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安平中学普通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伯恩斯在《罗斯福:狮子与狐狸》中这样描述:“渐渐地,国家的信用机构变得奄奄一息了。危机四处弥漫,但那是一种怪异的令人麻木的危机……它比一支入侵的军队还要可怕:它无处不在,却又无影无踪,因为它位于人们心中。它,就是恐惧。”这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哪个历史事件

A. 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

B. 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

C. 华尔街股票市场崩溃

D.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和摩擦加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29年经济大萧条时,讽刺胡佛总统的漫画。胡佛手忙脚乱地照顾“关税”、“水灾”、“商业萧条”几个哇哇大哭的婴儿,而代表民主党派的驴子则在一旁叫卖着关于“美好的过去”的歌曲。以下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说明美国的共和党在美国不得人心

B. 表明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竞争激烈

C. 说明自由放任政策无法解决经济危机

D. 胡佛的执政能力较差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A. 重商主义盛行使世界市场发展

B. 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了政治危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

A. 胡佛继续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

B. 胡佛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不是很严重

C. 胡佛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 胡佛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定程度的干预的措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题文)1929年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很快涉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    B. 美国是头号经济大国

C. 经济规律在起作用    D. 世界市场的作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题文)当代美国一个经济学派认为,胡佛政府对于经济危机的政策并非自由放任,而是强制干涉,给私营经济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胡佛对经济的干预包括抬高工资率和物价、扩张信贷、扶持濒临破产的企业和增加政府开支。政府的不当干涉和对私营产值的掠夺,才导致经济危机形势愈益严重。据此可以推断

A. 胡佛政府的政策证明凯恩斯主义不合时宜

B. 胡佛政府的政策为新政提供经验教训

C. 胡佛政府的政策改变了美国经济运营方式

D. 胡佛政府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有学者曾说过:在美国乃至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总统实施的“新政”,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给人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因此当人们要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美国这段历史。该学者这样说的主要理由不包括

A. “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 “新政”使美国经济立刻恢复并保持长期繁荣

C. “新政”使美国避免在危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D. “新政”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有免于匮乏的自由,用世界性的术语来说意味着每个国家都可以为其国民提供一个健康的和平时期的生活。这是罗斯福总统在国会演讲时说过的一句话。在当时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理念的新政措施是

A. 通过立法建立社保体系    B. 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C.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D.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己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 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B. 举办公共工程与“以工代赈”

C. 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 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以下统计数据最能体现美国罗斯福新政特点的是

A. 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增加到70亿美元

B. 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次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

C. 1933年建造了20座大型水坝,开凿了652英里长的水道

D. 到1938年美国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罗斯福新政注重社会诚信机制建设,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B. 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C.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整顿工业

D.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提高工人地位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的学者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也超过一定意义上的改革,不论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识到,它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或者是一种再生。这里造成了资本主义的一次深刻变革是指它

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彻底缓和了社会矛盾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B. 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C. 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有的,在交税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个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程。你认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所出现的新变化中最重要的是

A. 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 福利国家得到发展

C.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D. 美国出现“新经济”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题文)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有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新经济”的出现

③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面对滞胀危机,80年代的里根政府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仍旧。1982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与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比,此时的美国政策

A. 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办法

B. 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反其道而行之

C. 完全以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

D. 缺乏解决危机的方向性,无法推动经济走出低谷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供应学派主张“供给创造需求”,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经济学派别,80年代该学派的理论被里根政府采纳,以应对美国当时的“经济滞胀”。受此学派影响里根政府可能采取的做法是

A. 部分企业国有化

B.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 大幅度降低税率

D. 增加社会福利开支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克林顿执政期间,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克林顿政府采取的经济措施有

①大规模减税

②缩减政府开支

③奉行赤字财政政策

④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关于在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B. 它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C.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促进了美国经济长达10年的增长

D. 它已摆脱了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二战后,英国发展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发展计划指导型经济、联邦德国发展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发展政府主导型经济。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之间也存在很多共同点,主要包括

①都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性质

②各国政府都对本国经济进行干预

③都大力推行国有化

④都大力提高社会福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反对过度干预经济,英国实行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政策,法国开始了私有化浪潮。这表明(    

A.凯恩斯主义盛行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

B.西方国家陷入石油危机经济发展艰难

C.西方国家对逐渐失效的国家干预政策进行调整

D.西欧国家实力增强逐渐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A. “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 “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 “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B . 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D . 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①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

