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农业方面的成就突出,其主要表现是

A. 铁犁牛耕的使用

B. 曲辕犁的推广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高转筒车的出现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题文)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管子》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鍼(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小马车)辇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由此可知当时

A. 各行业分工比较细致    B. 精耕细作农业技术已经成熟

C. 官营冶铁业相当发达    D. 铁器在生产生活中地位重要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我国古代小农经济中,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是

A. 纺织

B. 制瓷

C. 冶铁

D. 煮盐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买卖昼夜不绝,夜市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这种情形最早在哪个朝代普遍出现?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A. “城”与“市”完全分离

B. 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

C. 商业活动限制严格

D. 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下列观点与此观点相近的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者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其影响有(     )

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言论中最符合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国家基本经济政策实际的是    

A.“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C.“待农而食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D.“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 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 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 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如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 国际环境有利

B. 民族独立实现

C. 社会性质改变

D. 政府大力支持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B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A. 自然经济

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四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20世纪50年代存在着两次“自毁性”的经济运动,它们指的是

A.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B. 一五计划、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一五计划、农业合作化运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A. 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B. 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C.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 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    )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 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 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 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

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    D. 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是通过

①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②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设立经济特区

④开放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①②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该方针的提出说明

A.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

B.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

C.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

D.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

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

材料三……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

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摘编自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这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社会转型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社会转型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