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为了保证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小农经济在政权中的统治地位,从战国时期开始,封建政府推行

A. 均田制    B. 重农抑商    C. 抑制兼并    D. 盐铁官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从左到右为古代中国某些时期农具犁的剖视图,由此可见

A.春秋战国时铁犁牛耕已广泛应用               B.耕犁的展进成熟阶段

C.轻便化是耕犁发展趋向                       D.我国农具出现重大变革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下列图片说明了

 

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

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

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

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陶朱公:范蠡,春秋末期人,字少伯,越之上将军也。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

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下列情景范蠡可能经历过的有

A.商品交换时用纸币              

B.以做瓷器生意为主

C.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D.做一些棉花生意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13年7月,在浙江金华发现了西周古墓群4号坑。其中出土器物中有铜环、陶器、玉器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原始三脚瓷鼎。下列判断较为合理的是

A. 反映西周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 墓葬主人应为手工业工匠

C. 反映了西周时期私营手工业有一定发展

D. 此三脚瓷鼎应该是一种釉陶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

A. 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

B.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C. 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

D.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三国志·魏书·韩暨传中写道(韩暨)徙监者。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用马百匹更作人费功力暨乃长流为水排,计利益,三倍于前这表明水排

A.是古代冶炼技术的重大创新                   B.是官营手工业的重要科技发明

C.促使冶炼技术走向成熟                       D.使中国的冶炼技术领先于世界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位学者说:“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在当时(15世纪至19世纪中期)名副其实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因为认中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多边的纳贡贸易网。同时中国还从这个贸易网以外获得大量的商品。”这位学者所说的“商品”指

A. 白银

B. 棉布

C. 丝绸

D. 鸦片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D.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干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 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 坊市制度已祭瓦解

C. 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 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这表明当时民间手工业

A. 开始超越了官营手工业    B. 产品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 在官府压制艰难发展    D. 手工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40年,长江三角洲的村镇中有诗云:蚕事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材料反映了    

A.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C.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完全解体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中心地位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请你给下图确定一个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民族工业的春天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近代工业的起步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来的社会思潮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民主独立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873年清政府批准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该局采用官督商办的组建方式,并招商集股,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张股票。据此可知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民间资本得到官方认可

D.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请问在表格所示“X年”至“Y年”做功、这段时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是

项目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X年输入总值

90000

3500

9600

520

2800

 

 

A. 产生

B. 初步发展

C. 短暂春天

D. 较快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谈下表: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

上表中中国进口的日本纱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抵制日货运动高涨

C. 北洋军阀政府限制纺织品进口

D. 天律、青岛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为美国政府先后建造了四艘万吨级舰船这是当时远东地区所造最大吨位的船舶。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这表明

A.我国的重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C.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成就巨大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

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 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A. 1905年《民报》

B. 1915年《青年杂志》

C. 1922年《申报》

D. 1946年《解放日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守化工。从此不愁角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电影事业

B. 铁路运输

C. 航天事业

D. 电报电讯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12年至1919年间,民国政府颁发了十余项服制,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但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这表明    

A.近代服饰主要依赖进口                      B.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入侵

C.民国政府与封建势力决裂                    D.近代社会中西合璧的特征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A.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 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 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A. 开始建立公有制经济

B. 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C. 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

D. 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

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57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达到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A.八字方针的提出                        B.大跃进的开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土地改革完成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建国后中华老字号同仁堂大事记:1955年,同仁堂制药厂被划归中国药材公司北京市公司管理,同仁堂被合并到宣武区药厂,同仁堂药店归大栅栏红旗街道管理。国家对同仁堂这类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    

A.走合作化道路    B.没收为国营企业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资本家自愿捐献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主要原因是在农业领域

A. 优化了人民公社体制

B. 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建立了商品絲济体系

D. 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A.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问前看

C. “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收更大的跃进”

D. “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重农”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铁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入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商方人的优势明显,北宋后期采取由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南北分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人体均衡。产生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D. 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下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根据此图分析,影响古代经济宏观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政治形势的稳定情况

