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题文)18世纪,英国国内市场生产的工业产量从基数100增为150,而为出口生产的工业产量从基数100增为550,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上刚刚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稳定的国内环境

B. 英国对外积极开展海外殖民活动,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C. 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

D. 奴隶贸易提供了大量劳动力,推动英国工业生产进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是

A. 内燃机创造和使用    B. 电机的发明与运用

C.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D. 交通运输业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 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 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题文)曼彻斯特棉纺织工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以上现象最早发生在   ( )

A.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C.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651年英国颁行“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所有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如违反则没收其船只和货物。1849罗素政府废除了《航海条例》。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英国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B. 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C. 议会改革完善民主政治    D. 荷兰在争霸战争中失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材料说明早期殖民制度的本质是

A. 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B. 通过垄断市场促进工业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 掠夺金银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D. 垄断贸易,保护国内市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电力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纪。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这表明

A. 专制制度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前提

B. 专制制度与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相悖

C. 专制制度是西欧向海外扩张的后盾

D. 专制制度向海外扩张得到教会支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下列对“新工业时代”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电信工具的创新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 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劳动分工的基本格局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题文)“仅1545—1560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由此引发了一场‘价格革命’……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材料说明

A. 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价格革命引起了欧洲阶级关系的变动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 价格革命促进了荷兰、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有人认为:“如同西班牙漫长的16世纪、荷兰漫长的17世纪、英国周期漫长的19世纪一样,美国漫长的20世纪进入百年周期的终结阶段”。上述四国确立各自“漫长世纪”的共同因素是

A. 金融霸主的地位

B. 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C. 经济体制的创新

D. 拥有广大的殖民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A. 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B. 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C. 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D. 解决了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 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 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 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A. 商业中心发生转移

B. 商品种类急剧增长

C. 资产阶级获益匪浅

D. 各国联系日益紧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

A. 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B. 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

C. 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材料二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广大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不发达状况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达状况“并非两个孤立而无联系的对象”,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这样一个世界”处于工业革命的哪一阶段?

(2)材料一中提及的电车、汽车等出现的先决发明是什么?

(3)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连成一体,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是通过哪些条件连成一体的?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免赋役三年;原业主若还乡,地方官于旁近荒田内如数拨与耕种。到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处,渡河4162处。元末战争破坏了原来存在的社会秩序,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受到了削弱。明朝政权建立之初,统治者在法律上承认了这一事实。在农业、手工业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者不断进行改革。以推动整个封建经济发展。在雍正时期,清政府遂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以来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在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摘编自吴翔、姚星《明清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材料二

在法国工业革命进行的同时,农村却依然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法国资本主义就没有英国工业革命所具有的坚实的发展前提,法国工业革命也没有出现那种风靡一时的技术革新和投资热潮,法国的企业规模都很小,甚至建立在家庭手工业的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资本家感到在国内无利可图,遂将资本转向国外。

—摘编自徐宏英《小农经济与近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

(3)社会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多种要素彼此作用的结果。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认识。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l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据材料,说明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对外贸易是我国历代经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体现出“打开大门,走向世界”的文明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时代以前的商业往来,外商来华只是为了购买中国货物。而此时英国人开始来寻找中国市场了,要扭转一千年来欧洲和东亚之间的供求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自由贸易”。由于不了解英国的国力和国威,终于自食其果。

—据费正清等《剑桥中国晚清史》整理

材料二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入世三原则是:世贸组织没有中国参加是不完整的;毫无疑问要作为发展中国家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权利和义务的平衡为原则的。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

—摘编自廖盖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年史》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所谓“英国的国力和国威”形成的原因,并指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多年努力”的过程,并阐述对中国入世三原则的看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扬州的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处于长江与运河“T”字型交汇处,沟通南北的运河要道和连接东西的长江是其生长发展的命脉所在。扬州居南北交通枢纽和明清两淮盐业中心的地位,使其成为沟通南北东西贸易的“四汇五达之衢”,成为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之一。四方舟车、商贾荟萃,商业高度繁荣。不仅如此,运河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国家政治、军事功能,从唐朝开始,扬州就成为东南漕粮转运京师的咽喉,一直至清中叶。为了保证漕粮能顺利运达京师,历代王朝都加强对扬州的统治,并不惜巨资和代价对运河进行疏浚、整治,以保证国家命脉——运河的畅通,从而也确保了扬州在漕运中的咽喉地位和商业、贸易的繁荣。

——何一民《中国传统工商业城市在近代的衰落以苏州、杭州、扬州为例》

材料二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盛,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往织布大行(指工厂)遍览。楼五重,上下数百间。工匠计三千人,女多于男。棉花包至此开始。由弹而纺,而织,而染,皆用火轮法……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扬州和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古代扬州繁荣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扬州“衰”和曼彻斯特“兴”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