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2017-2018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8月到1949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

A. 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 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

C.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 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二、null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2008年3月在西藏拉萨市区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其意图是挑拨藏族同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分裂祖国。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对待西藏一直给予特殊照顾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是指

A. 人大制度中共领导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D. 一国两制政策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一位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成员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大会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香港的确没有变:驾驶汽车依然右舵左行;每到周三晚上和周六下午,人们依然会涌入赛马场。但香港的确又发生了变化:一些关注政治的市民有了被街坊们选为立法会议员的可能,而这样的事情在港英时期根本无从发生。这里的变与不变

A. 说明“一国两制”得到很好的实施

B. 说明香港回归没有对民众产生深刻的影响

C. 体现了香港居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

D. 反映了回归前后香港社会制度的根本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同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一国两制”的设想和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④“小球推动大球”的外交艺术,在国际社会传为佳话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华盛顿邮报》评论说:如果尼克松先生透露他要去月球,也许不会在公众中引起这样大的反响。这简直超出任何想象。中美关系缓和的主要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C.遏止了苏联霸权主义行为     

D.发展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动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发展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

A. 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B. 中美关系的改善

C.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 欧共体国家反对美国控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新华网2012年9月28日电:正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21次会议表决通过摩洛哥、沙特等国提交的名为“叙利亚人权状况”的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投了反对票。此举表明中国                        (      )

A. 坚决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B. 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C.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反对周边国家干涉叙利亚内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上述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

A. 求同存异

B. “另起炉灶”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一边倒”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

A. 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 开创了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C. 确立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D. 丰富了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四位同学就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影响的看法,说法最确切的一项是              (      )

A. 使世界长期陷于战争的动荡之中

B. 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紧状态中

C. 维护了世界和平

D. 虽然加剧了世界形势的紧张,但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75年,邓小平访问法国时指出“中国是坚决支持西欧联合的。我们认为,西欧国家为维护独立和保证自己的安全,在联合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这有利于世界局势朝好的方向发展。”“西欧的联合”在当时客观上有利于(    )

A. 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    B. 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

C. 消除中美间敌对关系    D. 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举办现代奥运会(1964年第18届)和世博会(1970年)的国家,这主要是因为                                        (      )

A. 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实力的增强    B. 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 日本已成为政治大国    D. 日本的国际地位、威望的迅速提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21世纪日趋明显,主要是因为         (      )

A. 美苏两极世界的结束    B. 若干力量中心的崛起

C. 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 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题文)《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产手工业部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现象出现的标志是                               (     )

A. 手工业的发展超过农业

B. 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出现

C. 商业的繁荣

D. 自然经济的解体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 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 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 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 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C.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D.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量的荒芜土地被开垦成为农田    B. 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

C. 战争频繁及大量的人口逃亡    D.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意在说明海禁政策

A. 不利于民生和社会稳定    B. 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 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他不是靠近海岸航行,而是远离海岸,这样既无浅滩之险,海风又吹得强烈而均匀。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这里的“他”指的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徳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              (    )

A. 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    B.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C. 增加生产成本,阻碍经济发展    D. 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    )

A. 西方的殖民扩张    B. 东方的借鉴学习

C. 正常的文化交流    D. 人才的流动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材料三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中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清政府实行何种政策?如何评价该政策?

(3)据材料三回答"地理上的发现"所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它对世界的主要影响如何?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美国为什么愿意打破“坚冰”?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三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崭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1)材料一中“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运用所学知识各举两例论证该观点。

(2)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同中国关系方面进行了那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3)“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出现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