B. 商品经济的发展态势

C. 耕作工具的根本变革

D. 土地兼并的剧烈程度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经济思想出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A.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B.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 农商并重格局形成

D. 君主专制统治的弱化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下图是1620年和1850年江南某地城乡人口统计图(单位:万人)。据此可知当地

A. 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B. 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C. 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D. 基本实现了城镇化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下表为开平煤矿1890—1894年供给清政府用煤及其在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表单位:量(吨),值(海关两)

由上表可知

A.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B. 民族工业解决了清政府财政困难

C. 洋务企业具有抵制外资侵略的作用

D. 开平煤矿使直隶成为重工业中心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1879年盛宣怀指出: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非急起图功不可。由此可见盛宣怀兴办电报事业的目的在于    

A.提升军事调动的效率                       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传播民主平等的思想                       D.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

 

详细信息
39. 难度:中等

1933年,国民政府在与西方列强谈判后,经立法院审议通过,正式公布了新的关税修订案,将之前最高50%的进口税率提高到80%,实行5%到80%共14级的累进税率。这次税制改革

A.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树立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形象

C. 收回了海关行政管理权

D. 扭转了长期的对外贸易逆差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下图为《▲年中国近代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根据所学知识推测▲应是

A. 1850-1853

B. 1933-1936

C. 1937-1941

D. 1945-1949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时,不仅相继建立了钢铁、机器制造、酒精和化工等工业,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将工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家致力开发内地资源

B. 为迁都重庆预先做准备

C. 工业建设注重了国防性

D. 国家经济重心转向内地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全部农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 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

B. 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C. 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

D. 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

A. 保护了农民利益

B.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 改变了经营方式

D.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详细信息
45. 难度:简单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

A.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46.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时期中国声威远播,其富甲天下吸引着远近各国商人纷至沓来。由于海上交通空前发达,历代政府高度乘视海外贸易,前陆路交通又时常受到西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和控制。因此,这一时期,海外贸易逐渐取代对外贸易的格局。

材料二清初,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限制海外贸易。康熙在位时,曾一度开放漳州、澳门、宁波等少数港口,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又趋繁盛。到乾隆、嘉庆年间,面对美国等国殖民者在沿海的非法活动,对外通商只限定在广州一处,消政府又一次将海外贸易封闭起来。

——摘编自李世龙《试论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对外政策的原因?并分析其政策的消极影响。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26分)1900年马应彪在香港成立先施公司,主营百货、旅馆、游乐场等业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二价与全球货

191710月上海先施公司在南京路正式营业,先施源于《中庸》的先施以诚,其英文名称“Sincere”,意为诚挚、不掺假。先施公司以创始不二价,统办全球货为经营方针,学习西洋百货业,在中国率先采取明码标价的不二价,摈弃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传统交易方式,先施还每年举办让价促销,让顾客们感到不二价绝非僵硬。

材料二     新产业与女营业员

大型综合商场的吃喝玩乐俱全源于先施公司将娱乐和商业捆绑,其每设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配套。此外还兼营其他行业,如汽水厂、化妆品厂,还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水火保险公司和信托银行等。

先施公司是聘用女营业员第一个吃螃蟹者,其招聘女营业员的启事张贴月余无人应聘,马应彪的妻子霍庆棠和两个妹妹主动请缨担任化妆品部的售货员,先施三个女人同台站的新闻震动上海。

材料三     创伤与新生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日军一枚炸弹在先施公司东南角爆炸,炸死炸伤职员、顾客、行人近千人,先施公司损失惨重;上海沦陷后,先施公司受到日军强制管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大量美货倾销中国,先施公司受此影响,元气大伤,资金枯竭。

新中国成立后,先施上海百货1954年公私合营,成立国营上海时装公司。先施公司本部经营重心移至香港,存续至今,并于1993年重返上海南京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先施公司创办的有利条件。(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先施公司的经营特点,材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与社会思潮?(10分)

3)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先施公司发展的因素。(10分)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晚清政府近出口贸易额》(单位: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材料二1952—1956年我国经济结构变动表

材料三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1)从材料一可以获取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分析,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