②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③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

④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列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主要得益于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 斯大林模式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这表明他

A. 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 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 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 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1921—1925年列宁在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行新政。两者相似之处不包括

A. 都是在面临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的时候进行

B. 都在农业、工业和金融业等方面采取了措施

C. 都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D. 都促进了经济恢复和政权巩固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 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B. 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C. 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 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对“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①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

②采用行政命令来管理国家经济

③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持续发展

④帮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这些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苏联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B. 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比较差

C. 苏联的生活消费品很匮乏    D. 是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结果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下列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它适应了被帝国主义列强包围的险恶的国际环境

②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苏联迅速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③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④它超越了苏联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成为以后苏联经济发展的桎梏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某政治家在其著作中写道:“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说教,实际是谎言。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人力物力损失极其惨重,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理念是

A. 重工业的高速增长

B. 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

C.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 注重思想政治说教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下表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

 

1918年

1929年

1930年

1934年

1937年

集体农庄(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7

集体化比重(占农户总数百分比)

0.1

0.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4.9

33.6

87.4

99.1

 

 

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A. 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 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C. 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 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1964年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即将被赶下台的赫鲁晓夫发表了他的最后的政治演说。他流着泪说:在座的各位,从来没有公开地、诚实地指出我的任何缺点和错误,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的建议都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赫鲁晓夫的痛悔之泪说明

A.党内教条主义盛行                 B.党内作风问题严重

C.改革制约苏联发展                 D.改革过于追求社会稳定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曾任《真理报》总编的阿法纳西耶夫说:我头脑中有两个勃列日涅夫,一个是1976年夏季以前的勃列日涅夫,另一个是那个夏季以后的勃列日涅夫。前一个勃列日涅夫是一个精力充沛、活跃、有所作为的人……后一个勃列日涅夫则是一个重病缠身、不爱活动、少言寡语、不善思索,喜欢阿谀奉承、贪图荣誉、奖赏和礼品的人。作者的观点应该是指勃列日涅夫

A.任期时间太长,后期领导乏力

B.前期改革成就大,后期执政很僵化

C.改革前十年敢于突破旧体制,后十年导致经济全面滑坡

D.与美国争霸由咄咄逼人到被动防守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A. 苏联的武器种类多

B. 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

C. 苏联的综合国力强

D. 勃列日涅夫的精明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 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 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1991年12月25日随着苏联总统宣布辞职并交出象征最高权力的核按钮,一个横跨欧亚的社会主义大国转瞬之间分崩离析。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 戈尔巴乔夫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B. 长期以来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和错误的积累

C. 民族矛盾尖锐

D. 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与苏俄经济的发展,市场化中计划化的倾向慢慢地表现了出来。在新经济政策实施期间非但没有形成为新经济政策所必须的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政治的集中倾向反而进一步趋于制度化。斯大林认为新成长起来的“富农”是新生的“资产阶级”,认为富农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政权的威胁,应该进一步强化阶级斗争观念,强化专政中暴力镇压的部分。1929 年,斯大林决定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结束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从此,苏联社会主义进入了斯大林体制的轨道,苏联在斯大林体制下实行现代化,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摘编自孙旭东《新经济政策实施困境分析》

材料二    在私人企业发展过程中,联邦政府除了不断地制定扶植政策之外,不对经济活动做任何干预,这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巨头、家族财团和金融寡头。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危机,由政府出面,运用行政手段来监控全国市场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新政时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仅是暂时应付危机的手段,而且是使国家对经济干预走向全面化、经常化的开始,它不只是行政性的手段,而是通过立法程序化、法律化,它不仅涉及流通领域,而且还参与到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再生产过程。

——摘编自沈亚男《罗斯福新政与美国现代化新模式》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 世纪上半期苏俄与美国经济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两国政府调整经济的不同方式及影响。

 

三、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下列五位人物对苏联的历史发展曾产生过巨大影响,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在苏(俄)联历史上图1人物曾采取不同的措施领导苏(俄)联人民渡过了困难时期,主要措施有哪些?

(2)图2人物对苏联的政治和经济有何影响?在经济政策上如何认识图2和图1人物的关系。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3、图4、图5三位人物对图2人物的政策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和产生的效果。

(4)回顾苏联经济发展的曲折历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教训和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