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 记述 出处 “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声如雷。” 《宋...

下表

记述

出处

“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声如雷。”

《宋史》(卷六十七)

“登州地震,海声如雷,岠嵎山震十月不止。”

《东都事略•仁宗纪》

“知青州叶清臣言登州震不止,请增屯禁军,以防兵寇之变,从之。”

《续资治通签长编》(卷一万五十九)

“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登州岠嵎山数震,都以言。彭年上疏曰:‘岠嵎极东方,殆东朝未建,人心摇动之象。宜早定储,以安天下之心。'”

《渑水燕谈录》(卷第四)

 

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政府重视积累地理知识

B. 宋代登州地震导致了兵变发生

C. 仁宗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D. 宋代登州地区曾持续发生地震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四则史籍叙述的重点不是政府重视积累地理知识,排除A。只有《续资治通签长编》中涉及“以防兵寇之变”,且四则史籍都没有涉及兵变发生,排除B。四则史籍都没有涉及宋仁宗积极应对自然灾害,排除C。四则史籍都涉及宋代登州地区曾持续发生地震,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08,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 长城也。这说明

A. 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 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 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 《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查看答案

周灭商后,并行分封制,如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沣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潍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

A. 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

B. 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

C. 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

D. 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后周)周世宗即位之初,国内政局不稳,官员敲诈和贪污风气盛行,他严惩失职误事、贪污重敛的官吏,严明赏罚,编订《大周刑统》,颁行全国,还屡次下诏求谏求贤,网罗人才。他不贪恋奢华之物,严厉禁止朝廷官员大肆铺张浪费。世宗“命工刻木为耕夫、织妇、蚕女之状,置于禁中,思广劝课之道”,经常亲自到各州县视察民情,考察农业生产状况,大规模河道整治,兴修水利,疏通运河。世宗整顿禁军,下令“选武艺超绝者,署为殿前诸班,老弱赢小者去之,诸军士伍,无不精当,且减冗食之费焉”,根据“先易后难”的方针,向西夺取后蜀4州,向南攻占南唐江北14州,北伐辽、汉,连克三州三关。由于英年早逝,世宗没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旧五代史》对他的评价“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

——摘编自原同申《浅谈周世宗的改革》等

(1)根据材料,概括周世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周世宗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中体西用”思想曾在百年间流行不绝,被广泛讨论。这一思想是保守的、阻碍了中国走向世界、走向近代;是以新卫旧、以西补中,以消极态度应对世界潮流;是力图保留几千年来“纲纪法度”“伦常名教”的表现。“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它使中国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然而,有历史学家对上述认识持不同看法。认为那个时候的中国,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摘编自方克立《评“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体西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