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三明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①耕的是“王田”

②纺的是棉布

③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④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农民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最 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 人口数量较大    B. 地域分布广泛

C. 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 封建土地所有者

 

二、null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 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 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

C. 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 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元朝袁介在《检农吏》一诗中写道:“欲求一点半点水,却比农夫眼中泪。滔滔黄浦如沟渠,农家争水如争珠。”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具有

A. 封闭性

B. 脆弱性

C. 落后性:

D. 分散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制造者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质量管理严格                   B.产品做工精美

C.生产不计成本                   D.产品不入市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战国城市有固定的产品交易场所一一市。据史书记载,上有金铺、粮铺、珠宝玉器铺、绸布铺、皮铺等,促使城市手工业竞相为末作奇巧,生产悦在好玩之品。此记载表明当时(    )

A. 工商业以迎合贵族的需要为主

B. 手工业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C. 私有制促成手工业兴盛

D. 从事商业利润丰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商代甲骨文中出现蚕、帛、丝、桑等字(如图),并由此辟生出从“桑”、从“糸”等与蚕丝有关的文字100多个。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商代

A. 种桑养蚕现象开始出现

B. 丝、帛等成为主要衣料

C. 丝织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 丝织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明朝正德年间,青花瓷以波斯文作为图案主题,从宣德年间开始,梵文也作为装饰性图案附在瓷器画面上。嘉靖、万历以后,瓷器上出现了用花朵绕梵文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棒子图案。清代前期,瓷器装饰画面还采用了《圣经》故事画。这反映了明清瓷器(  )

A. 烧制技术达世界一流水平    B. 民间生产技艺经久不衰

C. 在各阶层中使用非常普遍    D. 受到外域装饰艺术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国语·论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A. 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 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式    D. 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礼记·礼运》中有“城者,所以自守者也”的论断,《博物志》中也有“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的说法,而《吴越春秋》中“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更是人所共知。这表明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  

A.缺少经济管理职能  B.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动乱

C.突显政治、军事功能 D.大多选在战略要地建造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受京杭大运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唐朝时扬州是工商业繁荣的大都会。扬州当时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A. “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B. “南北水陆商货在此云集,海上商船在此起航停泊”

C. “夜市直至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

D.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表是《北宋商税情况简表》,对该表所反映的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据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整理

A. 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北宋的税收主要来自商业贸易

C. 商税的提高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 北宋的赋税逐年加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晋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留下了丰富的晋商文化

B.影响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缺乏市场

D.不利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A. 社会制度

B. 商业生产能力

C. 统治利益

D. 争霸需求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

B. 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

C. 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

D. 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 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

B. 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

C. 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D. 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

A. 清除侨寇残余势力

B. 采取富民政策

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 开放海禁政策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财物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材料二中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如果你同意“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材料四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的?你怎样评价上述两种看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