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贵港市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A. 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改革开放政策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白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本是四川民间俗语,因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引用被称为“猫论”。1978年7月2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开会讨论“包产到户”问题,邓小平引用了这句话阐明自己的观点。邓小平的当时观点应该是

A. 为恢复发展农业生产,鼓励民间养猫

B. 要大胆开拓创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在生产关系上不一定采用固定的形式

D. 在农村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l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党和政府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电视剧《老农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男劳力全被召去炼铁,眼见地里丰收的地瓜没人收,牛大胆说顾不了了,先让女劳力在地头挖坑把地瓜埋地里,等上面检查完了再说,然而检查通过后,地瓜却烂在了地里。故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合作化运动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960年工业峰值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

B. 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C. 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 “八字方针”的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1956年为基数)

分类
年份
 

工农业
总产值
 

国家财政
收入
 

国民收入
总额
 

工业固定
资产
 

农业
总产值
 

粮食
产量
 

棉花
产量
 

1956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966
 

200%
 

1944%
 

180%
 

300%
 

124%
 

111%
 

1617%
 

 

 

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题文)下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 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 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 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 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获得了巨大成功。在他总结的“张裕”创业史中写道:“备历艰阻”、“掷无数之金钱,耗无量之时日,乃能不负初志。”张弼士的“初志”应是

A. 推翻满清政府

B. 支持革命事业

C. 打造中华第一品牌

D. 实业救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

A.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山西祁县一带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谚语。这表明

A.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 经商可以迅速致富

C.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D. 当时已经形成地区性的商帮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据《数字中国网》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出现71个工商业市镇,明代达到318个,清代(1840年前)增加到487个。”就明清时期而言,与这些市镇不相符的说法是

A. 是商品经济发达,社会分工扩大的产物

B. 位于经济繁荣、交通发达要冲

C. 城市存在使用雇工生产的手工工场

D. 推动了对外贸易的高度繁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题文)青铜器反映了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青铜是一种铜锡化合物

B.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我国西周时期

C. 青铜比纯铜的硬度低

D. 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是青铜制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商代青铜冶铸技术日臻完善,留下了众多青铜礼器。这表明商朝人已将其用于他们最看重的

A. 经济生产    B. 政治活动    C. 艺术审美    D. 日常交往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图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 人寿年丰

B. 祈盼丰收

C. 庄稼收获

D. 祭祀谷神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图反映的是

A. “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 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 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西汉初年,皇帝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四匹马来驾车,将相大臣甚至只能乘坐牛车;到汉武帝初,普通百姓也拥有马匹,阡陌之间成群。马匹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西域良马引进与马种改良

C.游牧民族大规模地移居中原

D.长期和平使战马消耗减少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 增加赋税收入

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保护小农经济

 

二、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耒、耜、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据白寿彝《中国通史》整理

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三、简答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四、材料分析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1750-1850年是西方文明突飞猛进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在1750年,中西方的差距并不大;到了1850年,双方的差距不啻天壤之别。这不仅是中西方的差距,也是东西方的差距。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埃及岌岌可危,地跨欧亚非的奥斯曼帝国风雨飘摇,伊朗横遭列强干涉。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学术界现有三大基本观点:①主要是中国落后了;②关键是西方腾飞了;③在中国落后的同时,西方腾飞了。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关于中西方差距拉大的原因,您赞成材料三的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见证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三五”1966-1970:三线建设备战备荒

“四五”1971-1975:严重失控调整战略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两个五年计划,概括其特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评析。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