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 4.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历史图片在一定程度上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下图可以用来见证我国

A. 20世纪50年代农业集体化成果

B. 20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运动

C. 20世纪70年代大众传媒的发展

D. 20世纪70年代“第二次绿色革命”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题文)“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到1957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材料旨在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A. 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 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

C. 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

D. 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图是“二五”计划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发展趋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1958—1960年的增长主要得益于轻工业的快速发展

B. 1961—1962年的下降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有关

C. 1958—1960年国民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D. 1960—1961年经济发展的“左”倾错误得到根本遏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 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

D. 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题文)“一五”计划规定,五年中的国家投资总额为766.4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占55.8%,各部门所占比例按计划规定(如下表所示)。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A. 充分利用了旧中国原有工业基础

B. 注重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统筹发展

C. 初步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D. 着力改变原有工业布局的不平衡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 “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解读下图,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是一次消灭富农阶层的社会变革

B. 提高了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程度

C. 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D. 是一次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面是1949—2004年中国城市人口比重统计图,其中1960—1964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的下降

A. 是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

B. 是经济建设“左”倾错误的表现

C. 有利于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D. 体现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53-1973年中国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下列对1953、1958、1968、1973年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的分析,正确的是

A. 1953年中国GDP超高的增长率是因为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完成

B. 1958年中国GDP增长率远远高于世界是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开始

C. 1968年中国GDP增长率低于世界根源是周边国家形势的恶化

D. 1973年中国GDP增长率高于世界是因为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7年海南卷)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 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 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文)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

转变的办法”是指

A.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

B.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

C.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

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题文)(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如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