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B正确;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营养少,营养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所以K值较小,C正确;根据试题分析:曲线②表示每12h换一次培养液,曲线①在 0-40min内近似J型增长,表明资源在 0-40min内基本不受限制,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查看答案

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丰富度比较低

B该群落中的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

C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

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

 

查看答案

下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m2

 

1

5

10

15

20

物种a

5

10

2

0

0

物种b

1

2

5

3

3

物种c

0

1

3

8

6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

B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生长周期较长有关

C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该种群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

D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有关

 

查看答案

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

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

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

 

查看答案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将呈现“J”型增长

Dd<b时,MN种间竞争激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