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卷文综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父亲偷了羊,儿子替父亲隐瞒,这里有道。孟子讲,如果是舜的父亲杀了人,舜会辞去王位,带着父亲逃走。如果后来还是被抓到了,舜也不会做抵抗,而是去探监。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以礼入法思想    B. 时人重亲情也重法律

C. 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D. 法律公平正义的缺失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汉代察举实行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之法,这说明:

A. 汉代太学教学内容丰富    B. 察举制蕴含了科举制元素

C. 察举制项目分为两部分    D. 汉代儒法思想斗争激烈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 宋朝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大大激发了中国的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都创造出了许多新东西,使中国文明出现了飞跃性的进步。能够说明以上结论的是

A. 分化相权、加强皇权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儒学走向思辨化    D. 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初时,太监地位十分低下,明太祖朱元璋吸取历代王朝灭亡的教训,严令禁止内臣干涉政事,犯者斩罪。明武宗当权后,朝政大权为刘瑾独掌,逼迫大臣将星交给皇上的奏文先送到他的私宅,由他的妹婿礼部司务孙聪批改,他被当时大臣称为立地皇帝。上述变化说明了

A. 太监官僚化    B. 君主集权加强    C. 皇权渐趋衰弱    D. 宦官权力失控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天国) 认为与外国彼此通商,理所当然”……通过对外贸易,太平天国购进了大炮、火药和粮食等军需品,并大量出口丝茶……不过为了获取军火武器,称外国人尽是兄弟之辈,准许英人在南京江面停泊兵舰,以保护英国过往商船。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 中国阶级矛盾激化    B. 西方宗教思想影响

C. 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    D. 军事斗争的特殊情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302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党目前总的政治路线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的阶级战争,以推翻国民党统治,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心策略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确定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由此可见,本通告提出的路线和策略

A. 进一步巩固了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成果    B. 对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估计偏离实际

C. 直接促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D. 预示着当时国内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体制上,雅典民主政治留有一个“漏洞”,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 是奴隶主贵族上层分子参与了政权

B. 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统治的一种手段

C. 容易形成僭主政治或军事独裁统治

D. 是少数贵族和平民代表的民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家基佑在《英国革命为什么成功了?……英国革命史讨论》曾说,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在立宪君主制治下的英国,内政、维护和平、财政、殖民、商业、议会制度的发展以及议会斗争已成为政府和社会舆论最为关心的事情。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体长久稳定发展下去

B. 光荣革命后英国恢复了国王与议会的传统

C. 光荣革命是暴力最少收效最好的革命

D. 光荣革命后英国从此终结了国内斗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有奖赏好人的天堂的观念,就一定有惩罚坏人的地狱的观念,如果只有死后升入天堂的希望而没有死后被打入地狱的恐惧的话,法律就会失掉之效力。材料表明孟德斯鸠

A. 论证是至高无上,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

B. 论证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主张实行三权分立

C. 强调法律和宗教以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为目的

D. 强调宗教对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二战结束后,在对德国的处理问题上,英国企图占领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地区,以制服它在欧洲最大的工商业竞争者又不愿意彻底肃清法西所分子。材料表明英国

A. 继续奉行势力均衡外交政策    B. 以德国为主要竞争对手

C. 不愿和德国法西斯彻底决裂    D. 最关心德国西北部大工业区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煤钢共同体是在煤钢领域建立了一个超国家的机构,六国把煤钢生产、贸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节,从而使西欧在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材料表明

A. 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的里程碑

B. 煤钢共同体是法德和解的结果

C. 相似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利于欧洲一体化

D. 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是对传统主权观念的突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早在198911月邓小平就尖锐地指出:“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材料旨在强调当时的世界

A. 冷战格局继续存在并扩大    B. 强权政治进一步加强

C. 第三次世界大战迫在眉睫    D. 政治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

 

二、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变化的缩影和沉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安时期士大夫积极进取,曹操到晚年还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魏晋之际的名士已没有了建安文人那种建功立业的进取心,也没有那种慷慨的情怀。《世说新语•任诞》篇言:刘伶“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何为入我裤中?’”

