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汾阳市、文水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A. 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 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 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这一改名体现了

A.维护皇权的独尊                         B.借皇帝名号宣传

C.宗法观念的影响                         D.神化皇权的需要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荀子·君道》记载:“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西汉初年,刘邦封置诸侯王国,封子弟为王,功臣为侯,并规定“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刘邦推行分封制的主要原因

A.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B. 继承西周的政治体制

C. 确保皇位传承稳固

D. 否定秦朝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傅乐成的《中国通史》中说:在此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中国都是个笼统的概念,并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此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帝国和它的土地人民。促使此处中国概念变化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主父偃曾上书汉武帝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分别是(    )

A郡县制、设置中朝                                             B.郡国并行制、推恩令

C.郡国并行制、封异姓王          D.郡县制、设刺史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题文)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

A. 汉代设中朝

B. 唐代设三省

C. 宋代设副相

D. 明代废丞相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可知,当时魏征供职于( )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汉书·武帝记》记载:元朔元年,有司奏“令二千石(郡守、刺史等级的官员)举孝廉,所以化元元(平民百姓)移风俗也”,且“非有实行可见,不容谬举”。这说明察举制

A. 具有严格的选举程序

B. 解决了官员空缺的问题

C. 兼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使地方获得自主用人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下面信息概述了某朝代政治上的部分特征。这应该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如下表主要反映出

秦朝

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初实行郡国丙行制的双轨制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

唐朝

唐太宗将全国划分为10个监察区,称为道唐玄宗时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形成道、府(州、军、监)、县三级制

元朝

设置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县

 

 

A. 古代中国地方行政诡秘多变和反复无常

B. 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C. 从秦朝到元朝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D.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 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材料意在说明行省制下(  )

A. 中央政府权力遭到严重削弱    B. 地方与中央的相互制衡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贵”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 工部

B. 礼部

C. 户部

D. 吏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余时英在《试说科举在中国史上的功能与意义》一文中说:北宋逐路取人,则经过南北士大夫长期争论而获致;明代分南、北、中卷也起源于洪武时北方落第举人的抗争。这表明    

A.科举制是按区域分配取士指标

B.科举制兼涵了地方代表性

C.南北士大夫为争夺权势长期斗争

D.科举制是一种古代代议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 (  )

A. 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 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 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 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雅典政制》提到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与上述变化作用相同的措施是    

A.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确立陶片放逐法

B.梭伦改革时期废除债务奴隶制

C.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确定政治权利高低

D.伯利克里时代向公民大会的参会者发放补贴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伯利克里在演讲时说:“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他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贫穷也不再是障碍物,任何人都可以有益于国家,不管他的境况有多黯淡。”在此,伯利克里主要宣扬了

A. 雅典民主政体并不排斥有限的特权

B. 应该逐步废除财产等级制的思想

C. 民主政体为公民参政提供了保证

D. 雅典人都有报效国家和升迁的机会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布洛斯是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晚期伯利克里执政时期的一个贫困的雅典公民,下列关于他的政治活动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 他作为第四等级的公民无权担任任何公职

B. 在公民大会上抽签当上了将军的官职

C. 通过选举成为四百人会议的一员

D. 参加公民大会还能领取津贴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 

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英国法律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不但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在所不问.这表明罗马法

A. 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的痕迹

B. 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 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

D. 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题文)“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大将凯撒进兵埃及,与美丽的埃及女王克里奥佩特拉相爱,并且两人有了一个儿子,取名托勒密凯撒。当凯撒归国执政之后,克里奥佩特拉携儿子赴罗马与凯撒相会,并向罗马法庭为自己和儿子申请罗马籍,请问法官会判给克里奥佩特拉和她的儿子享有罗马籍吗?( )

A. 会,因为是皇帝的妻、子

B. 会,因为此时万民法已经产生

C. 会,因为被征服者如果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会引起社会动荡

D. 不会,因为此时万民法与公民法界限还未消失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史书记载:1746年,乔治二世听取了别人的意见,否决了内阁的建议。于是,第二天,内阁全体阁员和其他非阁员大臣集体辞职,政府瘫痪。乔治二世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亲自出面恭请内阁复职。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B. 在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C. 对内阁全体成员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产生了重要影响

D. 对内阁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抱着老百姓哭,第二天《泰晤士报》的标题是英国首相以无耻的眼泪换取选票。而《太阳报》的标题则会是《英国首相和私生子相认》。”卡梅伦的上述言辞体现了英国首相

A. 社会地位较低

B. 权力受内阁制约

C. 受多方面监督

D. 不掌握国家实权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 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B. 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 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 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1510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同英国首相卡梅伦举行会谈。双方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二十一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下列对于英国政治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A. 光荣革命主要解决了国家政权的归属问题

B.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1721年沃波尔开始经常主持内阁会议标志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D. 英国的国王和内阁首相都掌握国家行政大权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专制与民主是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意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三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的手续,又是非常不合理。他的最高命令称上谕,上谕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明发上谕都是比较不关紧要的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而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西周、秦朝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在发布政令方面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

(3)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政治斗争的看法。

材料二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碍)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