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

A. 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 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 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D. 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08,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 长城也。这说明

A. 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 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 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 《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表

记述

出处

“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声如雷。”

《宋史》(卷六十七)

“登州地震,海声如雷,岠嵎山震十月不止。”

《东都事略•仁宗纪》

“知青州叶清臣言登州震不止,请增屯禁军,以防兵寇之变,从之。”

《续资治通签长编》(卷一万五十九)

“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登州岠嵎山数震,都以言。彭年上疏曰:‘岠嵎极东方,殆东朝未建,人心摇动之象。宜早定储,以安天下之心。'”

《渑水燕谈录》(卷第四)

 

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政府重视积累地理知识

B. 宋代登州地震导致了兵变发生

C. 仁宗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D. 宋代登州地区曾持续发生地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国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皆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 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 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创办洋务过程中,李鸿章曾感叹自己“三十年来日在谣诼之中”,张之洞也说自己“无日不在荆天棘地之中”。两人遭受攻击可能是因为他们

A. 违背了封建伦理纲常

B. 与顽固派根本立场相悖

C. 挑战了重义轻利观念

D. 对西学的理解过于肤浅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期间,多数省份以“和平光复”的形式脱离清政府而成为革命政权,有学者称之为“廉价革命”。这一革命形式

A. 直接导致了清政府的覆灭    B. 增加了反封建斗争的难度

C. 促成了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 奠定了后来军阀割据基础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表:

名称

成立时间

成立地点

中国致公党

1925年10月

美国旧金山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30年8月

上海

中国民盟

1941年3月

重庆

中国民建

1945年12月

重庆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5年12月

上海

九三学社

1946年5月

重庆

中国民革

1948年1月

香港

 

 

表为近代中国各民主党派成立的情况。据此可知

A. 抗日战争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历程

B.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政治受到挫折

C. 重庆的民主程度要高于其他地方

D. 知识分子是民主发展的主要力量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

A. 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

B. 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

C. 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年~公元前354年)借一位公民之口批判了公民大会;相信你们自己,别相信他人;你们既不要听信我,也别听信他人;你们应该依靠你们的全部知识来判断是与非。这反映出当时

A. 公民大会已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

B. 雅典公民崇尚理性知识蔚然成风

C. 公民大会受广大公民监督和质询

D. 公民对民主制的局限有一定认知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是

A. 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B. 封建领主的财富急剧增加

C. 工商业者的经济实力增强

D. 大西洋沿岸成为商路中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29年10月1日.苏联政府批准并签订了70个有关外国技术援助和技术咨询的协议,如与美国福特公司签订了为下新城(又译下诺夫哥罗德)建设汽车工厂提供咨询和供应设备的合同。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建设

A. 利用了西方经济危机的时机

B. 得到了西方国家的大力支持

C. 具有稳步均衡发展的渐进性

D. 尽力引进西方工业化的成果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25年英国经济危机爆发,当时,股票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工人大量失业,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症结,对此

A. 政府开始发动对外殖民扩张活动    B. 出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C. 通过1832 年议会改革扩大政治权利    D. 逐渐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反映了1873年至1930年间中国进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合计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小工具、器材、半成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1873

8.1

 

 

8.1

91.9

8.5

83.4

1893

8.4

0.6

 

7.8

91.6

13.0

78.6

1903

15.0

0.7

 

14.3

85.0

22.3

62.7

1910

17.6

1.5

0.1

16.0

82.4

17.0

65.4

1920

28.5

3.2

0.2

25.1

71.5

16.9

54.6

1930

26.9

3.7

1.9

21.3

73.1

17.3

55.8

 

 

——据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整理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前期,国家实行朝贡贸易和“海禁”政策,中国民间海外贸易商人沦为非法的私商。隆庆元年(1567年)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以后,中国才正式形成了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商人。这一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主感掌握在闽广商人手里”史载,广东“民之贾十三,而官之贾十七……近而广之十郡,远而东西二洋,无不有也。”……以伦敦公会大商人为主的英国特许贸易商人在这一时期英国海外贸易商人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1500年他们控制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到16世纪中叶甚至达到90%,但是16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学徒法案》(1563年颁布)的实施,来自绅士、骑士、贵族以及农民等各个阶层的人员都参与了海外贸易。

——摘编自张乃和《15——17世纪中英海外贸易商人主体权利之比较》

材料二:1903年3月,上海绅商集会反对俄国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即曾公开表示“我辈同为国民,休戚与“共”、“应”“合心协力,团结一气”。不仅如此,当时的商人已不再拘泥于士农工商的传统定位,他们将自己誉为社会的中坚,自豪地表示:“今日实业之世界,论人数以商界为至众,论势力以商界为最优”。有的声称:“今日之商家,实操我支那民族存亡起废之权者也。”有的指出:“近文明进步,出产丰富,器用繁多,万国交通,因利生利。而商人居中控御,握一国之财政权,而农、工之有大销场,政界之有大举动,遂悉唯商人是赖。”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思想观念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给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英两国海外贸易商人在社会成分变化上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的旧式商人相比与近代中国商人群体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1998年8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鮮自由与独立。

——中美英《开罗宣言》

(1)根据材料,概括该文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宣言》发表的意义。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公孙弘(前202-前121年),字季,西汉菑川国薛县(今山东滕州南)人。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下诏令各郡国举荐文学之士,菑川国又推举公孙弘。于是,他西去长安,到主管征碎的太常街署参加对策。在这次对策中,他强调应当以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为“治之本,道之用”。同时,他把法家标榜的法、术、功利糅合到儒家标榜的仁、义、礼、智之中,认为“致利除害”是仁的重要属性,朝廷之上必须是“有功者上,无功者下”。又说:“法之所罚,义之所去也”“礼义者,民之所服也,而赏罚顺之,则民不犯禁矣”。这就把法术同礼义融为一体,强调礼义与刑赏的交替为用。此外,他还把儒家的智解释为法家所谓君主用以控御臣下的术,又把二者熔于一炉。这种糅合儒法、以仁义为表、法术为里的治水,也就是杂王霸之道。所以这篇对策,完全符合武帝的旨意。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对策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公孙弘的思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