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云南省曲靖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
一、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二 民主与科学在西方是以理性揭露宗教的黑暗统治而成长起来的;在中国为揭露明朝的极端皇权政治曾经活跃起来,但不像西方由文艺复兴、启蒙思想一直发展下来,而在清朝以强悍的少数民族统治而停滞了。直到鸦片战争后,在强敌压境的资本主义刺激下才开展起来。 

——《陈旭麓学术文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指出该现象出现的根源。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思想发展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二、单选题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如图,文学与艺术象一对姊妹花,发展总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从欧美文艺风格发展的历史来看,下面空格内应是      

 

A.日出印象          B.《安娜卡列尼娜》

C.迈克尔杰克逊        D.马拉之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康有为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A. 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为富国之本

B. 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 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 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 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 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 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 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B. 萨拉米斯岛危机

C. “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 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开始于16世纪的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A.涌现出大量新教教派                B.确立了无神论思想体系

C.确立了信仰自由原则                D.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A. 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B. 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C. 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

D. 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民以食为天”,古代农书对农业生产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下列有关农书《齐民要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B. 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

C. 是北魏贾思勰所著

D. 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这主要是指(   )

A. 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 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 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 农民成为商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主要是因为

A. 变法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变法采取的是改良的形式

C. 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 维新派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世纪的欧洲流行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乳牛。该谚语最能说明(   )

A.德国是天主教的信仰区         B.教皇在德国势力相当大

C.德国完全受教皇的控制         D.教皇对德国的剥削沉重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美术作品,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充满生机和活力。主要是由于(    )

A. 绘画技术的发展    B. 绘画内容的改变

C. 人文主义的影响    D. 宗教束缚的削弱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对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 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 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 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根本解决,稳定了社会

D. 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 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 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 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中建立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的表述,不正确的

A. 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

B. 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

C.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D. 掌握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

 

三、null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A. 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 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C. 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D. 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四、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   )

A.求同与存异           B.人文与博爱 

C.浪漫与现实           D.科学与民主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A. 经世致用

B. “中体西用

C. 维新思想

D. “兼容并包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重心是

A. 派遣留学生

B. 翻译西方著作

C. 改革教育

D. 社会生活习俗“西化”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习近平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五、null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世纪40年代,魏源等人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了初步认识,以为

A. 军事技术落后

B. 社会制度滞后

C. 政治腐败

D. 思想观念陈旧

 

六、单选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 挽救民族危亡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引领思想启蒙

D. 建立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威克里夫被称为“15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A. 国家要没收教会财产

B. 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

C. 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

D. 宗教仪式完全不必要存在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的实行

①取代了宗主督护制

②调整了鲜卑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

③巩固了中央集权

④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英国的清教运动的出现主要是受下列哪一宗教派别的影响

A. 路德教派

B. 法国胡格诺派

C. 加尔文派

D. 罗马天主教会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 以民为本

B. 关注民生

C. 人性向善

D. 关注现实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中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组成,请分析判断竹叶所示的主义指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A. 民主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不包括

A. 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B. 组织十字军东征

C. 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D. 教权高于王权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郎宁和苏敬两位同学来到古代中国科技成就陈列馆,看到了下列两幅名叫“浑仪”的照片,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他们的判断比较接近史实的一项是

A. 郎宁:这一组雕塑作品表达了科技是生产力的寓意

B. 苏敬:不对,这一组雕塑作品是想证明古代中国科技发达

C. 郎宁:如果是科技仪器的话,应该是张衡的测量地震的仪器

D. 苏敬:它给人一种宇宙洪荒的感觉,应当是天文观测的仪器

 

七、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自台事后(1895年割让台湾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欧早期中世纪的文化低落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阵痛”。它从罗马文明艰难地转折而来,又有蛮族各部的共同参与创造。在此过程中,基督教把强调个人精神的希腊文化,强调国家、军团和秩序的罗马文化和强调血缘的日耳曼文化粘贴了起来。然而,危难时期松散的组织的强大向心力,却在登峰造极之时,出现了一次次大裂变。

——《中世纪“上帝”的荣耀与无奈》

材料二但是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最后,它自己还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中世纪基督教第一次“大裂变”的原因和结果。

(2)天主教会是如何“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3)恩格斯为什么说“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史料研习、归类整理、论证说明是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试运用这些方法完成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这一研究课题。

(1)史料研习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这样评价邓小平:“邓小平知识渊博,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中国人民和中国自己的领导人。他说外援是好的,我们需要,但他不管是否有外援都决心达到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依赖自身、自己国家、自己的资源、自己的人民的意愿是至关重要的,是你们成功的根本。”

(1)你认为麦克纳马拉的评价反映了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什么特点?

(2)归类整理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请你帮助整理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3)论证说明

(3)上面两则史料你认为最能说明邓小平理论的什么特点?请说明你的依据。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请完成:

(1)据材料,孔子所说的“仁”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孔子强调“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孔子“仁”的思想具有什么现实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