自东汉后期,朝廷官员或士人的品行、才能、政绩等。魏晋之际,士人们就非常注重外貌举止。《世说•容止》云“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敢,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面如傅粉,肤色皎然,当时被认为是“美姿仪”。这是一种柔弱之美,时人就以这种柔弱的女性美为尚。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政治黑暗,老庄思想也乘儒学衰微之机而迅速扩大其影响,一些士大夫开始习老庄,崇尚自然。阮籍、嵇康为首的“竹林七贤”为反抗名教而公开标榜“自然”,提出要“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一种自由自在、闲适愉悦、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并且投身自然,优游山林。

——孙海洋,刘龙洲《从<世说新语>看魏晋时期审美风尚的变迁》

材料二:道光年间,洋务未起,时桂子栏杆、桂子扣无地无之。凡物稍饰观,人少轩昂,皆曰洋气”“自泰西互市后,凡洋钱洋烟洋布等货,无不以洋为贵。甚有非洋而冒为洋者……世俗好异如此,有心世道者,能不感慨系之者哉!”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三: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设保险公司的情况多了起来……20世纪初,一些外国整容师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招揽生意,有钱人妻妾小姐趋之若骛。戊戌时期,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学会,……部分学会用西方星期的概念组织活动,于是就把7日一休息的时间观念传输进来……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魏晋时期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国近代社会风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影响中国近代社会风尚变化的因素。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寅初和毛泽东针对我国的人口现状提出不同观点:

马寅初在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后,提出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并分别从加速积累资金、提高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以及增加工业原料等方面,对控制人口的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

建国初期,毛泽东对中国人口的认识,总体上讲他认为人多不是坏事,1958年1月28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人多好还是人少好?我说现在还是人多好,恐怕还要发展一点。”

——摘编刘岩《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现状研究》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情况,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口问题自拟论题进行探讨。(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成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修律是晚清法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01年以新刑律颁布前的过渡性法典,《大清现行刑律》颁行:

刑律共三十篇,三百八十九条,比旧律减少四十七条。现行律将旧律中的继承、分产、婚姻、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的条款分出,不再科刑,以示民刑有别。改革死刑执行法。将从隋至清沿用已久的笞、杖、徒、流死五刑,改为死刑、流刑、遣刑、徒刑和罚金,以示和各国办法无异。刑律删除了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并规定死刑仅用绞刑的一种。清代满汉在刑律上是不平等的,犯了同样的罪,对旗人处罚轻,对汉人处罚重。《大清现行刑律》规定: 嗣后旗人犯罪一律科断。

沈家本认为“名法之中,尤以刑法为切要”, 于是在修改《大清现行刑律》的同时,由日本法学家冈田朝太郎、松冈义正起草的《大清新刑律》也于1910年公布。这是旧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刑法典。刑法典使用通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刑法原则。

——陈昊《论清末的法制改革及其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刑律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未刑律改革的意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于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朝鲜战争中,中国以志愿军的形式出兵朝鲜,并且任命彭德怀为总司令亲自指挥战斗,毫不妥协地与美国进行了直接的面对面的军事较量;战争中伤亡的中国军人要远多于朝鲜军人,最后的停战协定也是在中国的主导下签订的。而在对待越南战争的问题上,中国只是派出支援部队从后方支援越南,让越南人民自已与美国斗争,而且在越南问题上中国主张边打边谈,力图控制战争的波及范围,避免将自已直接卷入;为了早日停战,中国不停地在双方牵线搭桥,传递着“和”的信息,并多次为此对越南施加压力,越美的停战和谈包含了中国的外交努力。

——章百家《“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中国应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不同选择》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对抗的不同形式和结果。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采取不同对抗形式的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史·王安石传》记载:“登州妇人恶其夫寝陋,夜以刃斮之,伤而不死。狱上,朝议皆当之死,安石独援律辩证之为合从谋杀伤,减二等论。帝从安石说,且著为令。”

南宋的名人陈亮、黄震、胡宏、陈渊、朱熹等,认为王安石尽坏祖宗法度,聚敛、毒民、生事、开边、卒乱天下、骋私意饰奸言,以为违众自用,剥民兴利,斥逐忠贤。

材料二

臣以为,《律疏》假设条例,其於出罪,则当举重以包轻,因盗伤人者斩。尚得免所因之罪,谋杀伤人者绞,绞轻於斩,则其得免所因之罪可知也。有司议罪,惟当守法,情理轻重,则敕许奏裁。若有司辄得舍法以论罪,则法乱於下,人无所措手足矣。”

——马墙临《文献通考》

20世纪初,梁启超说,王安石是三代以下唯一完人,是中国的克伦威尔。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和市易法实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雏型,免役法则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变革。

——梁启超《王安石传》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对王安石评价的不同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评价王安石的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