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淮北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虽然该园内没有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冬酷暑,祭拜人员都络绎不绝到此仰望古槐,以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这种“寻根”现象

A. 说明传统宗法观念影响深远

B. 得到了全体国人的一致认同

C. 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D. 导致了封建迷信思想的复活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D.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二、null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 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 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

C. 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 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①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

②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

③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④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古代希腊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其对被判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海外流放生活痛苦不堪

B. 希腊缺少民主法治精神

C. 城邦是个人荣誉的源泉

D. 希腊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 精英政治已经受到雅典民众的强烈抵制

B. 雅典政治腐败导致社会孑盾的日益激化

C. 直接民主导致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甩

D. 雅典民主充分体现了公民的参政权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意大利历史学家格罗索曾指出“《十二铜表法》的形成……恰恰应当归功于一定的历史要求,这种要求从外部对法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他所说的外部推动指的是

A. 公民与自由民之间的斗争

B. 奴隶主与奴隶之间的斗争

C. 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D. 罗马居民与外邦人之间的斗争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A. 公法与私法分立

B. 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C. 存在结构性缺陷

D. 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A. 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B. 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C. 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D. 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科恩说:“普鲁士在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为1918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他强调的是“19世纪60年代的胜利”

A. 推动了德国国家统一的完成

B. 强化了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C. 促使德国走向强盛大国之列

D. 给德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 中国外交逐渐自强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 中国近代主权彘失

D. 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 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B.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C. 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D.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统计,在民国建立后的一年左右时间中,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迅速增加至500种,总销量达4200万份。有的政党还创办了自己的通讯社。许多报纸以议论时政得失、评说政府官员、监督政府工作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影响政府决策

B. 民主共和开始成为共识

C. 民众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D. 民权主义实现阻力重重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这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A. 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 由夺取政权转向巩固政权

D. 由政治革命转向经济建设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反映了

A. 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关于下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毛泽东大事年表(1923~1927)

1923年

6月,加入国民党。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2月,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委员、组织秘书等职。

1925年

10月,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12月5日,主编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刊物《政治周报》

1926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二大。5月至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在武汉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

在武汉参加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了党外合作的方式

B. 国民党坚决抵制农民运动

C. 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加强组织和宣传工作

D. 国民革命运动进展缓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20日)下午五时五十五分,执行主席宣布表决结果:投票数共一千一百九十七张,同意票一千一百九十七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投票通过的这部“伟大文献”是

A. 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 新中国第一部带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

C.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中国社会主义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80年,奥琳埃娜·法拉奇问邓小平:“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邓小平回答说:“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为此我国要

A. 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C. 继续无产阶级革命斗争

D. 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史实

推论

A

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秦朝最早设置郡县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

封建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

C

古希腊地理环境独特利于形成民主制

地理环境是影响政体的决定因素

D

《十二铜表法》颁布

平民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另起炉灶”要求外国政府与新中国建交务必遵循同台湾国民党残余政权断绝全部外交关系、承认新中国是全体中国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积极支持新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条件。这表明“另起炉灶”

A. 清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

B. 积极捍卫了一个中国的基本准则

C. 积极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D. 避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说:“尽管过去我们跟美国吵架也有过经验,但那是野台子戏;这次是一次正式的国际会议,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是一次正规戏、舞台戏,所以要本着学习的精神去做。”这次会议

A. 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B.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联系

C.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D. 打破了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局面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17年6月,台湾地区前任领导人马英九到台南市议员谢龙介服务处与干部座谈时表示,现在的台湾选择很有限,蔡当局不要老悬讲一些做不到的摹让民众困惑,他又表示,以“九二共识”与大陆维持互动是可行的。马英九所提到的“九二共识”是指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海峡两岸实行同一种制度

C. 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 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美国

A. 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 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 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 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誊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这主要表明

A. 新时期我国外交呈现多元化特点

B. 积极履行世界大国应尽的义务

C. 在维和行动中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D.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调整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53年底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据此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力图打破两极格局的国际政治秩序

B. 根源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C. 与“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对立

D. 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A. 美苏两极格局建立

B.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C. 万隆会议顺利召开

D. 西欧一体化的进程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毛泽东认为:“中苏发生交战了,给美国人出了个题目,好做文章了”。6-10月,陈毅等四位元帅应中央要求,就当时的国际形势提交了《对目前局势的看法》等报告。陈毅等人对“目前局势”的战略性建议最有可能是

A. 积极改善中美关系

B. 争取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 推动中日两国建交

D. 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苏联在数十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对抗花费了7000亿美元,与中国对抗花费了2000亿美元,其他军费开支约100亿美元,严重消耗和削弱了苏联国力。这导致

A. 冷战局面正式形成

B. 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

C.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D. 中美关系逐渐恶化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两极格局瓦解后,据美国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3%的美国人赞成“美国作为剩下的唯一超级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继续担任一个举足轻重的世界领袖”,而占74%的美国人赞同“美国在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国际问题的努力中做自己公平的一份”,这说明了

A. 和平与发展开始成为世界主题

B. 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设想遭遇阻力

C. 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经形成

D. 美国民众对政府外交能力产生质疑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古代监察官在行使监察权力时,一般说来不仅不受同级乃至上级行政长官的干预,也可以不受上一级监察长官的左右。隋唐时期,其独立性更加明显,一般御史在执行监察任务时,不仅不受任何官员的约束,甚至连御史台长官也无权过问,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且可以闻风奏事。清代还规定“御史言事,不先自台长”。

——摘编自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材料二古罗马监察官制度从公元前443年到公元前22年一共持续了421年。一般认为监察官制度在苏拉独裁期间被废除,因为在这近十年间没有作过人口普查。尽管后来在庞培和克拉苏任执政官期间,监察官制度又被恢复了,但其权力受到保民官克劳狄制定的一项法律的限制。该法律规定,监察官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才能把某位元老驱逐出元老院,同时两位监察官必须就此处罚达成一致恚见。庞培第三次担任执政官期间废除了该法律,但监察官的权力和影响再也无法恢复。随后的内战期间没有再选举监察官,公元前22年以后,罗马不再设监察官。

——摘编自李阳华《古罗马监察官制度及其评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相比,古代罗马监察官制度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不同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余相信美国之政策端在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图家,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

材料三1997年,大国高层会晤的广泛和频繁为多年所少见.中美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的发展目标和框架达成了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l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中俄两国领导人实现了互访,进一步肯定中俄之间建立“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法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俄、法、德决定建立首脑定期会晤制度。

——摘自《人民日报》(1997年12月15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战后初期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具体体现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指出变化出现的原因。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美关系发生了变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指出21世纪大国之间致力于建立怎样的关系?有何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