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实验班)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的扩展

B. 殖民扩张的开展

C. 文艺复兴的推动

D. 天主教的传播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很早进入农耕社会      B.中国古代科技勃兴很早

C.上古时代文字已经成熟      D.早期政权重视天文历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说明当时

A.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D.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一书记载:“1933年,工业总产值中(包括制造业和矿冶业),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占70%以上,而生产资料工业产值不到30%1936年,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3%,而消费资料工业产值则占工业总产值的77%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 消费资料的工业产值比重稳步增长,生产资料的比重逐年下降

B.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的畸形发展,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 民族工业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但工业布局不合理

D. 在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发展举步维艰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其中利用自然力并改进技术提高效能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表为晚清时期清政府财政收入变化情况(单位:百万两白银)。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农业税始终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B. 苛捐杂税日益沉重,人民苦难加深

C. 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    D. 卖官鬻爵越来越严重导致世风日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858—1911年间中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共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其中在1901—1911年间设立的民用工矿企业达650家,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1901—1911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③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中,影响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 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C. 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 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图为新中国建国后某一时期的漫画,名为《刻舟称瓜》。此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大跃进运动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运动

D. 真理标准大讨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有人这样描绘:“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到1914年时,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上述现象的最主要影响是

A. 世界各国经济均出现了高速增长

B. 全球范围内的生活水平差距拉大

C. 使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D. 欧洲经济主导世界,控制全球经济命脉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835年,德意志第一条铁路正式建成通车,随后在整个德意志境内掀起一股铁路建设高潮,1843年莱茵铁路全线告通。当时德意志铁路建设速度之快、投资增长之巨,以及铁路事业的兴旺发达,均名列欧洲大陆之首。材料反映此时期德意志

A. 经济发展己跃居欧洲之首    B. 铁路建设促进工业革命进程

C. 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发展    D. 统一民族国家市场己经形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近代民俗变迁在主流趋势上呈现三个重要特点,即移植性、变异性、传承性。”下列选项中与此特点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 穿中山装、喝咖啡、贴对联

B. 贴对联、穿中山装、喝咖啡

C. 喝咖啡、贴对联、穿中山装

D. 喝咖啡、穿中山装、贴对联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尽管有庚子赔款的巨大压力,但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度增加,到辛亥年,朝廷的岁入居然达到了破记录的两亿四千万有余,而各地财政,也多有结余。这反映了

A. 海关税收实现自主化

B. 清政府加紧剥削民众

C. 近代化运动成效显著

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宋人诗云:“小麦靑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螬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在15-16世纪,西方国家进行的“宗教提供了借口、黄金提供了动机”的东方探险活动是指

A. 马可·波罗游历东方

B. 西欧国家从事黑奴贸易

C. 英国进行殖民扩张

D. 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951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以后又通过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这些决议的实施有助于

A.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加快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    D. 从根本上改变国民经济结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02年《大公报》刊登了中国第一则征婚广告,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赞扬者称其为“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批评者认为“观其口气,大有以中国伟人自居之意,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口谈维新的庸人罢了。······当今之世,不仅男择女,女也有择男的权利”。这表明当时中国

A. 男女的婚恋观不同

B. 自由恋爱得到普遍认同

C. 男女地位基本平等

D. 婚恋传统受到西学冲击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

A. 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

B. 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

C. 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

D. 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不能表明

A. 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

B. 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断加剧

C.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

D. 重大历史事件是社会习俗变迁的重要推动力量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指的是    

A.葡萄牙与西班牙  B.英国与荷兰

C.英国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延续

B. 是土地私有制的变型

C. 符合当时中国农村的实际

D. 推动农业生产的巨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所有制结构情况。符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是

所有制形式

合作社经济

国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所占比例

55%

33%

8%

3%

1%

 

 

A. 土地改革运动

B. 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改革开放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如果不懂得小农经济,也就不可能深刻理解中国历史。小农经济在古代诗作中有充分的反映。例如: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南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载,16~18世纪出现了中国瓷器外销欧洲的高峰,当时欧洲的皇室、贵族和富有人家竞相购买中国瓷器。对此,一位西方收藏家评论道:“有着数千年传统的中国瓷器,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却走向衰落。这固然和欧洲制瓷业的兴起、竞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当时中国政府实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不仅限制了中国瓷器外销,更严重制约了中国制瓷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并分析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分析,18世纪末中国瓷器外销走向衰落的国内因素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摘编自黄达《金融学》

材料二16、17世纪,从利物浦等海港出发的奴隶商船、海盗船活跃于非洲与美洲大陆,一本万利的“海上贸易”使英国的毛呢、布匹、高档酒价格急剧上升,拥有十多万只羊、酒窖千所、纺机百部的大农场、大工场遍布英国。同一时期,中国金银比价约为1:7,欧洲约为1:15.5,英国商人纷纷将美洲白银输入中国套换黄金获利。1717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英国皇家铸币局局长牛顿规定,将黄金价格确定为每盎司等于3英镑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牛顿创制了金本位的最早雏形。1821年,英国立法正式确立了金本位制,规定每英镑含7.32238克纯金,英镑与其他国家纸币或铸币按各自含金量自由兑换,世界贸易在19世纪中后期进入了“英镑世纪”,在经历了一战、30年代大危机和二战后,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摘编自彼得•马丁《资本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金本位制度形成的原因。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具有区域特色,江苏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重要地区,涌现出了张謇、荣氏兄弟等影响极大的民族资本家。他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6年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逝世90周年,张謇,江苏通州(今南通)人,清末状元。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其中有南通师范学校、东台母里师范(东台一中的前身

——《百度百科》

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百年来,“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的洛克菲勒”,这样的王牌称号一直围绕着荣氏家族,他们在商场上纵横驰骋、独领风骚。

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荣氏家族的事业达到巅峰。当时申新纱厂约占全国民族资本棉纱厂纱锭数的20%,布机数占28%,茂新和福新的面粉厂规模占全国同行业的1/3左右,占上海市的1/2,其旗下企业总数达21家,赫然是当时国内规模第一的民营实业集团。荣宗敬曾很得意地对友人说:“当今中国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有利条件。

(2)结合所学分析二十世纪30年代初期荣氏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近代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代妇女随同丈夫或父祖的身份地位……在婚姻制度上,有关男女初婚以及丈夫“出妻(男子强制休妻)”七出的条规,几乎一沿《唐律》,而在具体实施上则更为严格;再就是对妇女贞节的强调被发挥到了极致。在清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十分普遍,但不可否认,妇女读书识字人数的比例还是大大增加了,而且不限于中上层家庭,有的贫苦之家也有要求女儿能认字算账的。经济发达、文化积淀深厚的江南地区,女子识字者更加普遍。由于识字妇女较多,一些自恃有文采而又稍有闲暇者,便去写诗作画,甚至还有创作长篇弹词小说和从事其他书籍编纂工作的。

——摘编自郭松义《清代的社会变动和妇女的思想行为》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以破旧立新为起点,对封建政权赖以生存的婚姻制度及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功能进行全面改造后,新型的自由婚姻显著增加,文明和睦的家庭大量涌现。同时,宣传《婚姻法》也是对女性生存权和平等权的传播过程。妇女群体借助强大的国家力量,从封建婚姻制度束缚中解放出来,不仅成为新政权的积极拥护者,还调动起参加生产的积极性,催生出新的社会生产力。通过对《婚姻法》的宣传和执行,具有现代意义的新民主主义价值观开始渗透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积累,推动了中国整体性的社会变迁。

——摘编自王思梅《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女性的地位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中国妇女地位的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