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测试: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0年9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与近代史上江苏南京、镇江、苏州等地的开放相比,现在的对外开放主要的不同是

A. 开放地区与其他地区政策不同

B. 主动开放

C. 经济特区都临海而非沿江地区

D. 外商来华创办的企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某些政策主要适用于

A. 关税协定

B. 机构设置

C. 招商引资

D. 特区立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排在首位的是

A. 沿海开放城市

B. 沿海经济开发区

C. 经济特区

D. 内地省会城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袁庚(1917-2016年),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

A. 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

B. 体现了经济特区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

C. 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 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应当比喻的是

A. 深圳

B. 浦东

C. 海南

D. 珠三角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开放的特区,与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共舞,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它已从一个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上述材料是某一文学作品中对某一个城市的描述,这个城市应该是

A. 广州

B. 上海

C. 深圳

D. 珠海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题文)对于人口迁移现象,美国学者E.S.Lee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迁移理论——“推拉理论”,其含义是“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 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

B. 东南沿海靠近港澳台,便于发展经济

C. 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 内地经济相对落后,就业机会较少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B. 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80年,《广东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这一规定

A. 标志着对外开放的启动

B. 扩大了广东外贸自主权

C. 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D.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79年,改革开放的前线指挥官谷牧副总理带领工作组前往粤、闽两省进行考察;行前,邓小平叮嘱谷牧: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这一指示

A. 推动家庭承包责任制全国推广

B. 掀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C. 促使我国创建第一批经济特区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79年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为此,中央决定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下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

—《“珠海经济特区好”》

材料二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这些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既可以加快其自身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内地的发展,并使沿海与内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局面。

—摘编自《影响中国之60大事件: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材料三从浦东的地区增加值指数可知,若以1990年为100,2001年至2006年增加值指数由735.5提高到1492.2,增加值指数翻了一番。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由589.1上升至1187.6,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由1259.6上升到2591。全区财政收入由144亿元增至587.49亿元,年均增长32.47%。内外贸易增长迅猛,外向型经济层次全面提升。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由297.83亿美元提高到1073.1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9.22%。

—周轶昆《浦东新区开发开放17年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何认识?

(2)材料二表明了我国对外开放怎样的发展历程?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浦东地区的什么变化?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发展经济,不开放是很难搞起来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要搞开放,西方国家在资金和技术上就是互相融合、交流的。

—《视察上海时的谈话》(1991年1月28日―2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三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特区”涉及哪几个省?与材料一青岛、大连一并开放的江苏省港口城市是哪两个?

(2)根据材料二,概括浦东开发的主要目标。结合材料三指出,浦东开发开放有何重大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