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 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

B. 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

C. 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

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

A. 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

B. 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

C.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 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

A. 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

B. 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

D. 农业是财政收人的主要来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两宋时,风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这表明两宋时

A.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 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 抑商政策略有松弛

D. 工商业进一步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鱼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清除倭寇残余势力

B. 开放“海禁”政策

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 采取富民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 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B. 租佃关系开始确立

C. 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

A. 井田制的瓦解 B. 儒家成为主流思想

C. 百家争鸣的出现 D. 中央集权受到冲击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罢黜百家的结果    B. 科举制度的繁荣

C. 宋明理学的影响    D. 民间书院的兴盛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题文)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这表明郑氏家规

A. 强调尊卑等级关系

B. 弱化族人社会责任

C. 巩固宗法血缘制度

D. 立足伦理注重规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

A. 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

B. 摧毁了氏族制残余

C. 扩大了民主力量

D. 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 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 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 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 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亚洲人口的膨胀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在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

A. 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引发了价格革命

C. 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D. 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

年份

西属美洲白银产量

运抵欧洲数量

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

1550

3

3

2~3

1600

11~14

10

4.4

1650

10~13

8~9

6

1700

12

10~12

8.5

1750

18~20

18~25

12.2

1800

30

23~25

18

 

 

A. 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

B. 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

C. 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

D. 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  )

 年份

地区 

1699~

1701

1772~

1774

1804~

1806

1834~

1836

1854~

1856

欧洲

83.6

45.0

37.3

36.3

28.9

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

13.3

46.9

46.4

34.7

28.1

非洲、近东、亚洲、澳大利亚和拉美

3.1

8.1

16.3

29.0

43.0

 

 

A. 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 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

C. 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 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

A. 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B. 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 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

D. 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 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C. 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 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和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这说明当时美国

A. 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

B. 参众两院集体负责

C. 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

D. 总统对国会负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的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

A. 制宪过程类似于“光荣革命”

B. 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

C. 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

D. 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

A. 推崇理性的力量

B. 否定神的意志权威

C. 强调个人主观感受

D. 反对智者诡辩行为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

A. 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

B. 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

C. 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

D. 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

A. 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

B. 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

C. 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

D. 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

A. 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

B. 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

C. “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

D. 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

B. 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

C. 法律平等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D. 国家政治民主权利逐渐下移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下表是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该表能够反映

1786年

1790年

1800年

1807年

1830年

38

30

9.5

6.75

3

 

 

A. 经济危机导致产品的滞销

B. 市场饱和加剧供求矛盾

C. 技术变革使生产成本降低

D. 政府调控降低商品价格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

B. 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 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

D. 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 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 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写于1851年到1856年间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记载,大革命后的法国官员免责制盛行、人民痴迷做公务员、富人免税穷人纳税、审批文件通常要等两三年才能完成、农民进城导致地价飞涨等。这些记载从侧面反映出

A. 法国的旧制度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

B. 大革命并未完成建设理想社会的使命

C. 共和制的确立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

D. 民主共和在当时的法国尚未深入人心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首先宣布废除封建贵族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由此岸到彼岸,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

A. 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 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 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 推动了工业经济社会的到来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

A.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B. 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C. 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D. 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

A.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

B.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

C.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

D.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 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

D. 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

A. 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

B. 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

C. 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

D. 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

A.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 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C. 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 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同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星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富人阶层普通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面“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

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明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能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并从经济角度给出合理建议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

—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

材料二《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和马其安的同名著作。该书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学阶梯》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才发生了变化。

—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

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

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

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

B. 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

C. 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

D. 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