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也就是说,是不平等条约迫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情愿地接受了现代外交。

材料二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一起,共同打破了中美两国关系的“坚冰”,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事件之一。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认识到在国际市场上开发自身“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加强了与世界市场的交往和联系。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美国为什么愿意打破“坚冰”?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80年代以来“中国几乎同时与所有的国家改善关系”的原因。

 

(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 (2)变化: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 原因: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3)原因: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 【解析】第(1)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信息“中原王朝一直都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和所学知识得出: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厚往薄来等。 第(2)问,“变化”,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得出:由敌视(对抗)到缓和(正常化)。“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等角度回答。 第(3)问,“原因”,依据材料三信息“中国领导人开始接受国际贸易中“国际分工”的理念”和所学知识概括得出:中国政府接受国际分工的理念;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奉行不结盟政策;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或国家利益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国际环境的改变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  顺治元年(1644年),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           

材料三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中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清政府实行何种政策?如何评价该政策?

(3)据材料三回答"地理上的发现"所指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它对世界的主要影响如何?

 

查看答案

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实现“统一”的主要方式是     (    )

A. 西方的殖民扩张    B. 东方的借鉴学习

C. 正常的文化交流    D. 人才的流动

 

查看答案

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价上涨了5倍,英、法、徳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这里有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这种现象              (    )

A. 造成社会动荡,损害国际贸易    B. 由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引起

C. 增加生产成本,阻碍经济发展    D. 表明西欧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

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查看答案

“他不是靠近海岸航行,而是远离海岸,这样既无浅滩之险,海风又吹得强烈而均匀。他在安全地到达预定的纬度(即与好望角相同的纬度)时,便朝正东方向驶去,终于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岸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这里的“他”指的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