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丘吉尔说:“我们不要将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指敦刻尔克撤退)而赢的。但是,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这次援救却孕育了胜利”是指

A.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加强了英法军队的联系与合作

C. 为日后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力量    D. 鼓舞了英法人民的斗志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法西斯势力的对外纲领和目标是

A. 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

B. 实行极权统治

C. 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

D. 侵略扩张,称霸世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史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篇章中写道:“到9月中旬,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已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这座城市”是

A. 奠斯科

B. 库尔斯克

C. 斯大林格勒

D. 阿拉曼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第一次将人权写入的国际文件是《联合国宪章》,它庄严宣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可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

A.根除了法西斯势力

B.使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

C.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格局

D.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罗斯福说:“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二战中下列哪一国家的沦亡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 英国    B. 法国    C. 波兰    D. 苏联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40年6月10日,罗斯福在弗吉尼亚大学演讲时愤怒地指责一个国家说:“1940年6月10日这一天,手持匕首的人从背后对他的邻居捅了一刀!”他指责的是

A. 德国采用闪电战,进攻波兰

B. 苏联趁火打劫,入侵波兰

C. 日本不宣而战,袭击珍珠港

D. 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37年11月,希特勒表示:欧洲……唯一的灾祸,就是布尔什维主义,其余一切都可以调整的。这表明(    )

A.意识形态矛盾是当时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

B.希特勒视苏联为德国扩张的唯一敌人

C.希特勒以反共产主义为幌子麻痹英、法、美等国

D.当时德国与英、法、美等国不存在利害冲突,战略利益一致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后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赶走侵略者的国家有:

①法国

②南斯拉夫

③阿尔巴尼亚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10年7月21日,在美国开展“灭火之旅”的英国首相卡梅伦21日在接受天空新闻频道采访时说:“在1940年抵抗纳粹德国的时候,我们就已结成伙伴关系。”卡梅伦因此迅速在英国成为了众矢之的。主要原因是卡梅伦(   )

A. 找错了说话对象    B. 选错了说话地点

C. 混淆了历史事实    D. 没有把握准说话时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德、意、日的勾结是出于共同的利益需要,这种需要主要是指

A. 反共反苏    B. 信仰法西斯主义

C. 摆脱凡尔塞-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D. 挽回一战的损失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和世界市场市场分崩离析”,主要原因是

A. 各国阶级矛盾尖锐,工农运动蓬勃高涨

B. 资本主义大国以邻为壑,大打经济战

C. 德国、日本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 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希特勒在二战初期间极力鼓吹闪电战这一新战术的丰功伟绩。与这一新战术运用不符的是(    

A.德国在进攻波兰中首次使用

B.实行施里芬计划攻占法国

C.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

D.在莫斯科战役中宣告破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就在希特勒入侵苏联的那一天,丘吉尔宣布: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也是美国   的危险,正如苏联人为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是全世界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民族的事业一样为此,丘吉尔

A.与罗斯福发表《大西洋宪章》  

B.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德国侵略扩张

C.建立东方战线,构筑战略纵深防御体系

D.发表铁幕演说,遏制共产主义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苏德战场上和中国平型关大捷具有相似意义的战役是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莫斯科战役

C. 库尔斯克战役

D. 柏林战役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促使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 慕尼黑阴谋给苏联带来威胁

B. 苏联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失败

C. 为避免东西两面受敌

D. 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战后的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隐患

B. 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

C. 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能制止法西斯侵略

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不包括

A.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转守为攻

B. 苏军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C.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D. 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次国际会议中,为了不失去“上场取得最后一分,以决定全局胜利”的机会,罗斯福说服丘吉尔同意了斯大林的一项建议,客观上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灭亡的进程,这次会议是

A. 开罗会议

B. 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方法。”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A. 1918、3签署《布列斯特和约》

B. 1937、11《反共产国际协定》

C. 1939、8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 1938、9签署《慕尼黑协定》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 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 肯定蒋介石接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赞扬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 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径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20世纪科技飞速进步,飞机、坦克、新式枪炮等投入战争。其影响是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使世界大战变得更加残酷  使闪电战成为世界大战的主导战术  直接导致战争变成世界性大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41年12月,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说:"现在,日本人帮助我们摆脱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辩论已经结束。我们的夏威夷4地遭到卑鄙无耻的突然袭击,美国人的思想障碍解除了。”这说明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

A. 日美遭受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

B.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起来

D. 德日意法西斯结盟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写道:“这时,我们已经到了西方强国可以正确地认为的战争最高潮。……非洲的敌军已被肃清……意大利正和我们并肩作战……俄国军队已将德侵略者驱除出他们的国境……所有的舰船都已出海……希特勒的暴政已注定要崩溃了。”据此可推测,即将出现的大事件是

A. 执行“霸王行动”

B. 实行“火炬”计划

C. 实施“海狮”计划

D. 执行“巴巴罗萨”计划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正如英国军事家富勒所说:“世界上最强大的法国陆军对峙的不过26个德国师,却躲在钢筋水泥的工事背后静静地坐着,眼看着一个唐·吉诃德式的英勇的盟国被人消灭了。”法国的这种行为的实质是

A. 奇怪战争

B. 绥靖政策

C. 明哲保身

D. 祸水东引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材料1941年7月18日,斯大林致信丘吉尔,要求英国在法国北部或北非两线开辟反击希特勒的新战场。对此,英国认为“……从军事观点看,除了我们已经采取的行动以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影响俄国主要陆军和空军的作战行动,他们必须自救。”

1941年底至1942年初,美英在讨论联合作战的战略方针时,英国认为应集中美英力量进攻北非,然后集结足够兵力,进攻北欧、西欧和南欧;美国提出在1942年美英集结兵力横渡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本土。

1943年1月,美英商讨西欧登陆计划,英国坚持先从北非进攻意大利西西里岛,后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而美国认为应迅速在英国和北非集结兵力进攻法国的布勒斯特半岛和布伦,因两国意见不一,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暂时被搁置起来。

1943年底,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德黑兰会议,正式否定了丘吉尔的巴尔千计划,确定了美英军队于1944年5月在法国西北部登陆,发动“霸王战役”。

(1)据材料,概括说明英国关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主张的变化。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