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下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

—《“珠海经济特区好”》

材料二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3月,国务院进一步扩大了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范围,并把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的一些市、县和沿海开放城市的所辖县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把这些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既可以加快其自身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内地的发展,并使沿海与内地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局面。

—摘编自《影响中国之60大事件: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材料三从浦东的地区增加值指数可知,若以1990年为100,2001年至2006年增加值指数由735.5提高到1492.2,增加值指数翻了一番。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指数由589.1上升至1187.6,第三产业增加值指数由1259.6上升到2591。全区财政收入由144亿元增至587.49亿元,年均增长32.47%。内外贸易增长迅猛,外向型经济层次全面提升。外贸进出口商品总额由297.83亿美元提高到1073.1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9.22%。

—周轶昆《浦东新区开发开放17年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

(1)材料一反映了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什么问题?你对此有何认识?

(2)材料二表明了我国对外开放怎样的发展历程?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浦东地区的什么变化?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问题:珠海经济特区的设立在当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很多人并不认同设立经济特区的做法;最初的珠海经济特区范围很小。 认识:经济特区作为新生事物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2)历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逐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影响:为进一步拓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变化:浦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第二、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财政收入和对外贸易得到快速增长。 原因:1990年国家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上海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上海独特的地理、交通、人才和产业优势。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对外开放的相关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1)考查经济特区创办面临的问题和认识,考查学生准确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问题”依据材料一中的“资本主义倾向”“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加以归纳即可;第二小问“认识”,依据以上材料信息的理解并结合所学概括总结从中得出的认识,即经济特区作为新生事物被人们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2)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历程”,依据材料二信息的理解,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二小问影响”,依据对材料二信息的理解并结合所学从对内和对外两个角度展开分析说明即可。 (3)考查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及其发展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提取材料信息及调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结合材料三中的一系列信息数据概括归纳得出结论;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从国家政策和浦东自身的条件等因素概括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③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79年的一份中央文件中指出:“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资源比较丰富,具有加快经济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主动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为此,中央决定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查看答案

1979年,改革开放的前线指挥官谷牧副总理带领工作组前往粤、闽两省进行考察;行前,邓小平叮嘱谷牧: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这一指示

A. 推动家庭承包责任制全国推广

B. 掀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C. 促使我国创建第一批经济特区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查看答案

1980年,《广东经济特区条例》规定:特区外商投资企业进口生产所需要的机器设备、零配件、原材料、运输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免征进口税。这一规定

A. 标志着对外开放的启动

B. 扩大了广东外贸自主权

C. 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D.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

 

查看答案

1980年国家正式将“出口特区”定名为“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其“特殊性”主要在于

A.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B. 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